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歌

第68章 【宝刀泣】(上)

    故事发生在崇祯17年,闯王入京,天下大乱。崇祯誓死不降,于梅山殉国。

    死前,为使女眷惨遭兵祸后玷污皇室,亲自提剑洗宫,当面对平素宠爱有加的长平公主朱媺娖时,不由双目滴血,于心不忍,只好以袖掩目,胡乱一剑,斩其一臂,但见长平公主倒于血泊之中,误为已死,继续执剑清宫……

    长平公主苦苦挣扎三天三夜,神奇般活过来。闯王入宫后,为笼络民心,表面对皇室还算客气,长平公主多次恳请出家为尼,却遭到了拒绝。原因很简单,皇室余生必须在他眼皮下。为赢得“我皇仁慈”名声,让她与原附马周世显百年好合,总算有了最后归宿。

    后来清兵入关,吴三贵叛国,引狼入室,闯王兵败退守陕西潼关。多尔衮赶走李自成主政后,四处收捕皇室“余孽”,美其名要善待皇帝后代,并公开悬赏,献获者升官发财。

    可怜皇太子朱慈烺被一外戚出卖,俘获后摄政王多尔衮又称太子有假,以贪图富贵勒诈罪斩于菜市。

    行刑那天,长平公主挺着大肚子挤在人群中,亲眼目睹了哥哥惨死一幕,顿时昏厥……

    附马周显世见多尔衮毫无诚信,长久下去,非斩尽杀绝皇室不可,长平公主虽为女眷,迟早难逃一劫。公主现已有身孕,是他血脉,两者必须保全,于是心生一计:声称长平公主受刺激引起流产,流血不止而死。棺椁内密藏金银细软,骗过当局出京掩埋。出城后交待管家,带上长平公主直奔老家。

    见诸多金银细软,管家半途起了贪心,将长平公主丢弃于一山坳,夺财而逃。

    可怜长平公主乃千金之躯,又身怀六甲,从未离京城半步,平时见到的是假山,此乃真山峻岭,且单身一人,荒无人烟,何处是路?

    求生欲没让她倒下,复国报仇让她变得坚韧不拔。世也命也运也,国破哪有完卵?既然如此,首先得活下来。她在荒山野岭,不停地奔走了两天,又饿又累,腹中阵阵疼痛,终于倒下……

    当她苏醒过来时,已是第五天午时,是龙儿先人救了她,但未救活她腹中婴儿,她--还是流产了。

    先人姓邹,名飞鹏,二十多岁,为人义气豪爽,嫉恶如仇,生于京城旁一小镇,从小喜爱弄枪耍棍,练有一身武艺,长大后与父亲苦撑一家中药铺。

    数月前,清兵入关占领京城,乱兵借清除余孽之际,见邹妻漂亮,色性大起,不顾妻子身怀有孕,施以奸淫,父亲上前拉扯劝阻,被一刀分为两段,母亲上前磕头哀求,也被清兵一脚踢死,

    飞鹏采药回家,见全家倒在血泊之中,悲愤交加,天塌了,地在转……怒从心底起,恶从胆边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立砍数人,杀开一条血路,逃到外祖母家。

    从此与外祖母相依为命,以采药看病讨生活,躲藏起来。五天前上山采药见到长平公主昏倒在深山,看穿着打扮,误以为是土匪窝里逃出来的大户人家绑票,心生怜悯,背了回来。

    同样的遭遇,同样的经历,仇恨目标一致,双方了解情况后,惺惺惜惺惺,二人终于走到了一起……

    后来,他们一连生了九个儿子,人丁兴旺。夫妻间有个约定,代代相传,无论男女,姓氏不变,名尾必带朱字。这九个儿子再发支,渐渐形成为一支潜伏在京城周边,反清复明的有生力量。

    还算管家良心还未完全泯灭,弃逃时给她留下了十两金子,怕惹杀身之祸,也没要她随身宝刀。这宝刀宫廷仅两把,称龙凤合璧,系西域供品,龙刀赐给了太子,凤刀赐给了长平公主。据先人说,只要“龙凤”相击,就会发出一种奇特声响……

    有宝刀为凭,后人坚信自己就是明皇外戚,加之邹氏仇恨,视清廷为仇敌,不共戴天,累累起事,次次失败,不知倒下多少亲人。

    凤刀出鞘金凤飞,

    七尺男儿沙场醉,

    今生只说一句话,

    杀尽鞑子凯旋归。

    每次出征前,一碗冷酒,一滴热血,要将誓言连颂三遍以震军威。好样的!

    宝刀虽好,福兮祸兮?

    然宝刀也有辉煌的时代,三十年前,清朝渐渐衰落,各地反清复明势力高涨,邹氏借机再次起事,成立了兴明会,下设十八舵,轰轰烈烈,专与官府作对,给朝廷制造了不少麻烦……宝刀发挥了威力,受众教徒膜拜,并代表教主行使指令权。

    一天,教主密令儿子持刀传令各分舵,八月十五月圆时,统一公开起事,哪知被一叛徒告密,清军提前行动,一夜揣了总舵,杀得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可怜邹氏家族十去七八,遭到灭顶之灾,教主被擒,斩于闹市。

    教主儿子传令在外,躲过一劫。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来不急掩埋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尸体,与侥幸免难的幺女儿日夜兼程狂逃,远远来到潺陵镇……

    本想投亲躲祸,哪知亲人不知所踪,只得流浪街头,风餐露宿,苟活人世。他已心灰意冷,祖祖代代造反,二百余年来,邹氏儿女一个个倒下,前赴后继,血海深仇未报,又得到了什么?这宝刀,骗去了多少邹氏热血男人性命?死前,他言词凿凿地叮咛女儿,不能再流血了,最好让宝刀休眠,不得再次出现在江湖……

    等龙儿母亲说完,尊朱先生单刀直入地问道:“你就是兴明教头的嫡系孙女吧?听说过兴明教,在南京一代,颇有声望。”

    龙儿母亲点头作答,半晌,盯着尊朱先生喃喃说道:“父亲生前一遍遍交待,这事烂在肚子里都不能说,包括子女,所以对龙儿爹也不敢说,只想相夫教子,安安静静过日……这事,藏在肚子多年,不敢提及。今天,如没亲眼目睹龙刀现身,哥又认真地问起凤刀来历,是不会提及的。”顿了顿,试着问道:“哥,这龙刀?”

    尊朱先生沉思着,似乎还沉浸在这离奇的故事中,脸上交错着悲戚与喜悦,苦笑道:“命啊,都是命……这两把刀,哄了你邹(某)朱氏二百多年,也哄了我尊朱氏二百多年,没哄,哪有今天曙光?要奋斗,就会有牺牲。邹(某)朱氏、尊朱氏都是好样的,没辱没先人……妹子,如无误,应该说,你我还真是遥远表亲……”

    龙儿母亲一脸懵逼,惊疑道:“哥,可太子死前并未婚配呀,难道哥是二皇子慈炯,或三皇子慈炤后人?”

    尊朱先生自我调节了一下情绪,平静地说道:“妹子,哥也给你讲一个故事,与你的故事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