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长风

第三十章 殷州骁骑

    “哎哟!我的乐哥儿都长这么大了?!”

    花厅之内的三人,都齐齐朝高洋这边看来。段荣更是站起身,伸出双臂一把揽过扑上来的高洋,高举过肩仔细的端详着。

    “这孩子,刚进门就大呼小叫的,见了先生也不施礼,真是越来越不成体统了!”一旁的娄王妃虽然嘴里埋怨着,可脸上却也是带着宠腻的微笑。

    “呵呵,看来二公子可是对段大人想念得紧啊!”慕容风笑道。

    “姨丈是何时来的?可待几日?这趟回来定须得多留些时日!”高洋哈哈笑着。

    段荣听了,不禁睁大了双眼,又仔细打量了一下高洋,欣喜的笑着扭头看向娄王妃感慨道:“呵呵,妹子,三年前这小家伙我一只胳膊就抱下了,现在你看看——这都快有我肩膀高了。日子过得真快啊!”

    说罢,段荣将高洋小心的放了下来,又是上上下下的仔细打量了好一阵子:“真的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啊,咱们家的后辈小子们,眼看着就一年年的都起来了!好!真好!”

    此时,一旁的慕容风见到这王府中少见的温情一幕,也是有些感怀,微笑着对高洋道:“子进,段大人上午刚进城就到了府上,人还没进花厅就急着遣人到书斋来找公子,连歇一歇都不曾有。段大人这次来渤海,可是有军务在身,仅随行的就有两千殷州骑军呢”,只是讲到这里时,慕容风的语气里突然有了一丝萧索,便止住了话头。

    一旁的娄王妃听了,原本含笑的脸上,神色微微一冷,默默端起身边的茶盏,抬到唇边轻轻啜了一口。然后放下茶盏,又面带微笑的对高洋道:“乐儿!你姨丈远道而来,一路鞍马辛苦,赶紧让你姨丈去后面休息一会儿,你和突骑他们几个先玩儿去,晚间再来叙话。”

    然后便微微侧头,轻唤了声:“何伯”。

    一直在花厅角落里伺候着的何伯闻声,连忙上前应喏,恭谨的对段荣一躬身道:“大人,下人们已将客居收拾停当,请大人随老奴来”。

    “老何!这些年,委屈你了!”段荣又拍了拍高洋瘦小的肩膀,才抬头看着何伯感怀道。

    “大人言重了!这都是青山的份内事。”何伯闻言,赶紧恭敬的抱拳向段荣浅施一礼回道。

    段荣淡淡一笑,朝何伯点了点头,然后又俯下身子,对有些失望的高洋道:“乐儿,姨丈真的是两天两夜没下马了,等晚上,姨丈一定陪我的乐儿秉烛长谈!”。

    “啊?竟这般辛苦?乐儿请姨丈快些休息,乐儿晚些时候再来给姨丈请安”,高洋听闻,忙起身像模像样的躬身向段荣深施一礼,神容恭谨的道。

    “哈哈哈!妹子!你看,如今这乐儿还真有些翩翩佳公子的味道啊!”段荣见状,高兴的放声大笑着对娄王妃道。

    “呵呵,倒是让姐夫见笑了!”娄王妃见儿子受人称赞,也是颇为高兴。起身唤来花厅外的一名婢女,吩咐道:“去厨房说一声,让他们选一只上好的冬兔,一会儿我亲自下厨,烧一道红焖兔肉,待段大人醒了便端过去。”

    “喏!”那婢女领命便退了下去。

    “难得妹子还能记得我老段的口味,真是怀念当年在怀朔的那些时日啊,待会要是能再吃上这道菜,哈哈,那倒也不枉我这一路连吃了几天的北风就干粮!哈哈哈!”听了娄王妃的话,段荣开心的大笑着开起了玩笑,言罢,便朝娄王妃、高洋和慕容风拱了拱手,随何伯出了花厅。

    此时,一旁的慕容风也起身向娄王妃施了一礼,道:“王妃,公子上午的课业还未授完,在下……”

    “好,你们去吧”,娄王妃点头应允。

    慕容风牵起高洋,二人向娄王妃又行了一礼,便转身出了花厅向前院走去。

    转眼间,方才还热闹非常的花厅里,便只余下了娄王妃一人。

    站在花厅门口,看着慕容风牵着高洋走远的背影,娄王妃的脸上是依然淡雅如常,只是目光中却有着一丝耐人寻味的复杂……

    “先生,今天咱们讲什么?”到了前院,高洋抬起头,问慕容风。

    “去把突骑和道豁叫来。今天,先生带你们去城外走走”,慕容风平静的道。

    “喏!”一听又可以出城,高洋顿时就来劲了,当即便一口应承了下来。他刚要拔腿跑去喊高突骑哥俩,可转念一想到昨日下午的事,却有些迟疑:“先生,城外不是有很多难民吗?有些乱吧?”

    慕容风闻言,淡淡的笑了笑,平静的道:“殷州军已经到了,他们就是奉命来清疏这些饥民的。这堂课,为师便是专程带你们去看看这些灾民,过了今日,他们可能就不在了”。

    高洋看着慕容风,愣了一会,明白了他的用意,然后重重一点头,便跑去喊高突骑和高道豁了。

    不一会儿,小胖子高突骑便带着弟弟高道豁屁颠屁颠的跟着高洋一路小跑着过来了,嘴里还拼命嚼着一块松糕,看来刚才下课后,这哥俩又摸到后厨去偷吃了。

    四人当下便叫上了两名王府的便装侍卫,向着饥民最多的西门走去,倒是与寻常富户人家公子出游般,随意潇洒。

    一路上,高洋吃惊的发现:今日的渤海郡城气氛与往日明显有些不同,多了些许的肃杀之意。

    街上的行人比平时少了许多,路边更是鲜见有做小买卖的摊贩,时不时还可见到一两队骑着高头大马、身着青色皮甲的兵士,沉默的列队从街市策马而过,马蹄踏在青石板路上发出的“嗒嗒”声,响彻街道。

    这些兵士,俱是一脸肃穆彪悍之色,手持马枪腰悬长刀,杀气凛然。往往一队只有数人,却是能给人一股泰山压顶之感,一看便是边军气势。

    看着这些骑士从身边打马而过,高突骑瞪圆了眼睛,目光中神采奕奕,因为嘴里塞满糕点而变得愈发鼓胀的小胖脸上,写满了羡慕与向往。

    一旁的高洋只是默不作声的走着、看着,心中想的却是一会究竟将会在城外见到怎样的一番光景。

    “诸位公子,这些便是殷州军了”,慕容风对高洋等几名少年感叹道:“‘万古雁门关,血衣胜虏还’,说的便是他们。今观其威,十骑之势足可当百,果不愧为当世雄兵啊。”

    “先生,这殷州军不是地方军吗,怎的却与雁门边关并提?”高洋有些不解。

    “呵,公子这可就是想岔了”,慕容风淡淡一笑,对高洋道:“这殷州军是我大魏鲜有的一支奇军,他们并非是殷州的地方府军,而是地地道道的北地边军!曾常驻雁门,军士也俱是鲜卑健儿。”

    “哦?”高洋闻言奇道:“既是边军,为何军号却又用府名?”

    “呵呵,这其中倒是还有一个典故。若要说起来,那还是一百年前,世祖太武皇帝在位时的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