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朝门

第三十一章 远娶近嫁11

    为了不遮挡彼此的采光,杨家大院的房子主体结构呈“一”字排开,前面是院坝;屋后和两侧是竹林,院坝外是菜地和稻田。

    杨大雷和秦富贵两家分别住在东西两头的末端。因为两家孩子多,又各自从端头拐了个弯,往院坝前方分别修出了一间房。

    这样一来,本来距离最远的两家人,反而成了对门;本来是“一”字造型的杨家大院,也变成了“凹”字型。

    “你鬼鬼祟祟从哪里来?”唐一清一回头,看见从牲口棚看木料回来的杨大雷,满是惊讶。

    唐一清起床煮饭的时候,明明看见杨大雷还在床上睡觉,她不知道杨大雷在她起床后,就从后门溜出去看他的木头了。

    “我起床难道还要给你打报告不成。”杨大雷肩上搭着一件蓝布衬衣,笑逐颜开。

    “你们都起床了呀——”听外面聊的开心,爱热闹的刘香香也从屋子里走出来。

    刘香香今天的心情似乎很不错,瘪嘴妩媚地笑着,神采奕奕。

    毫无疑问,刘香香是杨家大院里最幸福的女人,不仅老公对她百依百顺,孩子们也都处处让着她。

    和杨大雷一样,刘香香是家里绝对的权威,一个人心情好,全家心情都会跟着好。

    “我要有你享福老太婆那样好命的话,我也会睡得雷打不醒。”唐一清虽然在和邻居说玩笑话,其实也在发自内心的羡慕。

    照例地,刘香香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秦富贵都已经把饭菜准备好了。

    “好命!还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命!”刘香香嘴上不认可,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微笑,转身朝屋子里的孩子们吼:“几个懒猪,都起床了啊,等会饭凉了!——真是的!不知道他每天煮那么早干嘛?”

    “哎,你那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这些苦命人一年到头,都难吃上一顿先成饭呢!”

    刘香香知道,唐一清说的都是实话,丝毫没有夸张。

    杨大雷的大男子主义,让他觉得女人做家务活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有时杨大雷也会自告奋勇地做些家务活,但是不擅长做家务活的他,做起家务活来,细致得像在磨洋工;让动作麻利的唐一清很是看不习惯,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她都自己动手。

    作为唐一清的军师,刘香香不止一次劝说唐一清,要多给男人做家务活的机会,不要自己像个保姆一样大包大揽。

    这会听到唐一清又在诉苦,刘香香不由打趣道:“那还不是你自己惯的,活该一辈子当牛做马呢!”

    唐一清因为一连生了几个女儿,和婆婆杨乡长夫人关系不怎么融洽。

    杨大雷脾气又倔,夫妻之间三天没有两天好。

    有一次,杨大雷动手打了唐一清。

    刘香香就给唐一清出谋划策说:“他打你,你不会打他吗,打不赢就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打呀……你不收拾他两回,你这辈子就没法出人头地了。”

    唐一清听了刘香香的话,等杨大雷某天晚上睡着的时候,当真给他脚腕上来了一闷棍,痛的杨大雷几天不能走路。

    杨大雷是个聪明人,自然知道是刘香香在背后教唆。他一方面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一方面对刘香香这个幕后指导者耿耿于怀。

    这当儿,杨大雷又听到刘香香在有意无意地针对自己,于是似笑非笑地接茬反击道:“要是女人的活,男人都做了,男人还要女人做什么——难道养在猪圈等肥了卖?”

    要是换作别人这么跟自己说话,刘香香绝对大发雷霆。

    烂朝门的女人,除了红牛眼敢和刘香香过招,谁都对她客客气气。

    刘香香的厉害,在于她有仇必报;不管谁得罪了她,表面上,她从不记仇;暗地里,损坏别人的庄稼,毒死别人的鸡鸭。反正,她有的是时间和你耗,有的是精力和你纠缠。

    如果是动物招惹了刘香香,他们家的黑花就是下场。

    “哈哈,跟你个雷公菩萨说话,就没个正形!”刘香香并没有动气,她哈哈笑着,一团和气。

    “我说,没有我们女人就没有这个世界。雷公菩萨啊,你说要女人来做什么?”这时候,披头散发的秦青青兴匆匆从屋子里窜出来,笑嘻嘻地又接下了话题。

    很显然,母亲刘香香和杨大雷的谈话,引起了秦青青极大的兴趣。

    在烂朝门的老人们看来,这话从一个未婚女孩子嘴里说出来,那无疑是有伤大雅的事情。

    要是自己的女儿,杨大雷和唐一清一定会立马黑着脸呵斥:“大人说话,一个小姑娘家插什么嘴!羞不羞?一边玩去——”

    秦青青不是自家孩子,杨大雷自然不能呵斥,更不能像对成年人那样口无遮拦地据理力争或是反唇相讥,因而只能嘿嘿笑着说:“咦,你这个秀才会出难题啊,完了,我被考住了哒!”

    刘香香看杨大雷没了刚才的锐气,不由得呵呵一笑,调侃道:“呵呵,这世界,能把你个雷公菩萨难到的人,恐怕还没有生出来呐!”

    杨大雷正要接话,看见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的杨乡长提着他的黑色公文包从屋子里出来,就嘿嘿笑着站了起来:“老人家,你今天就不去了吧,路不好走呀!”

    “没事——你们需要带些什么不?”杨乡长环视一下四周,微笑着问大家。

    每周三天一场的赶集,来回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杨乡长总是风雨无阻要上街去。

    同以前上班的时候一样,杨乡长先是按部就班在茶馆要杯茶,然后和老朋友聊聊天;再去集市帮大家买些小物件;最后,也最重要的,是去邮局把自己的报纸拿回来。

    “爸爸,帮我带一把雨伞和一瓶蓝黑墨水!”杨乡长的三儿媳听到杨乡长的声音,手里拿着钱,从屋子里跑出来。

    “呵呵,杨爷爷帮我买把小镜子!对啦,还有扎头发的橡皮筋——”秦青青笑嘻嘻地望着杨乡长,又补充了句:“辛苦您老人家啦!”

    杨乡长乐呵呵地答应着,不慌不忙从黑色的皮包里,掏出一个巴掌大的硬壳笔记本来,又取下别在中山服上的钢笔,认认真真把大家要买的东西一一记下。

    “还有谁要带的么?”杨乡长写完,抬起头又问。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