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道行,全加在皮肤上了?

第三十六章 加快生产

    经过这几日的加急生产,黄木匠终于造出来几台模板似的纺织机。

    只需脚踩踏板,便可推动纺织机飞速的同时纺织数根丝线。

    效率远远提升的同时,成本也得以大幅降低。

    但江牧还是犹觉不足,这么久才制出这么几台纺纱机,连供给整个村子用都费劲。

    根本没办法扩大生产,赚取更多的利润。

    于是江牧问道:

    “你之前招募的几个学徒情况如何了。”

    黄木匠摇头道:“这一行难的很,起码要学上三年,才能处理精细的活。”

    “让他们去做纺纱机,做出来的估计都是残次品,根本没办法使用。”

    纺纱机其他的部件制作要求实际并不高,只有最核心的部分要求精度极高。

    但凡有丝毫之差,整台机械都要报废,根本无法使用。

    因此只有黄木匠这个十年多的老木匠,经过魔种强化之后的能力才勉强可以打造出纺纱机。

    江牧让黄木匠仔细回想一下整台纺纱机的制作流程,同时以魔种的视角来分享全程的视角。

    片刻后,江牧便有了主意:

    “你可以常识一下流水线生产。”

    “流水线?”

    “你也可以理解成‘分工合作’。”

    这个时代受限于生产规模的问题,大部分工匠基本都是独力完成一个作品。

    这样的好处就是,工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这个作品具体的样式。

    全程都由其把控,品质肯定也能有所提升。

    但坏处就是,哪怕一些较为简单的工作,也需要工匠本身消耗大量时间来制作。

    那些没有技术含量的部件,所耗费的时间占了一个工匠的大半时间。

    以往也不是没人尝试过让学徒打下手,让他们去制作难度较低的部件。

    但因为没有严格的数据标准,做出来的东西往往是南辕北辙,大小要求相差较大,根本没办法拼装在一起。

    制作出来的东西往往也都有很严重的质量问题。

    江牧想出来的办法,便是让黄木匠将其中几个部件分别交给不同的学徒来制造。

    这样每个学徒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就可以大大减少,制作效率也能提升不少。

    黄木匠也需要将这些部件所要求的尺寸大小,各项数据标准严格定死,确保生产出来的部件合格耐用。

    这样下来,黄木匠只需要负责难度最高的核心部件制作,这样生产纺纱机的速度起码能快上数倍。

    江牧所需要的‘产业改革’也能尽快提上流程。

    听到江牧的主意,黄木匠也是连连点头,赞不绝口。

    随后急忙在图纸上分别标记纺纱机的部件标准,准备尝试施行一下这个办法。

    对于学徒来说,学习制作一个部件,和制作整个纺纱机的难度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在黄木匠去安排这件事的时候,老村长也安排几个村民当众试验了一番这个纺纱机的精妙之处。

    看着纱线疯狂的被编织出来,效率又高又省力,也是引得众人极为惊叹。

    老村长捋须说道:

    “若是如此,咱们村子便可以去请一支商队前来交易了。”

    这个世界除了个别有急事的人,要带上驱散诡异妖邪的法器赶路之外。

    物与物之间的商业贸易,更多的是依靠专业商队的来往运输。

    他们商队往往都会有专业的驱妖法器,甚至还有罗教道士专门进行的驱邪仪式。

    可以保证他们赶路之时遇到妖邪的概率大大减少。

    况且就算运气太差,遇到了妖邪诡异,他们车队这么多人,总也好过独木难支。

    理论上来说,商队只会在县城之间进行贸易,贩卖两地的特产。

    其余村庄大部分都可以自给自足,或者是根本拿不出什么可以贸易的东西。

    商队自然也不会做赔本生意。

    但现在的山兰村如果可以大批量纺纱织布,就可以将之作为一项特产向外售卖。

    到时候就可以让商队运输大量生活必备品前来,例如盐、肉、米面等物,包括纺织所用的丝线。

    再运走山兰村纺织的纱线布匹,到各个县城售出。

    等规模更扩大一些,甚至可以由山兰村的组建商队,自行垄断贸易的利益。

    老村长不由得畅想起未来山兰村会发展成如何繁华的村庄,村民不用再忍饥挨饿,也不用受穷困冻饿之苦,不用每天无视风吹日晒的出去劳作。

    与烈日炎炎下仍需要拼命劳作耕种相比,只需安静坐在纺织机前踩踏板,已经是无比悠闲的舒适工作了。

    “只不过这个本金,还是个问题啊。”

    没办法,山兰村实在太穷了。

    哪怕他们搜刮每一粒粮食,收集每一个村民的每一枚铜钱,整个村子也凑不出足够的本钱购进纱线。

    就在老村长忧心本钱问题,甚至准备去县城拿村里的地契作为抵押,借贷几十两银子,换来足够的原料来进行生产之时。

    一直奔波在外的宋状终于回到了山兰村。

    而且他这次回来,还骑着一头温顺的棕色老马。

    马背上还搭着一袋鼓鼓囊囊的东西。

    打眼一看,就知道那东西沉的要死。

    再配上宋状突然有钱骑马,莫不是他这一次真的攀上什么富家老爷了?

    老村长可是知晓宋状此去的目的。

    因此在宋状回村的当晚,老村长就笑眯眯的到了他家。

    先是绕了好几个圈子,夸奖宋状为村子请来木匠,厥功至伟。

    最后又叹息村子里最近实在揭不开锅,虽然有了木匠,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而为了这购买丝线的原料钱,再去叨扰山神老爷,让他老人家操心,也未免过于不敬。

    说到这里,宋状也大概猜出了老村长的来意,直接说道:

    “村长既然提起这个事,我便实话实说吧。”

    “那司徒老爷的确赠予了我一些金子,不过我需要用它来购置书籍和文房四宝。”

    “但村子对我也确有恩情,而且帮助村子购置原料,也是为了帮山神老爷办事。”

    “我带来的钱可以分给村子一半,让村子去购置原料。”

    老村长一听,顿时大喜过望:

    “不必不必,说不上分,最多算是借罢了。”

    “咱们村子不占你的便宜,做完几单生意赚了钱,连本金代利息,全还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