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追着月儿走

第三十九章

    仁希医院C3院区,周恺与几位护士送两位重症患者出院,这并不是C3院区第一位出院的患者,每有一位出院的患者,总会给医护人员多一些信心。病人有些激动,毫不夸张地说,这些生死线上走过一回的痊愈患者,真的是千恩万谢,而几名护士医生则一直搀着他们,在这些医护心中,尽管很累,但他们还是觉得,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叮嘱完注意事项,也祝他们未来的日子一切安好,目送他们慢慢进了电梯,真的也会有一种成就感。

    转身回到病房,各位专家拿着对讲机沿着走廊看着每一个病房的情况,救治压力小了许多,不过对于每一位患者来说,救治成功只有百分之零与百分之百。许多省市区的患者已经清零,不过江汉的重症患者救治压力依然很大,目前仍有近三千重症患者,此刻已经不会再被医疗物质缺乏所担忧,只是那段时间有太多病人等待入院或是入住重症病区的时间过长,就是上了体外膜肺,什么时候能撤机什么时候能好转,真的很难说,而现在这些病人的救治也让许多知名专家教授夜不能寐。

    透过窗户看看窗外,天空挺蓝,刚来时的阴雨天少了许多,刚到屿霖,总觉得那座海滨城市的天空很蓝,再后来,看得多了,惊奇欣喜少了许多,来江汉一个月了,也开始想念屿霖那座城市的点点滴滴,包括那片天空。或许未来还会有许多挑战,不过正如当年中学老师所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不放弃,还是可能会有希望。对讲机响了:“周恺磊周恺磊,来一下会议室,参与病例讨论。”“收到收到。”

    冲入红区,又是近五个小时,上了各种救治手段,直到上了体外膜肺,看着氧饱和重新升上来,其实也是心里直打鼓,毕竟,体外膜肺也不是万能的,不过程明莉也是安慰周恺磊,毕竟,最起码,这一刻,把这位病人,拉了回来。近期各病区都有患者出现了病情的反复,总院区专家组也是在探讨其中的原因,超过两周的病程,或多或少,都对身体各器官各系统,或者说身体机能,有着若干现在还不确定的影响。后期的救治,有太多未知的挑战,而每一名医护人员,除了迎难而上,别无选择。

    晚上,仁希医院餐厅,忙完了,看看手机。他已经知道那场星海PF新闻发布会的更多事儿,筱琳他也见过,筱琳的先生他也见过(照片),他知道这些年,于筱琳对赵筱璇就像闺蜜一样,他也知道,她现在一定极其的难受,而他,也不知道如何安慰她。这些日子,她真的很难,父母相继住院,母亲的预后并不明朗,而现在,刚刚结婚没多久的闺蜜没了……想了许久,还是决定给她打一个电话,其实并不知道她会不会接,因为她和所在部门的同事,真的很忙。电话通了。

    “筱璇?”

    “嗯,你说,我在。”

    “那个,我今天又和伯母所在病区的医生们聊了一下,伯母现在情况稳定许多,未来还是有许多挑战,不过,我们,还是要有好的念想。”

    “我知道,这段时间,辛苦你了,自己病区的事儿都焦头烂额了,还要担心我的父母。”

    “哪儿的话,这么多年了,就是亲人了,对了,我听说伯父恢复得不错。”

    “嗯嗯,最新的CT检查出来了,准备转普通病房了,今天我还和他视频了,很虚弱,不过精神状态挺好的。说实话,以前就觉得,医务工作,就是一个职业,今年经历了这些事儿,才发现,原来这份工作,离我们日常生活,真的挺近。我挺幸运的,认识了你,认识了你这位优秀的医生。

    “谢谢啊,对我这么高的评价。最近,你们,忙么?”

    “还,还好吧,也就五天前哟与各小区出现了多名感染患者,我们也是负责外围的支援勤务,防护服穿多了,现在也习惯了,你知道么,脱下防护服,做什么最开心么?”

    “不会是,喝一整瓶水吧?”

    “嘿嘿嘿,懂我,不过看你这反应,这一个月了,没少受罪吧。周老师?”

    “那个,其实,我还好了,最初的时候不适应,后来也是习惯了,对了我们现在食堂后勤也是越来越好了,今天我们食堂都有热干面了,感觉味道还行。”

    “哟,不错嘛,我多好久都没吃了,好多店现在都还没开门。”

    “放心,这段时间过后,我带你去吃,好久没在江汉溜达了吧。”

    “嗯嗯。”

    “那个,璇儿,我,我看新闻了……”

    电话那头,先是一阵沉默,然后,是爆发式的哭声。那一刻,彼此都明白,原来,只是在,强撑,其实他也犹豫过,要不要假装什么都不知道,不过他也是觉得,这件事儿,绕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