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伤感的陶朱事业

第三章:股散人聚

    第七回:托红塔远鹏试点,谋激励股权施行

    甬城外贸看远鹏!

    1998年前后,随着国企改制,国有股退出,以及进出口经营权陆续放开,登记制向备案制转化,远鹏的业绩激励优势犹存,但大一统的产权体制劣势显现出来了。

    有比较才有鉴别。甬城的国企外贸公司,国有股权在退出,只保留20--30%。大头由经营团队持有。此时远鹏鹏公司作为帝都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股权100%由总部持有,而注册资本由虚转实,皆是远鹏弟兄们一刀一枪搏杀出来的。岑伦虽有情怀,未忘初心,但架不住部下时常在底下嘟囔,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也!陈桥兵变不是不可能发生,这是个隐患。

    事物都有双重性。远鹏在迅猛发展之时也有隐忧。

    一是甬城乃五口通商之地,当地人善做买卖,喜欢自己做老板。改革开放之后,钱江的民间活力被激发出来,富庶程度领冠诸省,以做自营出口业务为例,外贸公司下单,与加工厂签了出口加工合同,加工厂便有资金实力组织采购原材料加工,而在东北诸省,往往需要外贸公司先打预付款过去,工厂才有能力组织生产。换言之,甬城外贸公司的业务员,只要作了几年,参加几次广交会,出国几次国,积累了一定的国外客户资源,无须更多创业资本,就可以自己振臂一呼,召集人马,实现自己做老板的创业梦。相对于自我创业的利益获取,仅有四六分成、没有股权激励则显得不给力,不结棍。加之做外贸有离岸公司的操作手法、个人消费的充抵奖金、利润,原始积累迅速。所以说,大公司留不住自营出口业务员。能留住的业务,是需要公司平台以及大资金资源的,比如进口业务,做大宗商品。单票业务金额达千万、数千万级别,需要公司有银行授信信用,无保证金开信用证额度。这样才能保证资金成本低廉,有竞争优势。

    另外的隐忧,就是诸侯经济。各业务部有野蛮生长的一面,业务单元自主权过大,形成了山头文化。颇有年羹尧部下只敬长官,不认皇上之意。

    问题所在,便是主攻方向。而解决了问题,排出这个隐患,又为公司发展注入了原动力。这是个利益驱动的时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就是人性,要因势利导。

    做事情,时机很重要。岑伦在等待时机。

    岑伦想解决问题的破局时机来了。

    这就是震惊全国的红塔事件。

    事件经过:1999年1月9日,71岁的中国烟草大王褚时健因经济问题被处无期徒刑,他经营的玉溪卷烟厂曾是籍籍无名的云南地方小烟厂,但性质是国有企业。在褚时健执掌下玉溪卷烟厂成为中国同行业第一;1993年11月,组建云南红塔山集团有限公司,依然是百分百国有。

    1994年,褚时健评为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在褚时健效力红塔的18年中,为国家创造的利税高达991亿,加上红塔山的品牌价值400多亿(其他品牌价值没有评估),他为国家贡献的利税至少有1400亿。由于体制原因,他对企业的巨大贡献并没有在个人所得上得到体现,18年来他的总收入不过百万,个人收入的巨大落差使他心理严重不平衡,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他辉煌的人生之路偏离了航向,贪污174万美元。如今锒铛入狱。而大量的国企领导人,普遍存在58现象,即临近退休年龄,觉得自己对企业贡献大,但所得甚少,不足以支持其过优渥的退休生活,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于是倒在了退休前。

    剔出个人因素,褚时健事件让全国企业家为之震动:体制好,坏人干不了坏事,体制不好,好人也会干坏事。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改制。实行经营者持股计划,让企业经营者持有公司股权,引进长期激励,让经营者和企业所有者的长期利益趋同。

    岑伦在1999年上半年,多次进京与大股东沟通,以褚时健事件现身说法,痛陈厉害。提出在远鹏公司实施经营者持股计划(ESOP)的申请,最终帝都总部吴舵主经过思考,略作沉吟,对岑伦说了如下几句掷地有声的话:

    一、“远鹏不容易,看好你,给予支持!”

    二、“吉祥集团,上市后受东南亚经济危机冲击极大,需要业绩支撑,远鹏可配合做资产重组”。

    三、“对于远鹏开展的进口业务需要银行授信一事,总部给予2000万人民币的担保,但以后远鹏要立足独立授信,总部与子公司之间要建立防火墙,以防火烧连营”。

    说罢,吴舵主指示总裁办发文,批准远鹏公司在集团内作为经营者持股的试点单位,总部保留控股地位,其余用于激励经营团队,先行一步。

    同时,完成试点后,进行资产重组,帝都总部将持有的远鹏股权转售给旗下的上市公司吉祥集团,让改制之后的远鹏支撑吉祥集团的业绩。维护其再融资能力。

    这样在1999年第二季度,远鹏改制,更名为远鹏有限公司,改变原先帝都总部单一持股的状况,引入13名管理层股东,合计持股48%,其中岑伦夫妇合并持股20%多,其余骨干分享剩余28%。

    1999年第四季度,帝都总部将其持有的远鹏有限公司52%股权,转让给在深交所上市仅三年的吉祥集团,形成了帝都总部——吉祥集团——远鹏公司三级股权结构。

    至此,远鹏与甬城其他国有改制的外贸公司,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岑伦信奉***的名言:基本的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最重要的因素。对于充分市场竞争的外贸企业来讲,最核心的因素就是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靠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做大蛋糕,良性循环。所谓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通俗讲就是分钱分权,钱是四六分成比例,权是每年净资产增长的股权。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这是蒙牛牛根生的一句名言,岑伦对此早有体会,英雄所见略同。

    在岑伦的认知中,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要留住人才,有了人才,要人有人,要枪有枪。

    后来,在岑伦总结的远鹏的诸条成功经验里,有几条跟“人”有关系,金句迭出。

    一、“保持员工工奖总额的持续稳定增长”。

    税收贡献总额持续稳定增长,政府高兴;工奖总额增长,员工高兴;净资产持续稳定增长,股东高兴;营收增长,合作银行高兴。而诸般高兴中,员工高兴最重要,因为另外几种高兴是依赖于员工高兴的。

    二、“保持员工对公司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满意度”。

    管理框架高度扁平化,帅知将、知兵。总经理室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基础信息能迅速传导到上面,总经理经常下到业务部,能叫出每个员工的名字,拉近管理者与基层员工距离,同时自律严格,明确区分职务消费与个人消费的界限,发言稿必亲力亲为,引经据典。保持员工对公司领导的满意度。拿现在话讲,公司领导要有人格魅力,在员工中圈粉很重要。

    经过1999年的改制,远鹏的牌面更加丰富,产权激励起到了作用。公司骨干成为创业股东既有获得感,也有荣誉感。公司每三年按历史贡献,切分份额,按季分奖金,按年分红利,个人财富与自我实现价值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效果如同小港村承包到户,夜晚十点,远鹏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员工在自愿加班,工作节奏巨快,上厕所都在小跑,经理级别的出差,睡沙发、地板都是常事。社会上更多职业经理加盟公司。年龄层均在60后、70后,年富力强,远鹏的人才储备深厚,兵强马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