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临圣杯战争

第三十五章:长平之战

    三道凌厉的防线迎风招展,俯视着山崖下跃跃欲试的秦军。

    秋风萧瑟,扬起那位将领灰白的鬓发,锐利的目光直指空仓岭。

    峭壁陡崖,岭高险绝,苍白色的岩石满出阵阵寒光,映照着披坚执锐的赵国将士们。

    高平关一马当先,倚仗着峭壁深谷,据守着空仓山唯一的陉口。

    据天下之脊,当河朔之咽喉。北达幽燕,南通伊洛,西接河东,是上党地区的咽喉要道。

    北鄣城,南鄣城与高平关成掎角之势,扼守着秦军进攻的必经之路。

    向东望去,北岭山上的光狼城俯视着微微张开的河谷,与廉颇驻守的高平连缀成一道纵深的补给线。

    极目北望,丹水自丹朱岭而来,途经长平关,汹涌澎湃。

    丹水防线依河而建,北抵长平关,南至蒲水与丹水的交接处。

    一字摆开的防线以高平为中心,展翅大鹏般鸟瞰着号称虎狼之师的秦兵。

    自长平关起横贯郎公山、羊头山、金泉山,直达马鞍壑,全长近百里。

    遥遥望去宛若一条盘踞在山脊上的黑灰色巨龙,像是镇守一方的将士。

    宽五米高一米的石长城将HD和上党分割开来,却又在冥冥之中将二者联系起来,若即若离间错落有致。

    三足鼎立的高平关防线,绵延百里的丹水防线,横贯山脉的百里石长城防线——

    三道防线用尽险要地势,遥相呼应,严阵以待虎狼之师的到来。

    险要的关隘在厮杀中熊熊燃烧,却没有迎来胜利的曙光。

    焚烧的战旗在落日余晖中飘扬,却盼不到集结的号角。

    残破的肢体在泥泞中苟延残喘,却等不到救援的消息。

    在漫天飞舞的灰烬里,在赵国士卒前仆后继的厮杀里,在锣鼓喧天的战船上,高平关彻底沦为一片火海。

    南北鄣城人头攒动,却感受不到活人的气息,在彻日的激战后,成了高平关的陪葬品。

    【鬼城】,大概是这样称呼。

    毕竟没有任何人,没有任何生物,却又没有蒙古兵屠城般的惨烈。

    城外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乌鸦盘旋着等待着士卒的彻底死去,在惨淡的空中发出凄厉的悲鸣。

    城内空无一人,肃杀静谧,没有杀戮,没有呻吟,干净的街道上被秋风抹去痕迹,似乎不曾有人生活在这里。

    萧瑟的气氛并没有止步于着狭小的河谷,溯流而上,将矗立于北岭山上的光狼城吞没。

    第一条防线自此突破,不过与白起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不过身为一代【杀神】的他也自然不会落下。

    时间以年为单位向前推进着,战局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依旧是秦赵两军对峙在丹水两岸,谁也奈何不了谁。

    廉颇倚仗着丹水东岸的两个制高点:韩王山,大粮山。监视着对岸的一举一动。

    源源不断的运粮车从HD出发,填满大粮山。

    山风吹过,飘出的却不是稻谷的清香,而是大漠戈壁的沙石味。

    于他遥相对应的是空仓山上密集的谷仓,数十万秦军望梅止渴般聆听着空洞的回响。

    战局僵持不下,唯有尔虞我诈的假动作,不断消耗着两国的军粮。

    赵孝成王先耐不住性子,焦躁地在宫殿里徘徊着。

    看着廉颇布下的第一道防线土崩瓦解,看着丹水东岸的赵军按兵不动,看着无数装载沙土的粮车运往前线……

    “廉颇,老将矣,久攻不下,窃以为不可。”

    “赵括,阏与之战赵奢之子也,此即危急存亡之秋也,臣以为……”

    【阏与之战】,是他的成名曲,赵奢从此闻名于世。

    阏与和赵国都城HD相距百里,道路崎岖险阻,难以救援。

    在廉颇,乐乘等大将的反对呼声中,赵奢鹤立鸡群般出兵营救。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出征前他曾这样和部下讲道。

    与此同时,秦军一支军队直插武安,堵住了赵军救援的道路。

    赵奢仅出城30里就安营扎寨,28天后加固壁垒,将秦国的奸细放回。

    俨然是扼守HD,不敢向前半步的退缩之态。

    秦军,甚至是赵奢本营的士兵都开始相信,这次出兵并不是为了救阏。

    然而,就在秦军集结军队,伺机攻击赵奢军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令两军震惊的事情。

    赵奢的军队突然跃出战壕,连天一夜间急行军近200里地,直达阏与城外40里处。

    当秦军反应过来派兵赶往时,赵奢的军队早已占领了制高点。

    自此阏与之战以赵军的奇兵打败秦军,赵奢完成了这场几乎不可能打赢的胜仗。

    “赵括为赵奢之子,熟读兵法,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善。”

    赵孝成王点了点头,看着台阶下苦苦哀求的赵括母亲,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在赵括顶替廉颇老将的同时,秦军秘密将白起调至前线。

    赵括作为纸上谈兵的能手,自是一改廉颇苦心经营的防线,决心主动出击,进行决战。

    白起身为一代杀神,围歼战追击战的开山鼻祖,微笑着看着对岸赵军的防线。

    大量的将士被赵括替换,大量的士兵集结在北起王报南到谷口的丹水防线上。

    大本营迁到长平一代,高平几乎沦为一座空城。

    白起继续按兵不动,看着对岸跳梁小丑般的赵军,嗤笑一声。

    以西山岭为基础的防御壁垒被进一步加固,静候着赵括的到来。

    赵括一声令下,十几万赵军如脱缰的野马般冲向对岸畏首畏尾的秦军。

    秦军节节败退,直退到西山岭防线,固收营垒,双方再次僵持不下。

    与此同时,30000秦军在白起的指示下,悄悄离开的原本的阵型。

    一支25000人的秦军顺秦川水而上,翻越仙公山,利刃般插到赵军百里石长城防线的后方。

    顺势封锁长平关至故关,阻断了赵军的补给和增援。

    另外5000名骑兵趁乱直逼高平,也就是廉颇原先的大本营。

    之后沿小东仓河河谷(两大制高点间的河谷)向东北穿插,直抵故关。

    随后与穿插百里石长城防线后的秦军会师,丹水西岸的秦军迅速跟进,彻底切断两岸的联系。

    自此,白起仅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将赵军一分为二,将赵军主力包围起来。

    秦军的壁垒久攻不下,赵军伤亡惨重。

    无奈之下,赵括率军渡江回撤。

    白起自然没有错过这个机会,数十万秦军刹那间翻过壁垒,碾压着仓促东渡的赵军。

    这一次,赵军伤亡惨重,让被一分为二的赵军陷入了更为窘迫的境地。

    大粮山的赵军空有满山遍野的粮食,却兵力不足。

    渡过丹水的赵军士卒人数众多,却军饷不足,食尽战马,以至于后来考吃人维持生计。

    虽然赵括曾多次尝试率军突围,但他的对手是白起啊!

    高大威武的壁垒,纵横交错的沟壑,锣鼓喧天的布阵,没有任何一道是他能突破的。

    最后,赵括在最后一次的突围中被秦军乱箭射死。

    主将一死,赵军军心涣散,数十万秦军便在白起的忽悠下放下武器投降。

    随后,也就有了坑杀四十万赵军的惨烈之举。

    那个坑叫什么来着?

    好像是叫——【谷口村】吧!

    那里的人为了祭奠被饿降遭坑杀的亡灵,就用菽饭作供菜,把豆腐当成肉,用炉火烧烤,用豆腐渣和蒜泥生姜调和成“蘸头”。

    血色的瞳孔颤抖着打量着地面上行色匆匆的风水师,魔术师们。

    冥冥之中的低吟,出现在每个人的梦境中。

    像是从未出现过的梦魇,却在醒来时彻底地失去了与他有关的记忆。

    男子揉了揉眼睛,看向窗外即将落入地平线的月亮,皱了皱眉头。

    残存的记忆在脑海里莫名地跳跃着,刺激着李四光的脑子。

    那是他再熟悉不过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