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父诸葛亮:开局坦白现代留学

(求追读)第二十七章 刘禅的深谋

    诸葛亮听着刘禅的问询,沉吟了一下,虽然出使东吴的人选,在他的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名单。

    不过,具体要派谁出使东吴心中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在诸葛亮犹豫间,刘禅轻轻地道:

    “我听闻,邓芝此人很是不错。”

    邓芝,字伯苗。义阳郡新野人,东汉名将邓禹之后。早年曾被预言能位至大将,后被刘备任为郫令,升迁为广汉太守。因任官公廉且有治绩,被征入朝为尚书。

    邓芝当然不错。在历史上,邓芝就是出使吴国,和吴国签订友好条约的使臣,并深为吴王孙权所赏识。

    诸葛亮听着刘禅所说,点了点头:

    “诚如陛下所言,出使江东,邓伯苗是一个适合的人选。”

    马谡和杨仪并不知道刘禅曾经在未来留学,听到刘禅一口道出了适合出使吴国的人员,又是受到了诸葛亮的肯定,心中都不由的有些吃惊。

    近些天来,刘禅有着无数奇思妙想,并且都被成功应用,已经让他们非常吃惊,难道说,刘禅同时还具有非常高明的识人之术吗?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大汉再次复兴,指日可待啊!

    刘禅说完他心目中适合出使东吴的人员,继续道:

    “这次出使江东,朕期望能够达成几个目的:

    首先,需要和东吴交好,给我们时间,南下平定蛮族的叛乱。”

    刘禅缓缓地说出了心中的想法,说到与孙权交好,换取南下平定蛮族的叛乱的时间时,心中有些鄙视。

    南方叛乱的豪强们,都在名义上投降了孙权,可是孙权为了和蜀国的利益,可以毫不犹豫的背弃曾经投降孙权的臣子,就像当年孙权背弃盟约,攻打荆州一样。

    这种事情,说不上善良或者邪恶,只不过在今后和孙权的交往之中,即使是签订盟约,也要时时警惕,防止孙权在背后捅刀子。

    刘禅继续说道:

    “为此,我们可以和孙权暂时搁置荆州的争执;

    “并且承诺孙权,在北方曹魏攻打江东的时候,我们可以向北出兵,对曹魏进行征伐。”

    诸葛亮、马谡和杨仪听着刘禅开出的条件,点了点头。

    荆州此地,现在实际上是在孙权掌握之中,即使不暂时搁置争议,也是无法攻打的;

    北上伐曹,也是炎汉一直以来的国策和计划。

    综合来看,这两条炎汉并没有做什么实质性的牺牲。

    杨仪听着刘禅所说,微微皱眉:

    “江东局势错综复杂,臣曾经听闻,几大士族期望孙权称帝,但孙权借口若要和炎汉联盟,就无法称帝拖延时间。

    “恐怕在这个时候,几大士族不会如此轻易地让孙权答应我们吧?”

    刘禅听着杨仪所说,点了点头。这件事情,他也有所听闻。

    如今天下三分,三足鼎立。

    北方曹魏以汉帝禅让,登基称帝,国号大魏。

    蜀中刘备以汉室贵胄,登基称帝,光复大汉。

    只是江东孙权,接受了大魏的吴王的封赏,暂时还没有进位皇帝。

    一方面,是孙权还没有足够的法理依据,登基成为帝皇。

    另一方面,是孙权还没有能够将江东之地的关系疏离清晰。

    不论原因为何,明面上的借口,便是为了与炎汉联盟罢了。

    刘禅脑海中疏离着信息,笑了笑:

    “我曾经说过,蜀中蜀锦的销售,利润可以适当地分给江东‘顾、陆、朱、张’等大士族,你可记得?”

    杨仪听到刘禅提到蜀锦的销售,这正是蜀锦行业协会统筹的事情,连忙点头确认。

    蜀锦如今的销售,除了一部分是直接交给“诸葛布庄”,在天下设立布庄并进行经营之外。

    大部分蜀锦的销售,都是顺着长江,运往江东,贩卖给江东士族,然后再由江东士族分销,其中很多蜀锦,从江东士族的手里,又运往了北方曹魏之地。

    而江东士族吃下蜀锦销售这块儿大蛋糕的,都有顾、陆、朱、张等大士族的背景。

    刘禅继续道:

    “这三个月来,顾、陆、朱、张等大士族,也是在这条线上吃了不少的利润。

    “出使江东的时候,也要顺便拜会一下这几大家族,用来帮助我们推进,和孙权的关系。

    “我们并不需要他们帮助太多,但是也绝对不能让他们阻挠我们和孙权谈判。

    “否则今后炎汉的一切生意,都不与他们进行往来。”

    杨仪听到了刘禅所说,恍然大悟,原来,刘禅在交好孙权的同时,同样也要给几大家族通信,减少这几大家族的阻力,若是能够这样,的确多了几分成功的可能。

    杨仪越想刘禅所说,越觉得这样可以成功。不过,怎么会如此巧合!

    杨仪脑海中突然出现了一个恐怖的结论,难道说,在三个月前,刘禅规划“蜀锦行业协会”,乃至规划锦江蜀锦织造工场和小花楼木织机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现在,和江东士族交往的事情了吗?

    杨仪看着刘禅的目光,不由地又多了几分震撼,若是如此,皇帝刘禅可谓是深谋远虑了!

    诸葛亮听着刘禅所说,条理清晰,思路明确,脸上的笑容也是越发的慈祥。

    自从皇帝刘禅从未来留学归来之后,所思所想,真的是越来越像先帝了。

    如果说之前“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只不过是和先帝的承诺,和终身奋斗的目标,那么随着刘禅的发挥越来越出色,已经成为诸葛亮眼前的期望。

    刘禅、诸葛亮、马谡和杨仪又详细商讨了一下出使江东时候,需要注意的细节。

    在确认无误之后,刘禅便将这个事情全权交托给相父诸葛亮进行筹划。

    经筵结束,红日当空。

    丞相诸葛亮和杨仪迈步走出御书房,坐上去往丞相府的车驾。

    皇宫和丞相府相隔不过几条街道,诸葛亮回到府中书房的时候,童子连忙走到了诸葛亮身前:

    “丞相,尚书邓芝求见。”

    诸葛亮听闻来客正是邓芝,心中一动:

    “快快请邓伯苗进来,陛下正有重任相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