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朝门

第二十六章 远娶近嫁6

    杨乡长上过大学的小儿子,此刻给出了他认为科学的解释。

    “啊,好可怕呀——啊——啊——”几个半大孩子听得津津有味,互相看看,故作恐惧地齐声吼叫起来。吓得小一些的孩子,直往自己妈妈怀里躲。

    “别吵,认真听讲!”刘香香瞪着她的凹陷眼,凶巴巴地呵斥杏儿姐弟俩。

    “前几年,一个火秧被我们吼到河对门,结果河对门的人也吼,那家伙又自己乖乖飞回到天上去了!”刘香香兴致勃勃地,又说:“今晚上河对门的人怎么那般安静呢,不会都睡着了吧?”

    河对门的村庄,原来也属于烂朝门,与烂朝门隔着一条小河,彼此遥遥相对,后来被划分到了孔雀乡。

    小河两边的稻田,把烂朝门与河对门的房屋隔开的有点远,大家与对河两岸的人们,只是见面打打招呼。除了亲戚,平常大家走动的并不多。

    “可能是都睡了,没人看见吧?”唐一清心有余悸地说。

    “现在还早吧,才几点?”杨乡长三媳妇不置可否。

    “差一刻钟——十点。”杨乡长眯缝起眼睛,看着手腕上的石英表说。

    整个院落,就杨乡长一块手表,谁家看时间都问他。

    一直以来,杨乡长总是任劳任怨为大家报时,哪怕三更半夜。谁家要起早煮饭,做事情看吉日,生孩子看时辰,只要一喊杨乡长,老人家就会立马应声为大家服务。

    秦富贵是个勤劳的人,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起床煮饭。因为不想老麻烦老乡长,秦富贵常常是听鸡叫估摸着起床。这导致他总是半夜一两点就悄没声息地起床做饭,等他把饭煮好,左等右等不见天亮,才知道是又被公鸡骗了。

    “是有点晚了,散会。”杨大雷站起身来,高声宣布。

    “散会!”众人说着,意犹未尽,准备起身。

    “汪汪——”

    突然,大白竖起耳朵吼叫着,朝院外跑去。

    大家不约而同往院外看,只见一个拿着手电筒的人影,径直朝院里走进来。

    “谁?”杨大雷亮起嗓子问。

    通常情况下,每个大院里都有几个护院先锋。作为杨家大院的排头兵,杨大雷和秦富贵两搭档无论是抓贼还是平常夜里的问询任务,都是他们俩打头阵。

    杨大雷的大哥是个文弱的教书先生,两个弟弟因为长期在县里工作,只是节假日才回家,所以照顾院里安全的任务,就理所当然落在了杨大雷和秦富贵的身上。

    “我——我找杨乡长。”来人搭着话,继续往院里走。

    杨家大院的人们对各类来访者早已习以为常,但对这种三更半夜来求助的人,自然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多半是紧急而又特别的。

    人们没了睡意,女人们回屋安顿好臂弯里熟睡的孩子,都重又回到院里来看究竟。

    大一点的孩子们自然也不肯乖乖躺到床上去,大家重又聚到了院坝里。

    朦胧的夜色里,一群人目不转睛看着走动的人影,猜测着他是谁,会带来怎样的新闻。

    等来人走近,众人才认出是河对门秋寡妇家的儿子,小名叫蛐蛐。

    “蛐蛐,快进来屋里坐。”杨乡长夫人客气地招呼来访者,热情让座。

    秋寡妇一家性格孤僻,很少与周围邻居走动,但对杨家大院的人们却是极为恭敬客气。

    多数情况下,来向杨乡长父子取经的人们,大都是附近十里八乡的相邻。

    偶尔,也有慕名而来的外乡人。

    这些外乡人,很多只听亲朋好友介绍过杨乡长父子的名字,往往根本不认识对方,但这并不妨碍杨乡长父子热心地为他们排忧解难。

    有一次,一个来求助的外乡人在街上与杨大雷发生口角,在得知杨大雷就是烂朝门人的时候,外乡人神气活现地说:“你别想欺负我,我同你们烂朝门的雷公菩萨是亲戚,你就等着倒霉吧!”

    周围看热闹的人一听,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当听众人说同自己扯皮的人就是自己要找的雷公菩萨时,外乡人既尴尬,又好笑,赶忙和杨大雷握手言欢:“啊,我这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得罪,得罪!”

    或者是因为大家不熟悉,也或者是因为心情不好,秋寡妇仪表堂堂的儿子,望了一眼大家,结结巴巴地说:“杨叔,我,我找你为点家事——”

    虽然蛐蛐一直在礼貌而努力地笑着,但笑容僵硬,像是硬挤出来的,让人看了心里怪不是滋味。

    “蛐蛐,不紧张,有什么为难的说出来,让叔听听看——”杨乡长一边安慰着蛐蛐,一边催促门外围观的众人:“时间不早了,大家都快回家休息吧——大雷你留下!”

    大家领悟了杨乡长的意思,都知趣地退到了院坝里。

    现在,屋子里就只剩下了杨乡长父子和来访者。

    “叔,是这样的——我媳妇……她非要走,还要带走我儿子……”蛐蛐满心感激杨乡长替自己解围,看大家退去,才犹犹豫豫说出了实情。

    “你们俩口吵架了吗?”杨乡长关切地问。

    “我们俩没有吵,是她和我妈,还有她妈和我妈……我丈母娘现在非要我们离婚——说是重新给她物色了一个男的,今天他们专程回来带孩子……我想请杨叔帮我出出主意,该怎么办……”此刻,蛐蛐已经卸下了防备,眼里满是痛苦和拘禁。

    虽然蛐蛐已经做了爸爸,但看起来却还像个无助的大孩子。

    烂朝门的人们普遍结婚早,因为传统的思想,人人都喜欢生儿子。

    有了儿子的人家,又生怕儿子娶不上媳妇。他们一边绞尽脑汁给儿子张罗媳妇,一边憋足了劲头埋头苦干。暗地里,又常常互相攀比,看谁的儿子更早脱单,谁家儿媳更漂亮能干。养一个儿子的家庭,压力相对小一些;像杨乡长那样养几个儿子的人家,晚上愁得睡不着觉的比比皆是。

    秋寡妇的确是精明能干,蛐蛐初中刚毕业的时候,她就托邻居在另一个镇上给蛐蛐找了门媳妇。

    蛐蛐媳妇不仅模样好,肚子也争气,结婚当年就给家里添了丁。

    烂朝门的老人们常说:“早结婚早享福,早栽秧早打谷!”所以,在大家的眼里,不到四十就当奶奶的秋寡妇,简直就是人生赢家。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