综武:从重生慕容复开始

第八十八章:天下熙攘

    已进入绿洲的灭绝师太和张无忌瞧见这中年人,都是面色微变。

    原来他便是武当七侠中排行第六的殷梨亭殷六侠。

    曾与峨眉弟子纪晓芙订过婚约,却被明教光明左使杨逍横刀夺爱。

    “敝派大师兄已率领师兄弟及武当三代弟子抵达一线峡畔,大师兄特派晚辈及侄儿青书前来迎候贵派。”

    殷梨亭走近前,率先向灭绝师太躬身行礼。

    身后书生打扮,眉清目秀的青年人同样作揖。

    “好,果是武当派先到了。其余各派的情况呢?”

    许是由于纪晓芙的原因,灭绝师太心中对殷梨亭愧疚,言语也比平日里温和许多。

    “少林、崆峒、华山三派俱已抵达一线峡会晤。

    巨鲸帮、巫山帮等大小十余个门派也来参战了。

    昆仑派的何掌门已飞鸽传书来,信中言明今日午后便至。”

    “哼,这昆仑派离光明顶最近,反倒最磨蹭。何太冲好大的面子。”灭绝师太听完一挥浮尘,面有不虞。

    好在殷梨亭是个知情识趣的,当即转移话题道:“我见这位射猎的公子年纪轻轻却气度沉稳,难不成是师太近日新收的佳徒?”

    灭绝师太瞥了眼此刻已经收起弓箭,下马站至一旁的慕容复,神色略复杂地道:

    “我峨眉派可没有这般福分。他便是姑苏慕容复,慕容博之子。这次不辞辛劳前往昆仑,也是为共襄正道盛举。”

    “原来是南慕容,果然少年英杰。”

    那中年汉子和青年在听见这名字后都微微一怔。

    随即殷梨亭抚须而笑,宋青书则在好奇地打量着这玄袍磊落的年轻公子。

    “见过两位武当高徒。”

    慕容复略一拱手,算是打个招呼。

    随即大队伍便开始在绿洲的湖畔边埋锅造饭。

    慕容复亲手猎的野鸭水鸟自然成了绝美的佐餐佳肴。

    这一次,慕容复倒不吝将肉送去些给峨眉弟子们,顿时收获一片感激之情。连带着武当来的殷六侠也对其感官颇好。

    “真鲜!”

    黑衣劲装的风波恶端着只锅大的碗,蹲在棵胡杨树下大口嗦面。

    这面是加入野鸭肉后炖煮的汤面,除了葱姜蒜去腥外不需加其他佐料,却鲜美得几乎令人要将舌头咬断。

    除去灭绝师太这般彻底戒荤茹素的尼姑,几乎每位峨眉弟子手中都捧着碗由水鸟肉汤煮的挂面。

    比起往常的清汤挂面,那种醇美鲜香的味道让每个人的胃都仿佛活了过来,充分感觉到世间的美好。

    “真好吃,咱们要是回去时也能与慕容公子同行便好了。”峨眉派里有年纪尚浅的女弟子一边小口喝着汤,一边惋惜地道。

    “说什么胡话,小心别让其他人听见了。”坐在她身旁的周芷若连忙看向灭绝师太的方向,小声警告。

    “哼,真是没见识的小丫头,一碗肉汤面就给你收买了。”丁敏君朝这师妹翻了个白眼,怨气却仿佛是冲着周芷若去的。

    “梨亭师侄,不知贵派是否清楚,此次明教对六大派围攻光明顶采取了哪些行动。”

    灭绝师太此刻正在和殷梨亭谈话,无暇去顾弟子间的纷争。

    “回禀师太,明教光明顶目前已出动五行旗教众阻击我等。

    需知五行旗每旗都有不下万余教众,明教从中抽调出最精锐的五百人组成五行阵。阵势变幻莫测,坚不可摧。

    已经和我武当派众人在一线峡畔斗过三场,各有胜负。

    我还听到消息,相传十多年前由于明教内部分崩离析而离山的五散人,及青翼蝠王韦一笑已经重回光明顶助阵。”

    殷梨亭连忙放下手里的面碗道。

    “看来此行免不了一场恶战。也好,这番我便要杀他個血雨腥风,将聚集光明顶上的魔教妖人一网打尽。”

    灭绝师太长眉抖动,眼神狠戾,霸气的发言正应了她的名号。

    经过这些天的修养,双腿已经能够行走的张无忌独自坐在一处山坡下,远远瞧着脸上已有风霜之色的殷六叔。

    有心想要告诉他,自己就是无忌,当年身中玄冥神掌还未死的武当五侠张翠山之子。

    可如今,他的外公白眉鹰王就统帅着天鹰教人马驻扎在昆仑山。六大派围剿光明顶的计划也不会因为他一人出现而停止。

    一边是抚育自己的太师父和疼爱自己的师叔师伯,一边则是亲生外公,他在这世间最后的亲人。

    张无忌终于感受到当年父母结合后回到中原,面对正魔两道诘问时的纠结。

    但他发自内心地想要阻止这场争斗。

    无论哪方人马发生伤亡,都不是张无忌想看到的结果。

    “你的心思乱了,是因为马上要遭遇魔教妖人,怕死?”

    玄袍银冠的慕容复忽然走了过来,在他身畔随意找块地方坐下。

    “没有。”

    张无忌眼神有些慌乱,言语掩饰。

    随后看着慕容复古井无波的神情,不自觉地放松下来道:“慕容公子,你也认为明教中人便是魔道妖人吗?”

    “你可知明教是怎么来的?又是如何壮大?”慕容复却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

    “不知。”张无忌诚恳地摇摇头,他甚至都不了解外公的天鹰教。

    “中原明教源于波斯的拜火教,于唐朝武则天延载元年传入中土,但在民间一直不温不火。

    直到北宋末年,当代明教教主方腊在江南起义,江湖群雄一呼百应,才创下这偌大名声。

    纵使方腊最终兵败身死。明教在民间以及江湖中的根基却立下了。

    再加上后继历代教主励精图治,才能使得明教在这南宋时期依旧有如此威势。”

    只听这年轻公子娓娓道来。

    “难道是当初明教的方腊方教主在揭竿起义时杀人过多,埋下祸根。引来江湖中人仇视,从此被称为魔教吗?”

    张无忌不明白他话里的意思,只得自己揣测。

    “或许吧。”慕容复不置可否地笑笑。

    “当然也有可能,是由于明教率先揭竿而起反抗朝廷,但最后失败了。魔教的称号,最先便是当时北宋朝廷给明教戴上的帽子。”

    慕容复这句话令张无忌身子一震,不由和自己的亲眼所见联系起来。

    很多出生名门正派的弟子未必人品正直,而混迹魔道的人也未必十恶不赦。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因利往。”

    枯坐一会儿后,年轻俊逸的公子站起身来,背对着张无忌轻声诵道。

    他的右手藏在宽袍大袖内,一枚铜钱顺着修长五指翻飞若蝶。

    “胜者王,败者寇。自古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