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朝门

第六十九章 心结40

    为了娶个媳妇,李顺利花光了自己半生的积蓄。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介绍人肯定也不会再给他退钱,还能指望他赔什么呢。

    “哎,那女人也是真可怜,来时提着那个绿色帆布包,走时还提着那个包……翠萍那孩子看着也是眼巴巴的,想着着实让人心酸——”杨乡长夫人叹口气,也是于心不忍。

    “她们去了哪里?”秦青青像自己丢了什么东西一样,心里有些念念不舍:“你们知道吗?”

    “这谁知道啊,也许回娘家了吧!”刘香香撇撇嘴,又说:“说不定,又去嫁了哦。”

    “我觉得顺利还是傻,大雷让他把翠萍那孩子留下来,他还坚决不要,像生怕人家赖上了他一样——我看他以后要后悔。”秦富贵见大家说得热闹,也凑上来说了两句。

    “只留翠屏?顺利媳妇会舍得么——”秦青青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嘿,人家顺利媳妇就是愿意留下孩子呀,当着那么多人面表的态呢。”杨乡长三儿媳立马证明。

    “的确,顺利还是该把翠屏留下,以后老了也好有个依靠。”杨乡长夫人也说。

    “我看顺利肯定还要再找,留个拖油瓶,就更不好找了啊!”刘香香听大家那么说,发表了她与众不同的看法。

    “对,顺利应该就是这么想的。”唐一清十分认同她军师的说法。

    “嘿嘿,我要是顺利,我就当请个免费保姆,何乐而不为——”杨大雷走过来,开起了玩笑。

    “呵呵,雷公菩萨,好倒是好——只是留着这个保姆,人家顺利还能找么?”刘香香忍俊不禁,也跟着乐呵起来。

    “再找……我看不不容易啦。”杨乡长夫人,摇摇头,不无感慨地说。

    大家正聊得热闹,看见李兵奶奶又背着一大背篓猪草气喘吁吁出现在院坝外。太阳照着她那枯树皮一样满脸皱纹的脸,格外生动。

    女人们又热情地跟老人打招呼:“老人家,快来坐会吧!”

    “谢谢,不坐了哦——”老人停下脚步望望大家,简单说了句,又继续慢慢往前走。

    “那老人家都快八十了吧,身体还那么壮实呢?”看着老人家的背影,刘香香小声说:“李烟枪两口也放心让老人家一天到处跑,也不怕万一有个磕磕碰碰什么的——”

    “现在的社会——是老年人闲不住,年轻人不想做,哎!”唐一清想起自家母亲,不无感伤地说。

    “对啦,听说烟枪的女婿昨天也去外地打工了……”刘香香眨巴着她的凹陷眼,十分兴奋地说。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如今里的人们时兴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打工。这几年,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随着从四里八乡传到烂朝门与之相关的消息越来越频繁,大家对此的议论也越来越多。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外出打工的现象,大家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一部分是和秦富贵夫妇一样思想保守的人们。他们抱着恪守本分和对外界谨慎小心的态度,对诸如谁家的姑娘或是小伙子荣归故里买车买房、洋气得连左邻右舍都不敢认之类的说说,他们都高傲的不屑一顾:“呵呵,有那么好挣钱?谁知道是怎么来的呢?卖白粉还差不多——”

    另一部分是以杨乡长家那些思想先进的年轻人为代表的一类人,他们对那些消息表示充分的肯定和相信,说这是改革开放的政策福利,是当今挣钱的好机会。

    还有一小部分是如杨乡长那样了解中国历史的老一辈知识分子,他们暗暗担心这种开放政策背后的安全性——会不会像当年八国联军那样,把强盗给放进了国门。

    直到后来,人们看到身边越来越多“出息了”的年轻人,把自己的亲朋好友像钓带鱼那样一个一个拖出去,当真挣回了钱的时候;直到人们确信那些外出的人,他们一个月挣的工资可以与一个乡干部的工资持平时;直到大家发现,身边一些怀才不遇的年轻老师,也纷纷停薪留职、踏上了南下的列车之际,人们都开始动摇了。

    “嘿嘿,我们辛辛苦苦养一头猪,一年到头才卖几百元呐,人家在外面一个月就能挣那么多……要是一家一年能出去几个人挣钱,就相当于一年养了上百头猪哪!”一天晚上,开了窍的秦富贵,站在磨盘石上兴致勃勃给大家算起了细帐。

    回过味的人们越盘算,越觉得不能再错过这样天降横财的好时机。一如生活在战争时期后方的居民,大家听见和看见的难民越多,内心越是躁动不安。

    烂朝门的人们从开始的将信将疑、不置可否,到后来的趋之若鹜,人们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特别是那些后知后觉,经过了心灵洗礼的人们,反而成了最积极的那类人。

    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人们像着了魔似的、开始削尖了脑袋往外挤。

    特别是像秦富贵家那样,家里有几个成年或即将成年孩子的家庭,就好似处在时代风口浪尖的排头兵,自然是比谁心里都慌。

    当烂朝门的左邻右舍都在一门心思、想方设法为自家谋求发展的之时,一些沉不住气的人开始跃跃欲试,铤而走险。他们在没有找到领路人的情况下,就自顾自地估摸着往外面跑,出去转一圈,又灰溜溜回到烂朝门的大有人在。

    还有一些如秦富贵那样稳沉的人,开始明里暗里到处托人找关系。然而,都收效甚微。

    事实上,一个已经吃上螃蟹的人,要真有好的工作推荐,人家自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亲朋好友,哪轮得上你八竿子打不着的外人呢。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正当秦富贵俩口绞尽脑汁,到处为秦青青姐弟想出路的时候,周家如神兵天降帮他们解决了难题。

    “那还是家国企,在当地很有名气呐——就是电视上还打广告的那家厂……呵呵,听说他们待遇很好,所有员工都包吃包住,工作环境既卫生又安全……倩倩还说呢,人家员工们过生日的时候,厂里还给大家吃蛋糕……”

    倩倩是周阴阳姐姐的女儿,去年刚高中毕业,她能去到那家集团公司,据说得益于她一个好同学的引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