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朝门

第八十二章 半仙4

    面对大家的帮腔,这一次,杨乡长却出乎意料地并没有发火。

    或者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平常说一是一说二是二的杨乡长,今天仿佛压根就忘记了自己之前说过的“禁令”。他笑了笑,一副“懒得搭理”的样子,丢下女人们,同他的老朋友继续聊天去了。

    “好险,可能是老人家的梦救了春梅——”女人们交换着眼神,开始猜测杨乡长今天的好脾气。

    大家认为,如果这个假设成立,一定是杨春梅在杨乡长梦里的舍身相救,以及现实生活里健康的存在,触动了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内心那份最深沉的父爱;这份爱,超越了那虚无缥缈的“面子”,以及杨乡长一贯以来秉承的“言必行行必果”的军人作风。

    毕竟,对于一个曾经痛惜了几个孩子的父母来说,没有什么比让孩子们平平安安活着更重要的事情了。

    不管是什么原因,杨春梅没有挨训,就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虽然亲朋好友老早就听说杨春梅有“特异功能”,却从没真正见过,这一回大家算是开了眼界。

    人们对能预知未来的“半仙”不陌生,尤其是那种能“借尸还魂”的本领,至于到底是不是真的,谁也说不清。

    烂朝门的“半仙”有专业和非专业两种,专业的“半仙”不仅全脱产,还带徒弟,收入不菲;“非专业”的,差不多就是做徒子徒孙的那类人,他们一知半解不说,常常还要求助师傅。

    据说,曾经就发生了一个非专业的“半仙”在“通阴”环节,因为技术过不了关,最终没能回得了阳,结果当真把自己憋死了的。所以,大家还是觉得这些事情非常神圣。

    “春梅,你的特异功能有师傅带吗?呵呵!”刘香香很是感兴趣春梅与那些专业“半仙”的不同。

    像刚才那种情况,专业“半仙”是需要先唱跳,然后还要摆上糖果、香茶、以及烧纸等一系列的工序,才能正式进入“通阴”的环节,再说一些解疑答或的话。可是杨春梅刚才却什么也没有做,就突然在梦里说出来了,这让大家很是好奇她的与众不同。

    “有——”杨春梅探出头,看看外面的父亲,才诚惶诚恐地说。

    “那你会‘问仙’吗?”

    “能!”

    “那你会像那些大仙一样,帮大家排忧解难吗?”

    “可以!”

    “你会治病吗?”

    “会……”

    大家伙互相看看,又是一副讳莫如深的样子,不停向杨春梅问这问那。

    这时候,从后院回来的杨大雷听到姐姐和女人们谈话,乐呵呵走上前来,半真半笑地说:“春梅同志,既然你这样无所不能——那你先帮爸把腰痛问题解决了,我就信你那些把戏!不然,就别乱说话,当心我请你去派出所接受教育!”

    大家看看杨大雷,又看看杨春梅,大气也不敢出。

    毫无疑问,杨大雷和杨乡长一样,也同样是大家得罪不起的。

    “呵呵,那我试试看吧——”杨春梅尴尬地笑笑,紧张地看了看大家,嗫喏地回答。

    大家都没有想到,平常和姐姐杨春梅关系最好的杨大雷偏偏在这个时候叫起了板。毫无疑问,接下来有好戏看了。

    这无疑是一个难解的难题,大家不难看出杨春梅心里的忐忑不安。

    “好吧,那我们就等着看结果,其他的不多说!”杨大雷不顾杨春梅的反应,说得斩钉切铁。

    大家都知道杨大雷和杨乡长说一不二的脾气,有些同情地看看心虚的杨春梅,再看看杨家女人们的脸色,暗暗替杨春梅担心。

    谁不知道杨乡长那个腰伤是要陪他到死的绝症。多少年来,给杨乡长看病的医生不计其数,大家都表示爱莫能助,杨大雷这不是存心让自己的姐姐难堪,是什么呢?

    既然杨乡长今天放手不管,杨大雷又下了“战书”,杨春梅只好硬着头皮接下了挑战。

    女人们兴致勃勃地催促杨春梅,都想看看她到底如何给杨乡长治病。

    杨春梅“问仙”的过程和其他又唱又跳的职业“半仙”不一样,安安静静地很有趣。那是近似于在沙地上写字或画画的活动,程序十分繁琐。

    活动一般选择在夜间进行,白天也不是不可以。

    杨春梅有些无奈,提着胆子吩咐起大家来。

    “问仙”活动中,小型竹簸箕、红线和面粉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以外,还需要一根竹筷。首先,得把红线缠绕到筷子的一头,然后再把粗的一头固定在竹簸箕边缘的某个地方,面粉均匀铺撒在桌面上。

    准备工作做好后,由两个人一左一右抬着竹簸箕朝天空挖三下,杨春梅嘴里说着:“有请仙姑”然后开始回屋,依然由两个人抬着簸箕,让筷子在撒满面粉的桌上写字。

    一般情况下,大家问什么,“仙姑”就写什么。

    “仙姑”写的字通常是繁体字,有时候大家认不出来,仙姑就会改作画图;如果大家不认真,仙姑就会发脾气,乱画圆圈。

    也会有仙姑不动笔或是生气的时候,那就要去请第二次,第三次,总之有趣得很。

    一切布置就绪,“把戏”开始了。

    活动地点就设在杨乡长夫人有些昏暗的卧室里。

    好奇的人们围在撒了面粉的桌旁兴致勃勃,七嘴八舌。

    桌子是刚才吃午饭时候用的一张方木桌,红线是刘香香从自家蚊帐钩上取下来的,簸箕是从陈二婶家借来的。

    为了观看这神奇的“把戏”,大家可谓齐心协力,劳苦功高。

    “什么情况,一动不动的——就是骗小孩的游戏!”看“仙姑”迟迟不在面粉上写字,杨大雷没了耐心,带领着一群男人走出门去。

    杨春梅沉默着,示意大家关上门,并保持安静。

    方木桌旁,一脸虔诚的杨春梅对着桌上的竹簸箕,轻轻说着悄悄话。

    昏暗的房间里,竹簸箕在大家的注视下,依旧纹丝不动。

    大家眼神闪烁,激动不已,一脸的欲罢不能,欲说还休。

    “动了,动了!”突然,抬着簸箕的刘香香像发现了一窝老鼠崽一样,兴奋地低喊起来。

    女人们大气也不敢出,张大嘴巴,眼睛一眨不眨看着簸箕和筷子,杨春梅示意大家把电灯拉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