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四起:大金帝国下的铁血柔情

第二十三章——皇帝的抉择

    “呼——”从龙床上起身的李安南舒了口气,紧接着一阵穿堂而来的寒风吹得他一哆嗦。“来人啊。”他像在这一年中早已习惯的往常一样呼唤着下人,下人们也熟练的伺候着李安南的起床工作,更衣,穿靴,洗漱和梳发。

    像往常一样把自己整理妥当的李安南也像往常一样出了寝宫的门,踏上上朝之路。穿过一条长廊,李安南发现昨夜竟然下雪了,目力所及,无论是道路的两旁还是宫殿的屋檐,全都被晶莹的洁白包裹,为整个皇宫更真切的带来了冬的气息。

    李安南心里默算了一下,竟已至腊月十日,不由得心下一惊,随后暗中自嘲到“这几天忙得连日子都忘了。”到了正月初一就是他在位的三年整,当初他从他的哥哥李安国的儿子李燚,也就是他的亲侄子手中抢过皇位可是费了不少劲,不仅要上下疏通关系,还要巴结朝内外各色人士,还要整天提心吊胆生怕被他的哥哥察觉,那段难熬的日子恍然如昨,可时至今日他御极却已快满三年了。

    想到这,李安南的心下便一片舒畅,脸上也不由得挂上了笑。“传直殿司,除通行道路艰阻难行处除外,宫中各处积雪待留存二日后再行扫除。”李安南头也不回的朝身后跟着的一群下人们下令。“是。”下人们齐齐应了一声。随后就有一人脱离队伍,朝着直殿司小步跑去。

    紧接着李安南从大殿的正门进入,殿前早已准备好的下人看到李安南出现,便大声说道“皇上驾到,百官上朝!”紧接着随着李安南第一步迈入殿中,两旁的文武大臣便纷纷屈身行礼。待到李安南登上金阶,坐上龙椅方才说道“众爱卿平身。”

    百官按例谢后方才起身,紧接着兵部尚书路东明出列上奏到“启禀皇上,乐浪急报:十一月二十一日,有逆贼于臣国乐浪南清区光州起事,声势浩大,二日便已发展至二万余众,致使臣国乐浪南清及附近区府民不聊生,百姓受干戈之苦。而臣国乐浪师旅疲敝。难以负平叛重任,故伏请天朝派遣天兵入境,安定一方,还百姓以安乐,使苍生免遭涂炭,解生灵倒悬之危。天固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书。”

    在路东明念完乐浪使节所上的求援书后,李安南眉头微皱“越到年关越给朕惹事。”李安南头疼到。紧接着李安南说道“啧,这平叛是要平的,现在紧要的是由谁领军去乐浪平叛。”

    李安南说完,还没来得及想,他的襄阳旧部吴彰就出列说道“启禀皇上,末将有事要奏明。”“哦?将军请说。”李安南见“自己人”似乎要主动请缨,脸上的笑意可就遮不住了连忙让吴彰有话直说。

    “皇上......”吴彰开口道。“皇上,末将所领的襄阳府军,多已按照惯例放了年假,现在多数都已回家团圆,所以......”吴彰吞吞吐吐到。李安南的笑意僵在了脸上,他原本以为吴彰是来在关键时刻给他长脸的,没想到吴彰是来给他拆台的。

    “将军不必多虑,朕又没说要劳烦将军领军平叛,将军自可高枕无忧同兵士一般回家团圆。”李安南冷冷的丢给吴彰一句话,连让他起身的话都没说便将脸转了过去。吴彰碰了个钉子,便自己讪讪的起身回列了。

    整个早朝,满堂官员就谁去乐浪平叛的问题讨论了一个上午。有说事情不容小视,请调辽东边军的,也有说乐浪夸大其实,请调后备军前去权当训练的,也有说可趁此加强对乐浪的控制震慑乐浪,于是请皇帝带着御林军和帝都左右大营御驾亲征的......种种声音此起彼伏,谁也压不过谁。

    李安南这一早上听的是心力交瘁,只好暂时退朝,待三日后早朝再议。随着百官退去,李安南也来到了东文阁内。乐浪的叛乱虽说是大事,可是大金国内也有许多事务等待处理,李安南在奏折面前坐定,想着批阅一下奏折换换脑子,于是拿起朱笔开始批阅起了奏折。

    过了不久,宫人便进来向李安南说道“陛下,定国公林允遣人来问,今年年节可否入宫拜见太后。”“准了,准了。”正为乐浪平叛之事焦头烂额的李安南不假思索的就答应了。这本是个不起眼的问题,可是李安南却没有想到,他的命运便从此刻开始改写。

    下人见李安南同意了,便即刻向阁外去回报。下人走到门口时正与进门的武定侯陈晓擦肩而过,陈晓进门便开口道“陛下勿为平叛一事焦急,末将已经有了主意。”李安南听闻立马从椅子上站起来,快步走到陈晓面前用一种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陈晓。

    “你说你有主意了?什么主意?速速讲来。”李安南催促到。陈晓从容开口道“陛下当初御极时尽除天下封王,震慑海内,到如今海内安定,朝臣顺服,尽为陛下掌控。而唯独定国公一支还颇有势力,其子林七更是在先皇朝就任西北总兵,掌陇西,关中二道边军至今,陛下对其一支恐怕也不能完全掌控吧。”陈晓说道。

    李安南略想,说到“的确如此,可这与平叛有何关系?”“陛下请稍安勿躁,请让末将慢慢道来。”陈晓说道。“末将此计为调西北边军入乐浪平叛。”“嗯?”李安南露出了一个难以置信的表情。

    “调西北边军?那西北防备怎么办,草原人无时无刻不对我朝磨刀霍霍,若是调西北边军入乐浪平叛,那草原人肯定会趁虚直入,到时候就算平了叛可我西北两道也定然不可保全了。”李安南提出疑问。

    “陛下大可高枕无忧,末将早有对策。”陈晓一脸胸有成竹的神情说到。“调取西北边军之后,末将会请一道圣旨,调动原来在西北的夏王,周王原先的府兵,共二万人,再由末将亲自率领一万帝都大营的士兵前往西北接替林七,陛下所虑边防之事大可无忧。”陈晓说道。

    “再者,陛下言草原人必将南下之事所言不假,草原人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但是陛下放心,末将往来西北与帝都数次,如若末将星夜奔驰,到达西北也不过四日,这段时间内西北剩余边军虽人数减少,但是依据高城自保尚且够用。而且四日之中,加上我们边防军镇的阻击,草原人不会深入内地,只会在边境城镇造成一些有限的破坏,等到末将抵达定可轻松控制局势。”

    “再者,林七年岁尚轻,又没去过乐浪,若是平叛不利陛下正可治其平叛不利的罪名,将其革官;再或者若是平叛顺利,待其回朝也可用西北草原人入寇这件事来做文章,到那时将西北局势一夸张,便可抵了他的功劳,又可网罗罪名,投其入狱。到那时便可削弱定国公这一支的势力,陛下便可轻松将其置于股掌之中。”说完陈晓便露出一脸玩味的笑容等待李安南拍板。

    沉思片刻之后,李安南也同样露出了一个阴险的笑容。“好,那就按你所说的办吧。”“是,下官这就去准备。”陈晓回应到,随后步履匆匆的出了门。“啧啧啧。林七,你小子可是让我找到机会了。”李安南自言自语到。

    就在这时,窗沿下一直在偷听的一个宫人急忙示意其他宫人进入东文阁,而自己则四下打量了一下,随后匆匆赶向仁寿宫......

    腊月十二日清晨,定国公林允便入了宫,随后便如往年一般,径直到仁寿宫前去拜见太后。太后身边围绕着李安南的眼线,所以林允虽然和林太后是一家人,但是也只能如往年一般说些君臣之言,仅能靠略见一面来聊解相思之情。

    但是今日太后却一反常态,朝着身旁的下人们说道“你们都出去吧,哀家和定国公二人在此便可。”“这......”下人犹豫到。“哀家堂堂大金太后,难道竟无权命令你们吗!滚出去!”林太后站起来,一拍桌子对着下人怒斥到。

    “是,太后息怒。”下人们见林太后发火,连忙退出殿外。等到下人出去后,林太后开口道“今年家中还好吧。”林允回到“托太后洪福,家中一切平安。”“哦。都好啊。好啊......”林太后说着说着喉咙里便已带上了哽咽。

    此情此景林允也难以抑制自己的感情,也带着略带着哭腔劝到“太后,不必如此,太后如此显赫也是我林家的光荣......”说着说着两人便情不自禁的抽泣。

    情到深处,林太后突然从袖子里掏出一团布带塞入林允手中。“接着哭,别停下。”林太后小声吩咐到。“李安南设计要害七儿,你这次回去要尽快派人通知七儿,晚了就来不及了。”林太后在林允的耳边小声嘱咐到,紧接着林太后便继续假装抽泣。

    林允还没反应过来,门外的下人便已经毕恭毕敬的进来说道“禀太后,礼佛时候到了。”林太后见状便说“嗯,哀家知道了。”看了林允一眼说道“那定国公就请先行一步吧。”林允也配合的说道“那在下就告退了。”随后匆匆走出仁寿宫。

    出了仁寿宫的林允一刻也不敢耽搁,急忙回家展开布条,上书“明日早朝李安南会调七儿带兵入乐浪平叛无论事成或否七儿都官位难保速速告知七儿令其速想对策”林允看完也是冒了一身冷汗,于是他连忙叫来了自己最信任的三个家丁,令他们速速前往西北告知林七。

    林允愁的是茶饭不思,但是他也无可奈何,他想不出来好办法,如今是福是祸也就只能靠林七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