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刚要称霸,易小川让我收手

第四十一章:刘羽会见刘虞,决定幽州的走向!

    “调任刘虞入京,为我表请幽州牧?”

    当北平太守公孙瓒收到袁绍的信件之后,他的神色显得有些激动:

    “袁绍不愧是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出身,竟然连这种职位的调动,也能玩弄于股掌之间。”

    “将军,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谋臣关靖等人看到信件之后,神色有些凝重:“袁绍此信漏洞颇多,他们既然早已经暗中设计,调任刘虞,为何直到此时方才说出?

    “据冀州传回的消息,刘备三兄弟率军离去之后,平原国立刻被赵王刘羽夺下。此时渤海袁绍,已经是孤立无援,四面楚歌。

    “袁绍此时突然说出,怕是已经独木难支,想要利用我们牵制赵王刘羽的兵力,甚至是二虎竞食,故意挑动我们与赵王刘羽的直接冲突,坐收渔翁之利!”

    关靖的分析,让公孙瓒激动的情绪沉默下来,沉声道:

    “袁绍那婢养子,果然不安好心!可放过这么一个机会,我想要得到幽州牧之位,怕是困难重重!尔等认为我不应该此时出兵吗?”

    “不,将军!”

    关靖摇头说道:“只要将军确认此事为真,幽州牧刘虞真的要被调离幽州,那就算明知山有虎,我们也偏向虎山行!”

    “为何?”

    公孙瓒有些惊疑问道。

    关靖解释道:“将军,若是渤海袁绍被赵王刘羽攻克,届时孤立无援、独木难支就变成我们。

    “唇亡齿寒、兔死狐悲,此时我们应该出手相助袁绍,避免坐视赵王刘羽一家独大!况且刘虞若是调离幽州,赵王刘羽势必不会眼睁睁看着将军夺下幽州,幽冀必有一战。

    “既然如此,哪怕明知道袁绍想要利用‘幽州’这个诱饵,挑动将军与赵王刘羽的直接冲突,我们也必须要出兵相助,因为这是阳谋!

    “除非将军对幽州牧之位毫无兴趣!”

    公孙瓒怎么可能对幽州牧之位毫无兴趣?他对幽州早就虎视眈眈,已经是昭然若揭、天下皆知的觊觎。若非刘虞威望太高,公孙瓒都想要学曹操自领幽州牧了!

    在关靖等谋臣分析利弊后,公孙瓒果断派遣细作调查此事。

    前提是刘虞调离幽州此事是真的,不是袁绍的诡计,诱惑他出兵的欺诈。

    公孙瓒很快收到消息,是刘虞部下公孙纪发来的,此人因公孙瓒以同姓而兄弟相待,备受感动,已经暗中被公孙瓒收买为间了。

    刘虞是否被调离幽州还不知道,但公孙纪告诉他,不久前赵王刘羽邀约刘虞前往冀州观政考察,数日前刘虞已经暗中出发了。

    “此事是真的!”

    公孙瓒根本不用准确情报,光是看着这条消息,就知道袁绍没有骗他:

    “该死的赵王刘羽,当初我与袁绍联手谋夺冀州,刚刚将韩馥逼走,就被他鸠占鹊巢。这一次还想要故技重施吗?做梦!”

    不是公孙瓒和袁绍傻,而是谁能想到,一个诸侯王也能成为牧野一方的州牧?

    若非董卓顾忌赵王刘羽的势力,同时也想要挑动冀州之乱,故意来一手祸水东引。赵王刘羽根本不可能成为冀州牧的!

    此时赵王刘羽对幽州牧刘虞的邀约,让公孙瓒嗅到了当初的阴谋味道,他绝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立刻出兵驰援袁绍……对了,召回驰援徐州的田楷和玄德三兄弟……派遣信使让张燕派遣黑山军出手……”

    公孙瓒迫不及待的下令,他的驻地在右北平土垠县,想要插手袁绍和赵王刘羽的战争,需要穿过隔壁的渔阳郡、广阳郡,才能直达前线。

    这些地方,实际上已经暗中被公孙瓒一点点蚕食,若非刘虞有着州牧的大义和名份,公孙瓒早就反了。

    此时既然幽州牧刘虞即将被调离幽州,他也不用顾忌什么,直接发兵出手,抢占先机!

    随着公孙瓒大军出动,越来越多的消息汇聚过来。

    ——刘虞前往冀州、刘虞的嫡子侍中刘和带着陛下的诏书暗中到达幽州……这一件件事情,都在坐实刘虞即将离开幽州的事实。

    只要刘虞可以离开幽州,以袁绍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家世背景,人脉关系,公孙瓒成为幽州牧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这让公孙瓒更加激动,昼夜不停赶往前线驰援袁绍!

    甚至公孙瓒还亲自写信、转赠白马为誓,快马加鞭转给袁绍——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他们将是生死相随的盟友!

    不得不说,公孙瓒还是蛮现实的!袁绍没有许诺利益的时候,骂着袁绍婢养子。等知道袁绍为他表请幽州牧,设计调离刘虞的时候,又是生死相随的同盟了!

    汉末群雄逐鹿,争霸天下,诸侯之间结盟、分裂、又结盟不在少数,只能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

    “主公,中山国北平县收费站传来消息,他们发现不明人士,通过画像描述,可能是幽州牧刘虞。”

    当郭嘉将情报递交给刘羽之后,一直在调查刘虞现今何处的刘羽,终于松了一口气。

    “命令北平县不要干涉刘虞明察暗访,等到他考察结束后,一定会主动过来拜访本王的。嗯……若是没来,就将袁绍的计谋暗中透露给他!”

    “属下遵命。”

    郭嘉领命后才补充道:“主公,侍中刘和在高干护送下到达幽州,相信刘虞很快就能知道此事,不用我等透露也会猜到袁绍的狼子野心!”

    “如此最好!”

    ……

    “主公,幽州北平细作传来消息,公孙瓒举兵南下,或将驰援袁绍插手前线战场。”

    “让陈到做好准备,这一次一定要将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全歼在这里。刘虞若是离开幽州,就算我们得到幽州,也必须解决公孙瓒这个地头蛇,此次正好一箭双雕!”

    “属下遵命!”

    ……

    “主公,徐州细作传来消息,刘备三兄弟率军到达徐州,陶谦似乎被曹操吓破了胆,想要让徐州给刘备,为他表奏徐州牧!

    算算书信传回来的时间,若是刘备答应,此时他应该已经是徐州牧了。不过以刘备的雄才大略,他或许心中想要,但顾虑更多,应该不会轻易答应此事!”

    “陶谦多来几次,刘备就拒绝不了这个诱惑!”

    这个情报的出现,让刘羽猜到了“三让徐州”的剧情可能会发生了。

    刘备虽然仁义,但绝对不傻!

    徐州四战之地,虽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属于兵家必争之地,但一般人根本守不住。

    曹操就算没有此次为父报仇,也势必会发兵徐州。因为夺下兖州之后,毗邻的徐州,绝对是曹营虎视眈眈,兵锋所向的下一步目标。

    而徐州的周围除了曹操,还有淮南袁术正在觊觎。甚至这一世,陶谦和曹操的死斗,也是袁术暗中撺掇,挑拨离间,想要坐收渔翁之利。

    这还是外敌,徐州腹内也是隐患重重。

    陶谦是真心想让徐州?还是故意祸水东引?这些暂且不提!刘备初来咋到,手下无兵,能否让徐州部将、世家心悦诚服?

    以刘备的雄才大略,自然可以清醒的看出这其中的潜在危险。若是稍有不慎,就是惹火烧身,玩火自焚的下场!

    不过原历史,刘备在‘三让徐州’后,还是答应接管徐州这个烂摊子,因为对于毫无根基,无根之萍的刘备而言,徐州这绝对是他拒绝不了的诱惑!

    可惜刘备占据徐州不久,先后受到过曹操、吕布、袁术的进攻,陶谦部下曹豹也反叛刘备而助吕布。

    以致刘备在徐州难以立足,最终被逐出徐州,先后依附袁绍和刘表。

    “主公英明。”

    郭嘉笑着说道:“兖州细作传来消息,吕布率军进入兖州,兖州士族热情相邀,迎吕布反叛曹操。曹操后院失火,退兵已成事实。

    “刘备虽然没有大动干戈,但初来咋到,曹操退兵,徐州军民对其必定感激涕零,在曹操血屠徐州、泗水为之不流的惨剧下,这种感激会更加剧烈,徐州民心或将倾向刘备。

    “刘备此时虽然有所顾虑,但未来必会被徐州这巨大的利益战胜,答应接替陶谦任徐州牧!

    “但徐州此地,兵家必争之地,战略意义重大。曹操解决吕布之后,必会卷土重来。淮南袁术也不会坐视不管,以刘备的势力,很难长久立足徐州。

    “主公,属下觉得我等可暗中相助刘备,抑强扶弱。因为刘备接替徐州,可以为我们牵制徐州战场,争取时间。

    “关羽和张飞两将,皆是虎狼之将,若是陶谦将丹阳兵精锐交给刘备,短时间内刘备不会轻易败退。

    “再加上我等暗中出手相助,徐州僵持不下,必是旷日持久的乱战。等到我军平定幽冀之后,可借机直接率兵南下!”

    刘羽颔首:“就依奉孝所言!”

    “属下遵命!”

    ……

    “主公,北平县传来消息,幽州牧府邸的信使疾驰北平,毫无掩饰,十有八九是传递侍中刘和到达幽州、以及公孙瓒举兵南下的消息。”

    “看来当初微服私访北平的那一行人,确实是刘虞无疑。”刘羽颔首道:“我们就恭候刘虞的大驾吧!”

    “属下会提前安排!”

    ……

    刘羽在易县这段时间,同样是殚精竭力,日理万机。曾经发往冀州赵国的情报,再次转交到易县。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但传来的都是好消息。

    随着刘羽的布局,他们的战场其实已经从“渤海战场”转移或者说增加到“幽冀战场”。

    刘羽夺下渤海,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北侧战线张颌已经占据主动,佯败战术让袁谭掉以轻心,只等南侧战场的徐晃生擒袁尚,就可以收网了!

    西侧战线高览驻守,太史慈已经率兵三万驰援而至,两将统率五万大军,已经随时准备强攻渤海郡治南皮,直捣黄龙!

    留给渤海袁绍的退路不多了,但刘羽依旧没有下令趁胜追击,一举平定袁绍。

    因为需要利用袁绍钓出公孙瓒!

    刘羽想要夺下幽州有两个阻力——一个就是幽州牧刘虞,此人仁义,为政宽仁,政绩卓著,威望极高。

    刘羽一直在寻找攻略刘虞的机会,不过还没有等刘羽出手,袁绍的‘调虎离山之计’,倒是变向帮了刘羽,调走刘虞之后,刘羽的阻力只剩下第二个公孙瓒了。

    而现在,公孙瓒也在袁绍许诺的“调离刘虞,表请幽州牧”的诱惑下,终于按捺不住出兵前线!

    至此,幽冀的三大势力全部到位,刘羽终于可以一举解决他们。

    当然在此之前,刘羽还需要说服刘虞,让他离开前将幽州托付给自己,兵不血刃夺下幽州大部分势力。

    幽州牧刘虞为政宽仁、威望极高,同样投效的人才也是源源不绝!

    这些势力刘虞不可能全带走,这让刘羽想要借机收服他们!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刘虞就是这个东风!

    两日后,幽州牧刘虞一行十一人,终于从中山国北平县,来到了河间国的易县。

    当双方在易县相遇之后,幽州牧刘虞完全没有生疏感,好似一见如故的知己似得,问起了北平县的种种科技发明。最让他在意的就是“曲辕犁”和“水泥”。

    刘羽没有隐瞒,为其介绍。

    这让刘虞恍然大悟,旋即问出了最让他不解的问题:“鸿渐(刘羽表字),吾观水泥路造价昂贵,以冀州的财政,如何支撑的起这等举国之力的浩大工程?”

    “伯安(刘虞表字)可知大汉巅峰时期的财政收入?”

    “文景、明章之时,巅峰时可达一百四十亿钱!”刘虞冥思苦想后这才说道。

    刘羽颔首说道:“这一百四十亿钱,其中四十亿是田赋和人头税的收入,而剩下的一百多亿,是盐铁专卖的收入!

    本王利用精盐抢占市场,冀州一郡可享全国十之八九的盐税,这钱就是从这里而来!除此之外,伯安不知可打听到冀州的赋税改革?”

    “略有了解!”刘虞神色有些凝重。

    他突然回想起“七国之乱”诸侯王的威胁,此时的赵王刘羽已经有这种苗头,或者说完全就是毫无掩饰,昭然若揭,天下皆知的事实!

    但刘虞却没有迂腐的阻止和呵斥刘羽,痛斥他狼子野心。因为比起赵王刘羽的所作所为,天下其他的汉室臣子,地方势力,做的更加过分,已是乱臣贼子!

    陛下年幼,群狼环伺,天下动荡,大厦将倾。就算赵王有狼子野心,这个天下依旧是刘氏江山。

    其他诸侯心中已没有大汉天下,为了一己之私,群雄纷战,皆是狼子野心、乱臣贼子之辈。

    这也是为何,汉室忠臣刘虞明知道赵王刘羽的图谋,但依旧还是来到易县,依旧与之心平气和的相谈。因为赵王刘羽至少还是姓刘!

    刘羽单手负于身后,四十五度仰望天空,沉声说道:“黄巾起义,皆因黔首百姓走投无路。为何如此?

    “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兵役徭役繁重,土地兼并,以至于民不聊生。

    “本王执掌冀州,心系万民,为此力排众议,对赋税改革,将‘编户齐民’赋税改变成为‘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征税,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

    “此举增加了冀州财政收入,减轻了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负担,减少隐匿人口的现象,有利于州郡国家的发展。等到未来生产力和经济提升,势必还需要进一步改革。

    “但此时靠着两税法和精盐收入,就足以本王对冀州的发展建设。说句不夸张的话,此时的冀州,对于天下其他州郡而言,就是世外桃源!”

    刘虞回想起在北平县乡村的所见所闻,颔首点头道:“鸿渐功德无量!”

    “然而伯安,天下有十三州啊!”

    刘羽望向天空的目光转向刘虞,神情悲痛:

    “本王可以将冀州治理的海晏河清,让百姓安居乐业,但其他州郡的百姓,还需要忍受那些狼子野心的乱臣贼子的征伐,承受战火摧残!

    “曹操此贼,名为为父报仇,实则窃据徐州。陶谦连战连败后,曹操攻城掠寨,不思治理,竟血屠徐州,泗水为之不流。

    “长安军阀混战,李傕和郭汜等西凉贼厮,烧杀劫掠,以至于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其他州郡皆有军阀割据,群雄纷战。

    “他们的眼中,已经没有大汉了!”

    刘羽情真意切的肺腑之言,果然让刘虞备受触动,身为汉室忠臣,此时大厦将倾,让他心痛不已:

    “鸿渐,陛下传召,让吾率兵入京,迎奉天子回归洛阳!”

    “本王猜到了!”

    刘羽没有隐瞒,直视着刘虞说道:“自从董卓霸京,行废立后,海内惊恐,汉室倾颓。

    “陛下年幼,颠沛流离,那些狼子野心、乱臣贼子只顾一己之私,而罔顾家国大义。

    “他们食君之禄,本应该为君分忧,但却打着匡扶汉室的大义,行苟且割据之事,实在教人不耻!

    “本王本想迎奉天子,匡扶汉室,终结战乱。但本王贵为诸侯王,难以离开封地。那些士族为首的满朝文武,结党营私,党同伐异。

    “让他们匡扶汉室做不到,弹劾忠臣,铲除异己,一个比一个在行。外斗外行,内斗内行,大汉都是被这些士族拖垮的!”

    刘羽可不是伪善,当初没有选择迎奉天子,也是有这个原因。他毕竟是诸侯王,因为七国之乱的缘故,有很多的限制。

    刘虞叹息一声说道:“鸿渐,此次我入京之后,会辅佐陛下,匡扶汉室。冀州的赋税改革,将为我指明前路。不知鸿渐可否将曲辕犁的图纸转赠与我,借此推广天下?”

    曲辕犁制作简单,其实刘虞部下的从事观看后,已经知道十之七八了。但自己私下知道山寨出来是一回事,当面向刘羽请求又是另一回事。这是态度问题!

    “自无不可!”

    刘羽没有藏私,说道:“曲辕犁可以造福天下,本王岂会藏私?

    并且此去长安,伯安需要面对西凉诸将,这些人都是戍边悍将,骁勇善战。本王可驰援一千白毦兵(步卒)、五百白袍军(骑兵),略尽绵薄之力!”

    “如此多谢了!”

    刘虞拱手谢礼。

    他知道这是刘羽的心意,也是刘羽安插的眼线。但刘虞虽然仁义,并不迂腐,此时的大汉天下,大厦将倾,也没有时间和机会让他推脱婉拒了。

    “伯安言重了!”

    刘羽义正词严的说道:“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

    此次伯安入京迎奉天子,匡扶汉室。本王身为汉室宗亲,诸侯王,岂能毫无表示?这既是本王的绵薄之力,也是本王聊表忠君爱国的心意!”

    “鸿渐此言,说尽满朝文武之虚伪!”刘虞叹息赞同,“但满朝文武,又何尝不是天下官吏的缩影?!”

    刘羽明白,刘虞这是说世家尾大不掉,此时已经有与皇权分庭抗礼,甚至是凌驾于皇权之上的苗头了!

    董卓祸乱京师,大汉倾颓由此而现!但要知道,董卓可是汝南袁氏的门生故吏啊!

    “汝南袁氏,势倾天下,狼子野心之辈!”刘羽指桑骂槐说着袁绍。

    双方一番深谈之后,刘虞终于转入正题,也是最重要,最让人期待的正题:

    “鸿渐,陛下密诏,吾此去京师木已成舟,但吾若是离去,幽州还需能臣干将经略。”

    “北平太守公孙瓒如何?”

    “呵呵。”

    刘虞冷笑一声,“鸿渐何必明知故问?公孙瓒此将,虽有威望,但穷兵黩武,贪婪无度,残害百姓。若是由他经略幽州,百姓将永无宁日,民不聊生!

    此次吾子刘和奉召而来,除了召吾入京,还有让吾举荐幽州牧人选。不知鸿渐可有推荐?”

    此时的大汉还是举荐制,但举荐也需要有足够的资历和名望才行。但刘虞直截了当问刘羽,本身就是一种信号的释放。

    刘羽想了想后,直接说道:“颍川荀彧!”

    “此人倒是或可。”

    刘虞知道颍川荀氏意味着什么——荀子之后,荀家与世家交好,此次举荐阻力变少。而荀彧又是刘羽部下,不至于肥水流了外田。

    刘虞颔首道:“不过荀文若如今好像在鸿渐部下任事,鸿渐此举……”

    “举贤不避亲嘛!”刘羽义正言辞道:“况且文若有这个资格和名望!”

    “吾会举荐荀彧担任幽州牧,但最终决定权还在陛下手中。”刘虞答应了。

    刘羽颔首:“伯安替其举荐即可!”

    “吾还有一事相求。”刘虞再道。

    “但说无妨!”

    刘虞望向部下鲜于辅等人,说道:“吾此次入京,他们不能随我同行,还需要留守幽州。他们毕竟是幽州出身,对幽州知根知底,了解甚深,一时无法离开他们。

    而且吾也不希望离去后,以至于幽州官吏变动出现异常,因此影响到百姓们。所以……鸿渐,吾希望你可以照顾一二,这些部下,皆是忠义之士!”

    “明公……”

    鲜于辅等人虽然猜到了这一步,但真的出现后,还是有些不舍。

    “尔等莫要多说,吾此去京师,又不是生离死别,未来还会再见。

    但吾希望再回幽州后,看到的是如冀州这般的海晏河清,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刘虞笑着望向他们:“赵王,是一位好明主!”

    当鲜于辅等人将目光望来之后,刘羽露出柔和的笑容:

    “选贤之义,无私为本;奉上之道,当仁是贵。本王任人,唯才是举,不问出身。本王施政,以仁为上,以民为主。伯安托付,本王必会尽心任用!”

    “拜见主公!”

    鲜于辅等人又望向刘虞,见他含笑点头后,这才对着刘羽呼啦啦的单膝跪地。

    这一日,刘羽的情绪极佳!

    数月的布局,对渤海作战,易小川的插手,袁绍的调虎离山,互相之间的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终于在这一日成为定局。

    刘羽不仅得到前幽州牧刘虞的承诺,可以为其举荐部下荀彧为幽州牧。也得到了刘虞的原部下为己用,兵不血刃的夺下幽州大部分势力。

    或者说,除了公孙瓒之外的势力!

    这一日,刘羽的势力也再次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