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四十三章 石炭

    王直是一个聪明人。

    李时勉对朱祁镇严苛,很多时候有太多的作业,最多的就是练字。

    毕竟朱祁镇的一笔臭字,实在不好看。

    但是王直却不一样了。

    他的课轻松之极,大多数时间都似乎都与朱祁镇谈古论今。不过,王直的教学也是有水平的。他看似离题万里,其实都紧扣着春秋上面的微言大义。

    只是春秋这一本书,本来就是经史混杂,各家解读之中,有偏向经书,也有偏向史书的,而王直却是彻彻底底将史书一部分接过来了。

    后面列在皇帝课程表上的《通鉴纲目》之类的讲官的活,都被王直给抢了。

    不过,王直看似没有布置作业。但是实际上朱祁镇过的并不轻松。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在明代合称二十一史。

    朱祁镇回去之后,立即将乾清宫之中所藏的二十一史拿出来。

    从头到尾通读一遍,朱祁镇没有那个耐性,但是王直上课时候所讲的故事,不过用来佐证他的观点而已,就好像是蜻蜓点水一般,一点而过。根本不能会深讲。

    朱祁镇自然要将其他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看明白了。

    这也是需要不少的时间。

    不过,这些功课,却可样让朱祁镇自己掌握。

    不用下死功夫了。

    而其他讲官还不如王直,与他们相处也与王直一般。

    所以对二十四衙门的整顿,朱祁镇开始了。

    司礼监,御马监,这两个不能动。

    他又将阮安提拔到内官监首领太监。

    至于司设监,御用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这几个衙门他都也没有想动。

    毕竟这些衙门所管的都是皇宫内的衣食住行。

    这些事情,里面有很多讲究。也不随意消减的。

    不过,他也不是什么也不做的。

    他先做一件事情,就是查账。甚至不是他亲自查,而是从内书房之中,挑选了几十个机灵的小太监,将二十四衙门的账目全部查一遍。

    当然了,朱祁镇也不仅仅要查账。

    还给他们一一列出表格,将各衙门所耗的银两一一填进去,让他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至于凡是账目不清楚的,朱祁镇二话不说,将他拿下,从下面的太监之中挑选一个便是了。

    大明皇帝对太监,不管在外面有多大的权力,想要拿下来,不过是一句话而已。

    内外都没有说的地方。

    真正让他感兴趣的是四司八局。

    二十四衙门都是太监掌管,但是并不说下面的人都是不带把的。别的不说,御马监所下的数千军队从大明开国,乃至到最后亡国,都是精锐。

    明亡的时候,黄得功就是御马监勇卫营最后辉煌了。

    真以为这些人都是太监吗?

    御马监如此,其他衙门也是如此。

    这个时间的京城,就是一个大工地,固然有相当有一部分人都是工部征召过来的。

    但也有相当一部人是隶属内廷的。

    清代说明代太监十余万人。

    其实并不是这些人都是太监,而是这些人大多是在太监的管理之下,为皇宫服务。这一部分在清廷就是内务府十三衙门下面的。

    朱祁镇首先圈定了惜薪司。

    惜薪司首领衙门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监。朱祁镇问了一下,乃是洪武年间入宫,而今已经六十开外了。

    朱祁镇一看就是在养老的。说道:“王大伴,从宫中再设一司,算了列为都知监下面吧,年老太监都由都知坚管理,在宫中,或者在皇陵那边寻一个地方,安心养老,去了就葬在他们侍奉的皇陵旁边。只是要好好安排。不可乱了皇陵风水。”

    王振听了,大喜说道:“多谢皇爷恩典。”

    朱祁镇也知道,这的确是恩典。外面大臣有几个能有这待遇。

    朱祁镇随即让这个惜薪司首领太监做了第一个人去皇陵养老的。

    朱祁镇说道:“王大伴,你手下有什么得力的人手?这惜薪司却是要做事的。”

    王振立即说道:“老奴有一义子,或许能为陛下所用。”

    朱祁镇说道:“让他来吧。”

    不过一会功夫,一个二十出头的太监,入门就跪倒在地,说道:“拜见皇爷。”

    朱祁镇一看,心中顿时暗道:“好相貌。”

    这人本来长大就清秀,下面又挨了一刀,更加有一种雌雄莫辨之感,不过却是一种英气,让人不敢小视。

    朱祁镇一看就有好感。说道:“你叫什么?”

    “奴婢叫曹吉祥。”这小太监说道。

    “好。”朱祁镇说道:“就你了,你知道惜薪司是做什么的吗?”

    曹吉祥说道:“供应宫中炭火,也为宫中打造火炉。陛下所用的都是御用,其他娘娘哪里,都是惜薪司所做。”

    朱祁镇心中暗道:“却是我想差了。”

    他本来觉得,惜薪司仅仅是一个供应木炭的地方,却不想,还有打造的责任。他说道:“宫中的炭火是从何处来的?”

    曹吉祥说道:“是从西山而来,西山之中有炭场,日日烧炭,供应宫中。”

    朱祁镇对王振说道:“你这义子不错。”

    王振也笑道:“都是皇爷抬举他。”

    朱祁镇说道:“可曾知道石炭。”

    朱祁镇到没有抬举他,曹吉祥之前不是惜薪司的,而今叫过来,就能惜薪司的职能一五一十的说出来。

    就可见他的能力。

    是做了功课的。

    机会有时候就是给有准备的人。

    朱祁镇今日突然问起惜薪司,却也不是没有做好准备的。

    因为他早就发现一件事情,就是在冬日取暖的火盆里面烧得是木炭。他本来以为仅仅是他如此,后来问了才知道。

    整个北京城都是如此。

    朱祁镇立即感受道,其中大有文章可做。

    北京城中有多少,朱祁镇估计有百万之众,其中多是军队与工匠,还有官员与官员家眷。这百万之众取暖做饭,要用掉多少木材。

    如果用煤炭代替,岂不是一大财源。

    当然了,之所以有这样的局面,并非明代人不知道烧煤的好处,而是北京城的历史太短了一点。

    如果上沿北京历史,倒是可以延伸到春秋。甚至更远。

    但是明朝建立的北京城,而今还没有完全完工。

    大批人员忽然涌进这里,北京周围都还没有做好供应一个百万级别的城市。甚至这个城市所需的粮食都要从南方运过来。

    放在后世,百万级别的城市,很多小县城都有这样的规模的

    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朱祁镇已经问过一些侍卫了,北京城附近不少山都被砍光了。很多时候木材都是百里之外运到北京城的。

    他就感到了里面利益的味道。

    在他的记忆之中,北京附近是有煤矿的。甚至在清代末年北京城中很多百姓都是烧煤的。

    所以,他知道这一件事情,算不上强人所难。

    其次,他看重的不仅仅是煤的取暖功能,煤作为工业原料,到底有多重要。谁不知道。他而今虽然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但是并不妨碍,他在这里插上一手。

    反正对他来说,最奢侈的就是时间了。

    暂且埋上一手,将来再用,也不迟。

    只是王振却不知道朱祁镇的心思,说道:“皇爷可是用石炭换成木炭?却是不行的,这石炭是有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