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灵记

第三十四章 与刺史同席

    可眼下这事该如何处理?王浩心想:要不要告知袁先生?袁先生肯定有办法,又转念一想:事关清州的二号人物,兹事体大,仅凭自己听到的“北梁”二字便去告发,万一听错了,或另有别情,诬陷这样的大人物,哪里是自己这个小录事能吃罪得起的?很有可能会小命不保啊!

    想了一晚上,王浩决定还是稳妥些,暂不对任何人说,连林升也不能透露。

    第二日一早,军士来报,吴璋大军昨夜已全部撤走,众人总算松了口气。下午,袁先生便带着王浩、林升等人返回清州。

    途中,林升小声问:“贤弟昨夜可有发现?”

    “嗨!那老军进了高将军屋内,我在院子外面什么也没听到。”

    “没听到也好,贤弟,以后这种事还是少做为妙,昨晚我回屋后一直替你担心,咱们可都是小人物,犯不着招惹他们!”

    “林兄所言极是,愚弟记下了。”

    众人一路逶迤前行,当晚于馆驿休息。翌日傍晚,抵达州署。

    朱刺史于大堂外迎接。

    “先生不费一兵一卒,只凭一把火,就将吴璋大军退去,保我清州无恙,实乃诸葛孔明在世啊!”朱刺史心情大好,拉着袁袭的手哈哈大笑道。

    “袁某何能?皆托使君洪福,前线将士用命,侥幸得手,何功之有?”

    “先生太过谦啦!我已备下薄酒,今晚给先生庆功!”

    “哎!我与使君相交多年,使君不是不知,袁某不善饮酒,更不喜欢热闹,使君还是放袁某回房清净为好哇!”

    “先生勿辞,酒席已备下,并无外人,先生以茶代酒即可!”

    袁袭听朱刺史如此说,也就不再推辞,随朱刺史向后院走去。

    王浩和林升正待返回住处,杜铭忽在身后叫道:“王浩,使君请你一并入席,林校尉辛苦,可早点回去歇息。”

    王浩大吃一惊:朱刺史居然要他一个小小的录事同席宴饮,这是何等荣耀?!这事要是搁在其他录事身上,恐怕早就脸上乐开花了,不过王浩可不是没有自知之明之人,他暗自提醒自己还是小心为上。

    林升一脸惊愕的望着王浩,那神情分明在说:你小子混得可以啊!居然跟使君坐一桌喝酒,看来老哥以后的前途全靠你了!

    王浩随杜铭来到后院,只见庭院正中放着一张小方桌,四面各有一张凳子,桌上摆着五六道常见的菜肴和一壶黄酒,显得普通至极。朱刺史和袁袭已入座,正在谈话,见他二人进来,朱刺史一招手,杜铭和王浩赶忙上前入坐,王浩这才发现今晚的宴席仅此四人而已。

    袁袭照例喝茶,朱刺史、杜铭、王浩三人喝酒。朱刺史居中,袁先生坐首席,杜铭坐次席,王浩落在下座。

    “先生此番劳苦功高,我敬先生一杯!”朱刺史主动举杯即饮,袁袭也不谦让,将杯中茶一饮而尽。

    朱刺史放下酒杯,随口问道:“先生,吾儿希广在东安表现如何啊?”

    袁袭放下茶杯,拱手道:“贺喜使君!大公子这几年在东安历练得越发成熟了!宽仁厚政、简朴亲民,当有古之君子风范啊!”

    “哦?果真如此?哈哈,先生过誉啦!”朱刺史掩饰不住心中高兴,又敬了袁先生一杯。

    接着朱刺史和袁袭聊些不痛不痒的话题,杜铭偶尔插上一两句。王浩只管小心翼翼的陪酒,并主动斟酒、斟茶。

    忽然,朱刺史道:“高将军三日后班师回城,我欲亲自出城迎接,先生可否与我同去?”

    “袁某定当前往!”袁先生起身拱手道。

    当晚朱刺史心情尤佳,又讲了些清州刚自立时的旧事,那时周边情形与现在相比尤为凶险,多亏众人齐心协力才稳住局面。袁袭似乎也比往日健谈许多,杜铭亦感慨不已,三人时而大笑、时而共饮,场面令人动容。

    王浩陪朱刺史和杜铭饮了不少酒,最后快散席时,朱刺史忽然夸赞道:“年轻人,酒力不错嘛!”顿让王浩有受宠若惊之感。

    三日后,清州东关。

    朱刺史、袁先生等人来到城外,杜铭带着王浩随同前往。王浩如今是杜参军手下红人,凡有重要公务,杜铭必带他参加,惹得其他录事同僚眼红不已。

    王浩见朱刺史身旁竟站着朱希广,不由吃了一惊,小声问杜铭:“参军,大公子怎的突然回来了?”

    “昨晚回的,使君急召!”杜铭道。

    半个时辰后,高彦大军出现在官道上。很快,几匹快马向城门处疾驰而来,在朱刺史身前数丈停下,高彦领着几名将校翻身下马,大步走上前来。

    “高某何能?竟劳使君亲迎!彦拜见了!”高彦一边行军礼,一边大声道,语气慷慨激昂,充满感激之情。

    “将军亲赴前线,击退强敌,有大功于清州,我代清州百姓迎接将军有何不可?”朱刺史赞誉之情溢于言表。

    “多谢使君!我等愿为使君肝脑涂地、在所不惜!”高彦与一众将校齐声道。

    朱刺史上前一一扶起,高彦又来见过袁先生,二人执手相互恭维一番,丝毫不见当日在大营中意见冲突时的尴尬。高彦见朱希广也在此,不觉一愣,立刻上前行礼。

    “见过大公子!”

    “将军辛苦!”朱希广赶忙还礼。

    “老夫年事已高,近来特别想念希广,故而命希范暂代东安县令之职,让希广回到我身边来。”朱刺史在一旁含笑解释。

    “使君操劳多年,早该将大公子调回身边,父子团聚,以享天伦之乐哇!”

    “知我者,将军也!”朱刺史大笑,挽着高将军的手迈入清州城。

    第二日,州署颁布委任状,任命朱希广为清州长史。

    清州自独立以来,刺史朱斌就废除了长史、司马、别驾等佐官之职。一是因为唐代旧例,长史、司马、别驾这些官职通常用于安置闲散、贬谪官员,大都有名无实、有品无权;二是朱斌为防大权旁落,凡事亲力亲为,故而也不需要这些佐官。

    不过,如今突然任命大公子为长史,令其“佐州事”,这样的安排显然不会是虚职闲官。东安战事刚刚结束,善后工作必然繁重,朱刺史何以如此急迫的将大公子召回任职,此中究竟有何深意?署衙一众同僚纷纷揣测议论起来。

    王浩素不参与这样的讨论。自那晚宴席后,他就隐约感到朱刺史会有下一步动作,现在看来,朱刺史欲培养朱希广为清州接班人的意图已然十分明显了。东安战事结束,成功击退东越军的功劳自然也有朱希广一份,趁人望上涨之际,迅速将他从地方调回中枢做自己的副手,为下一步接班作准备,正是最恰当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