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档78之纯真年代

第9章 建新房

    人啊,一忙碌起来日子就过的飞快,不知不觉地就到了八月十五号。

    这一个月是皖北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月份,今天三伏天最后的一天。八月八号立的秋,还有几天就是处暑季节了,处暑过后,就是一场秋雨一场寒,眼看着天气就要转凉了。

    这一个月的高温酷暑,让丁力赚的盆满钵满。父子两人平均每天都有二千多元的收入,家里的存款已经十万露头了。在78年,肯定属于县城首富。几个叔叔家小日子过的也是红红火火。现在三叔和四叔的对象都已经谈好,两个小婶婶都是在中秋节第二天也就是八月十六过门。在农村,一家一下子娶两个媳妇那是很稀奇很了不得的事情。爷爷奶奶也是整日笑得合不拢嘴。

    前世的时候,三叔就是没有娶到媳妇,后来去淮南煤矿打工出了事故,三十多岁就去世了。如今,因为丁力的重生,一切都得到了改变。

    丁力和父母亲商量,父母亲同意在县城里买房。但是村子里强烈要求要有老房子。他们的观点就是老了的时候就回到村子里过余生。

    经过一家人的探讨商量。最后决定在老屋后院的最北边自东向西盖三间砖瓦房。本来丁力建议盖两层的楼房的。父亲不同意,说是太显眼了。到目前为止,整个村子都是土墙的草房子,盖三间砖瓦房已经是很招摇的了。

    丁力没有办法,也就同意了父母亲的决定。等房子盖好以后,再把前边的屋子推倒,然后临近着新房在前院西边自南向北再盖三间小平房,一间当作厨房,一间当作仓库,一间父母亲住。厕所设计在西南角,到时候直接安排排水沟冲刷到南边池塘边处理挖的大坑里。房前的院子全部拉上两米高的围墙,整个家就显得敞亮大气。

    二叔和三叔他们也决定盖房子。这样,到年的时候,整个村子就会有四家砖瓦房。几个儿子都不愁吃不愁穿,更不愁住,爷爷感觉自己一辈子值了。

    既然决定好了就开始施工。村子里会瓦工手艺的人很多。分成两个施工队,丁力家和二叔家同时动工。三叔四叔等秋收娶了媳妇以后动工。但是娶媳妇的关键条件就是春节前要有自己独立的房子,爷爷眼都不眨的就点头答应了。手里有钱心不慌。

    还有一个半月左右就要开始秋收秋种,农村就要开始忙碌了。父亲决定在秋收之前把房子盖好。

    由于还有一段时间高温,父亲不想落下生意,便和施工队谈的是包工包料,就是让包工头核算一下物料的成本以及人工的成本,看看多少钱,包工头在自己加一点钱,就是总承包的钱了。父亲只负责出钱,建房、买材料、人工的安排就全部由包工头负责,父母亲就不要问事了。经过包工头的核算,全部建造完工需要一万元。

    父亲拿出来8000元给包工头,剩下的钱等结工了再给。包工头就决定明天开始丈量,挖地基施工了。

    建房子是大事,父母商量了一下,在开工,结工的时候请施工队吃一下饭。房子上梁的时候再邀请亲戚朋友。

    因为包工包料,母亲在家每天只要烧点开水,提供两包烟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都不需要过问。

    丁力依旧每天一趟合肥来回跑着。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了,丁力的脸上明显长肉了。现在火车上除了丁力和堂弟,又增加了堂哥丁坤,还有其他村子里的三个人。父亲他们那趟列车也增加了两个人,每个村子都会有勇于争先者,但是更多的人则是墨守成规,老实本份的。

    丁力想要转移阵地,便抽空去了几趟二爷爷家,目前二爷爷家没有工作的三个儿子都在火车上卖冰棍。他们跑的是合肥至上海的线路。

    丁力和二爷爷家的大叔碰了一次头,探讨了跑BJ线的可能性。目前合肥到BJ的K318次特快,经过水家湖站是下午六点钟,到达BJ站的时间是第二天中午十二点。然后从BJ返程是下午六点,到水家湖的时间是第三天的中午十二点。来回时间是三天,要在火车上过两个夜晚。

    一切外在因素都没有问题,丁力在思考的是在特快车上卖什么货。还有头十天就要开学了。等开学后丁力就准备找班主任或者校长请个长期病假,如果校长不同意,就让二婶去他家里游说。校长也住在丁湖村,是一个上海的中学老师下放到这里的。后来和丁湖村的一个姑娘结了婚。这个媳妇是自己二婶的堂姐。返城时,由于媳妇是农村户口,户口转移不了,没有办法去上海。这个校长便正式落户丁湖村了,镇上把他的工作安排到了前进中学当了校长。前世的时候,校长家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全部考取了博士,校长的女儿汤冬梅和丁力是一个班的同学,开学也上初一。校长在85年左右得了肝腹水去世了。

    一眨眼就到了八月二十五号,农历七月二十二,丁力家房子上梁了。二叔家放在二十四上梁,推迟两天。

    上梁这天,父亲把亲朋好友都请了过来,全部不要礼金。

    父亲去请汤校长用毛笔在红纸写了10公分乘10公分的吉星高照四个大字。父亲亲手把这四个大字粘贴在大梁的正中央。然后在吉星高照四个大字的两头在订上两条公布。大梁就制作完成。

    正午12点,父亲和包工头站在新房子的房顶上,用绳子把大梁吊起来,安放在正中间房顶的最高处。同时六挂5000响的鞭炮响起,震耳欲聋。

    在房顶上,瓦工们把母亲提前准备好的白面馒头,喜糖,花生一把一把地往下撒。房前房后围满人,大人小孩都有,都来抢食物。母亲准备的很多,足足撒了十分钟,才把食物撒完。每个人抢了很多,怀里,口袋里都装满了食物,个个喜笑颜开分享着东家的喜庆。

    上完梁就是吃宴席喝喜酒了。父亲请了大厨,在院子里搭了四个大炉子,为了这场宴席,父亲提前两天就没有去跑车,在家准备了。自己家里安排了四桌,还有六桌安排到了东边和西边的邻居家。

    当天三个叔叔和姑姑加上没有出五福的一家出一个人全部过来帮忙。爷爷统筹安排着客人。哪门亲戚坐在哪里,什么人坐在上座,哪个五福里的少年郎去递烟倒酒,都要安排的井井有条,不能出一丝差错。

    农村人最讲究的就是辈分。辈分高的就要受到尊敬,还有几个至亲家长辈,那都是需要坐在上座的。如果没有安排好的话,真的会当场耍脸色给你看,更严重的是会当场把桌子掀了。

    宴席在皖北农村流行的是十盘十碗,十个盘子的菜就是由凉菜和小炒菜组合而成,十盘可以东家自由组合搭配,全部用浅盘子装菜。十碗就是固定的红烧菜了。皖北的顺口溜就是头碗鸡二碗鱼三碗是个老厚皮,意思是第一是红烧鸡,第二碗是红烧鱼,第三碗是红烧肉。这十个红烧类的菜必须用大海碗装菜。

    当上到第六碗肉圆子的时候,这个菜客人暂时不能吃。要等东家过来谢客。东家会端着酒杯,酒杯里倒满酒,旁边跟着一位唱官。每走到一桌子跟前,唱官会大声呦呵几句,大意就是全体起立,感谢亲朋好友的光临,请吃好喝好之类的话语。唱官说完,东家会每桌集体敬两杯酒,再说两句感谢的话,谢客的流程就完成了。谢完客,东家会给在坐的每人一袋喜糖。丁力姑姑家那里会每人在给一包香烟,丁湖村没有给烟。给的礼品皖北各地不一样。谢客结束后,就可以吃肉圆子了。

    当天十桌客人,每桌八人。加上大厨和家里的帮工,小百把人。下午四点多等把客人全部送走,一家人都累的坐倒不想动弹。风光的背后是需要好多体力和脑力的付出。

    上梁以后的工程进度就会很快了,房顶铺设竹竿,防雨的油布,再铺一层稻草,用泥巴把稻草抹平,就可以在泥巴上挂瓦片了。

    开学前一天八月三十一号,新房里的墙壁都用水泥粉刷好了,房间的水泥地坪也完工了。新房墙壁上的白色涂料是三十号粉刷的,还没有完全干透,家人决定在九月一号开学当天搬进新房子里住。搬家也不请客了,自家放两挂鞭炮,请爷爷奶妈几个叔叔吃一餐完事。

    在新房开工的同时,父亲也找到了村里唯一的木匠,根据要求做了一套家具,四张床。一张调机,专门放在堂屋正中央的位置烧香供奉用的,一张大桌子,四条长凳子,一张吃饭桌,六个小方凳子专门配套小饭桌吃饭用的。还有一个菜厨。7个房门,总共花费了4200元。等新房完工后,这些家具也差不多做好了,可以全新的住一个新家。

    三十一号晚上。在几个叔叔的帮忙下,父亲他们把在木匠家定做的家具都拉了回来,按照位置摆放好。所有搬家准备工作都全部做好了。

    由于院子里的四间小平房还没有盖,父母就准备在堂屋里暂时睡几天。两个妹妹住在西屋,丁力住在东屋。

    丁力看着新家,一切都是崭新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丁力看到了希望,一切都在向美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