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少年样

第十二章:与亲同聚

    今天是在汪城家吃团圆饭的日子,这也是汪城为什么一定要在这一天赶回来的缘故。汪城的父亲有四兄弟,汪父最小,按照习俗,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七在汪城家吃团圆饭,腊月二十八在三伯家,腊月二十九在二伯家,大年三十的年夜饭自然是齐聚大伯家,从汪城记事起就是这样的习俗。村里其他家族基本都是遵循这样的习俗,这样的习俗在汪城看来确实很不错,给了常年在外的亲人,更多的相聚机会,亲情之感更为浓厚;同时也是一种节约,毕竟过年都是一大桌子菜,仅仅一家人是难以吃完的,浪费的太多,而这样几家人聚在一起,不会造成浪费。

    汪城是家族里最后一个回来的,远远的透过车窗就看到几个伯伯与父亲陪着奶奶在门口晒太阳聊天,大堂哥与二堂哥也坐在边上,二嫂三嫂则是带着孩子在门前的空地上玩耍,大堂哥因为身体的原因没有结婚。没有见到母亲跟几位伯母的身影,应该是在厨房忙着团圆饭。三哥将车在门前空地停好,大哥跟二哥已经起身走到了车旁,汪城下车先跟两个嫂子打招呼,然后依次向长辈问好,才在大哥二哥的帮助下将大包小包拿进屋里。到厨房跟母亲与伯母们问好后,回到屋门口跟父辈们一起陪奶奶聊天。两个侄子因为见的少,并且有些认生,见到汪城,都躲到了各自母亲身后,还是被自己的妈妈硬拉到前面,让叫“小叔”,这哪里肯叫呢,任汪城怎么逗着两个侄子,但两个侄子依旧是“金口难开”。最后还是各自爷爷抱在怀里一顿哄,才将“小叔”叫了出来,汪城心情极好,或许这就是血液里流淌着同样的血,天然的亲近感。奶奶的身体比上一次汪城回家时好了很多,笑眯眯的看着眼前的儿孙,其乐融融,尽享天伦之乐!

    团圆饭做好端上了桌,大妈上前来招呼大家上桌,汪城跟二哥搀扶着奶奶进屋,等将奶奶扶到凳子上做好,汪父拿着一大串鞭炮递给汪城,同时递给他一个打火机,让他去放鞭炮。等汪城将鞭炮点燃,回到屋里,只见两个侄子好奇又害怕的躲在门后,从门缝里看着炸响的鞭炮,兴奋的叫着汪城听不懂的词,让汪城哑然失笑。

    鞭炮放完,团圆饭正式开始,农村人没有什么繁文缛节,没有什么祝酒词,亲人之间也没有什么推诿恭维,更没有约束之感,大口吃菜大口喝酒。这一顿团圆饭在汪城的记忆中是从未有过的氛围之好,主要还是汪城是第一次在团圆饭中喝酒,以往不喝酒没有真正参与其中,自然没有参与了进来氛围感受好。一顿饭吃了整整4个小时,母亲跟大伯母也是加了好几次菜,直到两个小侄子困了,吵着要回家睡觉,喝酒的男人们才意犹未尽的碰完一杯,约定明天继续,才离桌。

    等到父亲帮母亲收拾好,已经过去了大半个小时,还在男人们喝酒的时候,母亲跟几个伯母已经将厨房收拾了一遍,不然还不知道要收拾到什么时候去。汪城喝的有点多,想去帮忙,被父亲赶出来,让他去陪奶奶说话,醒醒酒。搬了把椅子在奶奶床前坐下来,奶奶躺靠在床头,看着汪城心疼的说瘦了,一个人在外面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的话。哪里是瘦了呢,在长辈眼里,出门在外的晚辈回到家都是瘦了,汪城笑着安慰说自己一定听话,照顾好自己,自己也没瘦呢,拍着肚子说都长肉了。奶奶还是不厌其烦的念叨着,在外辛苦,不要太累了,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身体的话,汪城也没有任何一丝不耐烦的情绪,眼角有些丝润,但依旧面带笑容回着奶奶的话,一遍又一遍。老人大抵就是如此,从不在乎你赚多少钱,有什么样的成就,只要你身体好,吃好饭长点肉,仅此而已!再简单不过的话语,却是最真切的关爱!

    等到奶奶睡着,汪城洗完澡,酒醒了一些,下楼敲了敲父母的房门后,走了进去。父母也已经洗完澡,捂着被子看电视,见到汪城穿的不多,赶紧让他上床捂着,别冻着了。待汪城在床尾捂好,汪父紧了紧他脚边的被子后,才开始了一家三口难得的聊天。问过家里的情况,父母的身体,妹妹的生活后,汪城没有任何隐瞒将自己这一年来的工作情况都告诉了父母。之所以选择跟父母没有任何隐瞒的说出来,也是汪城在跟父母聊了这一会后,稍作犹豫做出的决定。在回家前,汪城考虑到父母一辈子老实巴交,面朝黄土背朝天,肯定不相信汪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正儿八经赚这么多钱,对他们来说那就是天文数字,梦中都不敢想的事情,以免他们当惊受怕,所以没有打算告诉实情。但在刚刚的简短聊天中,汪城知道必须告诉他们才能让自己想做的事情顺利进行。

    汪城在五一回家的时候,看到家里虽然也是两层小楼,但是根本没有装修,也没有像样的家具,父母睡的还是汪城记忆中从未更换过的床。在拿到第一笔提成后,也是基于不让父母担心的缘故,只汇了一万,此后每个月都会增加,前后汇给父母的钱加上办年货以及过年开销的三万,总数超过了十五万。每一次汇款都会告诉父亲,把家里装修一下,该买的家具都买了,父亲也是满口答应,但自己回来看到的却是没有任何变化,仅仅是给奶奶买了一把轮椅,将自己房里的床换了。通过刚刚的聊天,汪城也知道了父母的想法,这些钱,他们都一分未动,为的是给汪城存着,等来年再给汪城在省城买房子,母亲也是絮叨着,现在上班了要找女朋友,考虑结婚,都是用钱的地方,家里挺好,不需要花冤枉钱。等到再听到妹妹这一年过的不太好,虽然妹夫对妹妹很好,也勤勤恳恳,但没有一技之长,收入有限,外甥一天天长大,开销大了的时候。汪城便决定对父母不做隐瞒了,如果他继续隐瞒,父母肯定不会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妹妹也不肯接受自己的帮助。之所以父亲每次答应的好好的,但从没实施,妹妹也总是说自己过的很好,一句不好的话都没有,就是因为他们不想让汪城担心,不想成为汪城的拖累。这就是家人,任何时候一心一意只要你过的好,所有的苦自己吃,所有的难自己去渡。

    听到汪城说完工作情况和今年收入的父母,大字不识的父母也看不懂汪城上楼拿下来的股东协议,是断然不肯相信的,坚定认为是汪城在骗他们。汪城只得再次搬出宁教授,父母才将信将疑,但现在太晚,只能明天再给宁教授打电话确认。

    第二天汪城起来的时候,看到父母明显是一夜没睡着的样子,便掏出电话给宁教授拨了过去,很快接通,汪城对宁教授说了句:“老师,我爸妈有事想跟您聊一下。”在宁教授说了声“好”后,便将电话交给了父亲。没有开扬声器,汪城也听不到宁教授是怎么跟父亲说的,只见父亲不停的点头,时而激动,时而欣慰,几分钟后说了声“麻烦您了宁教授”将电话给了汪城。汪城接过电话喊了声老师,另一头的宁教授有些严肃的叮嘱道:“你父母把你培养出来不容易,好好孝敬,有什么需要我出面的,再给我打电话。”汪城回了声好,宁教授便挂了电话。

    看向父亲,汪城笑着说道:“爸,这下你信了吧。”汪父依旧觉得太不真实了,但有宁教授的一通电话,他相信了这是真的,于是点了点头,一时半会也不知道再说什么。倒是汪母说道:“有钱了也不能乱花,你不要忘了你是苦出生,你手上的那个伤疤是怎么来的,该花的钱不要心疼,不该花的半分都不许乱花。”听闻母亲的话,汪城右手抚摸上左手食指关节处那个缝了4针的地方,重重的点了点头。那个伤疤是在他小学三年纪的时候,执意要去地里帮母亲干活,不小心用镰刀砍伤的,在村里医务室简单止血后去镇上缝的针。此后,无论农忙到何种程度,家里从不让汪城下地,最多做做送水送饭的事情。

    在三伯给汪父打来电话后,汪城跟父母推着奶奶出门前往三伯家。走在村里的路上,感受着村里的热闹,成群嬉闹放着鞭炮的小孩们,帮助父母洗洗擦擦的年轻人们,做着迎接新春准备的大人们,穿着新衣聚在一起向旁人夸赞自家子孙的老人们,家家户户门楣上红艳艳的对联,无不将这个村庄渲染的更加热闹,更有年味。一路上走走停停,跟村民们打着招呼,淳朴热情的村民在汪城到三伯家的时候,已经用花生、瓜子、糖果、葡萄干、豌豆等将他的口袋装满了,实在是无法拒绝。在两个侄子惊呆的目光中,汪城将这些从口袋中掏出来放在桌子上,此刻他们眼中这个小叔就是动画片里的哆啦A梦!自己口袋里面可从来没有过这么多吃的。在汪城将这些都分给他们后,说了声“谢谢小叔”,就跑去找他们的小伙伴炫耀去了!孩子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三伯家的团圆饭吃的也是其乐融融,温馨无比,往年汪城不参与喝酒,自然是感受不到。在昨天自家吃饭第一次感受,今天再次感受到,让汪城觉得过年真好,以往都觉得过年无非是吃吃喝喝,浪费时间,还不如多看会书。现在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团圆饭不仅是吃吃喝喝,也是家人们辛勤劳作一年的丰收庆贺,也是亲人间增进情感的机会。走进社会的汪城这一年的变化堪称巨大,懂得了人情世故,真正融入了这个社会,很好的完成了人生这一次重大转变。

    腊月二十九二伯家的团圆饭,大年三十大伯家的年夜饭,都是在同样觥筹交错、其乐融融、极其温馨的氛围中结束。关于汪城的工作,有没有谈恋爱都很关心,工作上的情况汪城与父母在去三伯家吃团圆饭的那天就已经商量好了,不隐瞒,问了就说实话。汪城的如实相告,虽然让亲人们很震惊,但都为他高兴,没有任何的嫉妒,反倒是几个伯伯担心他钱来的太快,再三叮嘱不要做违法的事,千万不要碰黄赌毒这些不该碰的东西,并拿实例来告诫他,关怀备至。这就是真正的亲人,只希望你越来越好!彼时的春晚节目质量还是很高的,一大家人看的是津津有味!直到《难忘今宵》的音乐声响起,才从大伯家离去。

    初一在家拜长辈,汪城一早起床给奶奶拜完年,就往大伯家拜年,二哥、三哥也都带着老婆孩子到了大伯家,在按照习俗吃了大妈煮的“蛋茶”后,依次二伯家,三伯家拜年,最后一起来到汪城家中。回到家,给老师师母打了电话拜年后,便没有再打电话拜年,实在太多打不过来,编辑了一条拜年短信群发,这一天收到短信的提示也没停过。没多大一会儿,大伯大伯母、二伯二伯母、三伯三伯母都到来家中给奶奶拜年,按照以往惯例,今天也是在汪城家渡过一天,有奶奶在,这个惯例就会一直保持。团圆饭从汪城家开始,初一拜长辈也团聚在汪城家,此后各自去走亲戚,也是讨一个圆圆满满的好彩头。

    连续五天大家聚在一起,不可避免的总要有一些娱乐活动,打麻将自然是首选。往年汪城从来不参与,也不会,都是父辈四兄弟一桌,三个堂哥玩扑克。今年倒是汪城最先提出来,在三伯家中午吃完团圆饭,让几个堂哥教他,半天时间便学会了,后面三天便是每天都跟三个堂哥切磋,两个嫂子怕他不会玩,输得惨,也时不时过来教他,也是懂了很多技巧。

    初二,妹妹跟妹夫带着孩子一大早就回来了,直到妹妹把外甥丢到汪城床上,小家伙扒拉着汪城的脸,才让他从睡梦中醒来。这一天汪城没再打麻将,而是陪着已经一岁半的外甥玩了一整天,倒是把他累的够呛。一会儿拉着汪城去追赶家里喂养的鸡鸭,一会儿要去二外公家撵狗,一会儿要去村头看河里的鱼,一会儿要去马路边看来来往往的汽车,一会儿要放鞭炮。好在下午玩累了睡了近两个小时,不然汪城是真扛不住,也顿感父母将自己养大成人的不易。

    晚上妹妹一家在家过夜,第二天一起去外婆家,自从妹妹结婚后,去外婆家的时间就改在了每年的初三。晚上早早洗漱好后,都聚在父母房间看电视,逗外甥玩,现在小家伙就喜欢粘着汪城。母亲将在汪城怀里睡着的外甥接过去后,汪城将电视声音调小了一些,与妹妹妹夫商量起了正事,这也是汪城与父母前一晚商量好了的。汪城是真心实意想帮妹妹,也不容妹妹拒绝,就看妹妹妹夫自己有什么想法。汪红见哥哥是铁了心要帮,也在几天前就知道了哥哥目前的情况,也不再推诿,就跟自己老公商量起来。汪城也不着急,一边听着妹妹跟妹夫商量,也一边在想适合他们的出路。

    在听到妹夫提到“宵夜”两个字后,汪城眼睛亮了起来,对着妹妹妹夫说道:“宵夜我觉得可以,就拿我在省城租的房子周围情况来说,我住那边也就七个多月,宵夜店新开了四五家,推车摆摊增加了一倍,但是生意都很好。我听高中同学说,咱们县里现在也是宵夜店越来越多,都形成了一条街。不过这个很累,不是一般的苦,天天得忙到临晨三四点。这是我的建议,你们参考下。”妹妹跟妹夫听到汪城的分析,没在继续之前的讨论,而是相视一眼后,妹夫坚毅的看向汪城说到:“哥,就宵夜,过完年我就去县里找店当学徒!”汪城思虑片刻摇摇头说:“不,去省城,在省城学技术,在省城开店,开店的事你不用管,你只管把技术学好就行。”汪父汪母也是附和说道:“就去省城,跟你哥也有个照应。”但妹妹妹夫没有同意,也没有说话。汪城跟父母也没有催促,毕竟不是小事情,得他们自己考虑清楚,以他们自己的主意为准。

    几分钟后,汪红对着汪城说道:“哥,我们不去省城,也不去县里,学好技术后,就在镇上开店。”这让汪城忍不住皱起眉头说道:“你在镇上发展空间不大啊,就拿我们村来说,大部分年轻人出去打工了,吃宵夜的也都是年轻人为主,做餐饮就是要人流量大的地方才行,不然做不起来的,我还是建议去省城。”这一次汪红没等父母再开口附和,很坚决的向汪城说到:“我们考虑好了。。。”不等汪红说完,见妹妹这么固执的汪城有些生气,不考虑环境因素,这怎么把店做的好,便打断汪红的话说到:“你们考虑好了?是你自己考虑好的吧,你问过文峰?这是你们共同的事情,不能你说什么就是什么。”见汪城有些生气了,汪红有些委屈,一时又不敢继续说,怕汪城更生气,汪父汪母见状,对着汪城说到:“有什么话好好说,大过年的。”

    这时候妹夫喊了汪城一声,听到妹夫喊他,便向妹夫看去,妹夫见汪城看过来,同样是一脸坚决的说道:“我听汪红的!”简简单单五个字,让汪城有些愣神,不知道说什么。汪红在文峰明确表达后,有了底气继续说道:“哥,我这么决定是考虑清楚了的,爸妈身体不好,现在年纪还不大,还算好,等过几年呢?你是肯定要在省城成家的,爸妈会不会跟你去省城,你心里也清楚,即便你强迫他们去了,他们能过的好吗?”说到这里,汪红向着汪父汪母看去,汪父开口对汪城说到:“小城,无论如何我跟你妈不会离开村子,除非你结婚有了孩子,需要人带孩子,你妈去给你带孩子,我留在这里看家。”明白父亲传统观念的汪城知道,父亲说的是他跟母亲最真实的想法,如果不是将来可能自己的孩子需要母亲带,母亲也肯定不会去。

    见到父亲说了这些话,汪红继续说道:“哥,我给不了你其他任何方面的支持,但我在家里可以照顾好爸妈,你在省城也能安心的打拼,我们都去省城了,爸妈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没人管。”此时汪城才明白,妹妹要在镇上开店,真正的原因是为了照顾父母,让自己可以安心的去走自己的路。而自己想的仅仅是怎么能够发展好,怎么赚钱,全然忘了家里还有身体不好,年纪越来越大的父母。不由的惭愧不已,这一年自己的顺风顺水,钱是赚了不少,但也忽略了很多不该忽略的问题,有些被金钱蒙蔽了双眼了。同时也有些无奈,这也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实问题,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将孩子培养出来去上大学,孩子留在大城市不回来了,仅仅只是每月每年汇钱给父母,可是父母需要的是你的钱吗?留守老人这个词,此时深深刺痛着汪城,一时有些迷茫,不知如何是好。

    知子莫若父,汪父看着迷茫的汪城,知道他这时在想什么,于是对着汪城说到:“小城,这几年你不用担心,我跟你妈身体都还好,你安心上你的班,你看看村里多少家里孩子都在外打工?你在省城还是方便的,可以随时回来,去广州深圳福建浙江这些地方打工的,不都是一年到头在过年的时候才回来?我们已经好很多了,你就不要多想了。”尽管父亲说的话也有道理,但汪城心里的阴霾再也难以去除。看着眼前的妹妹更是心疼,更觉得对不起妹妹,当年为了让自己读书,已经做出了牺牲。现在又为了让自己安心走自己的路,明明有机会到更繁华的城市发展落地生根,再次牺牲自己,替自己尽孝。

    父亲的话,加上哥哥一脸愧疚的看着自己,也让汪红明白哥哥此时在想什么,心中有些压抑的对哥哥说到:“哥,我们家从小就穷,想要改变,不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再去吃我们吃过的苦,那就得有人往前冲,这个向前冲的人,才是压力最大,最难的人。你的性格我们都知道,从来只给家里报喜不报忧,你在外面吃的苦一点都不比我少。就说你现在赚的钱,真的有你说的那么轻松吗?要真是那样,这个世界上还有穷人吗?你不说我们就不知道了吗?爸妈在跟我打电话说你的情况的时候,又是高兴,又是心疼。你的性格最适合的就是读研读博,留在大学里当老师做研究,可是因为家里的情况,你强迫自己放弃了继续读书,选择工作赚钱,这些我们难道不明白吗?你说我说的是不是?”

    汪红一番话,让一家人都动了容,汪城也是咬着嘴唇不说话,他害怕自己一开口哭出来。这一年来他做了人生最重要的选择,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为了不让自己后悔,他拼命努力,其中的苦没有向任何人吐露过。妹妹的话让他知道,原来家人都明白,他不是孤独的在前行。似乎是有所感应,知道自己的亲人此刻心情都很低落,睡着没多大一会的小家伙醒了,奶声奶气喊妈妈、我饿了要喝牛奶,在妈妈给他冲牛奶的间隙,爬起来钻到舅舅的怀里,用他的小手扒拉舅舅的眼镜。等到小家伙抱着奶瓶满足的喝上牛奶的时候,气氛好了很多。妹夫趁机说道:“学技术听哥的去省城学,怎么说也是大城市,比县里强,学好了回来更容易把生意做出来。”这个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同意,自此妹妹妹夫的营生也就定了下来。

    初三,父母才舍得穿上汪城买回来的新衣服,一家人高高兴兴前往外婆家拜年,也是欢声笑语不断的一天,知道汪城刚学会了麻将的舅舅,在吃过饭后,就要安排他上桌。奈何小外甥就是缠着他玩,不让打,想着也就今天还能跟小家伙玩了,就没再上桌,踏踏实实陪小外甥玩了一天。外公外婆身体都很硬朗,子孙满堂的喜庆,笑得一整天合不拢嘴,将平时儿孙孝敬,舍不得吃的罐头、八宝粥以及为儿孙准备的吃食都拿了出来。也不管是不是都吃得饱饱的,硬塞到手中,小家伙们倒是高兴的很,来者不拒。老人就是这样,只要儿孙能吃能喝,身体健康就好,别无所求!

    饭桌上,身为整个家族唯一的大学生,到了过年这样的节日,免不了被亲人们更多的关心。外公外婆跟舅舅们只是问了工作满意不满意,累不累,要注意休息这类的话,便没有在工作上多聊。倒是在大舅妈提到该谈女朋友的时候,所有人都对这话题非常感兴趣,哪怕是小外甥也是好奇的趴在汪城腿上问了一句“舅,女朋友是什么?”逗得饭桌上又是一阵欢笑。被两个舅妈问的颇为无奈的汪城,在外公外婆期待的眼神中,只好保证一定尽快找女朋友,才将这个话题揭过。

    自从过年回来,在家的第一顿团圆饭开始,长辈们无一例外,在问完工作后,就会问到谈女朋友的事情。每当这时候,见到单纯的第一眼,相互对视的第一眼,这些回忆就会涌进脑海。长辈们关心你工作好不好,顺不顺利,有没有好的发展,但更关心的是你的生活。一辈子为家庭忙碌的长辈们,家庭的的观念责任感是融入了血脉中的,最希望还是晚辈能有一个生活美满的幸福家庭。

    此后初四、初五两天没有再出门拜年,在家帮忙招待来拜年的亲戚,忙碌两天后,初六一大早就出发回省城上班。这个春节假期于汪城而言,就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