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伤感的陶朱事业

第九回:做老板经理异志,控资源平台蓄才

    经商,古有名训,择人而任时。得人聚人,事业因之兴旺。

    “保持核心及重要员工较低的离职率”,是岑伦的工作重点。

    分钱,分权、分股、分红,在螺丝壳里做道场,然而,大势之下,还是有“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无奈。甬城人的骨子里有想自己干事业、做老板的血液,这是地域特色,人文特点。在岑伦主持远鹏这十来年,离开公司体系另立山头的,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做自营出口的,这类业务的特点是,国外客户是自己联系的,经过几年业务交往,已成为自己的资源,国内的加工厂,一般都小有实力,接到外贸订单后,无需外贸公司垫资、支付预付款便可组织生产,收汇后付货款。这样,资金压力没有。加之,进出口经营权已基本放开,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以上,实行备案制。这样自营出口业务部经理与几个心腹干将,如同当初远鹏成立一般,成为原始创业股东,一年能做多少业务,能有多少利润,省了四六分成,股东权益全归了自己。

    远鹏公司先后有7部经理、9部经理,率部成建制地离开,另建公司或回归家族企业,开展自营出口。因为小公司机制更加灵活,可以费用冲抵利润,可以利用避税天堂、境外离岸公司的离岸账户留存利润,个调税也可以有个性化的调整办法,一年外贸小老板,十万百万雪花银,原始积累太快了。在外部环境上,甬城政府倡导千军万马搞外贸,外向经济指标达到150%,人说江厦街办公楼掉下一块砖头,砸死十个人,有九个跟外向型经济有关。五个做外贸的,二个做报关外运的,一个是管出口退税的,一个是外管局的。唯一不是的,还是外贸家属。

    这时的甬城,曾经的五口通商口岸,有千万个外贸老板,真是藏富于民,豪车、别墅,高尔夫,均是这等人的标配。社会民间富庶,抽中华烟,喝红酒,渐成风尚。

    远鹏成为甬城外贸的孵化器。

    这些离开远鹏的业务经理,深得远鹏管理精髓,出去另立山头后复制了远鹏模式,也都发展的不错。于是在甬城市出口百强企业中,可见身影。后来在新三板的开市锣声中,也能觅得踪迹。

    远鹏的一些业务骨干流失,系业务形态使然,纵然把以人才为本说的天花乱坠,驱动行为的,还是利益,与其捆绑不成夫妻,倒不如扶上马送一程,日后江湖好见面。

    外贸流通企业,货是流动的,人更是流动的。生产企业,人在流水线上,人依赖于设备、机器,人物合一,借以养家糊口。这外贸企业,业务员只靠头脑和一张嘴做生意,一旦不需要公司的资金支持,谁都会算账,在长期、巨大利益面前,飞走是迟早的事。

    但回头看看跳槽部队留下的番号,在内部资金表上时隐时现,岑伦心中亦好不黯然。

    远鹏必须大力发展业务员依赖公司资源的业务,增加公司的黏性。

    这种业务,单票合同要足够大,动用的资金让一般小公司负担不起;这样一推演起来,大宗商品的进口、国内贸易,符合这个属性。

    进口,首先是开立信用证,需要企业在银行有授信额度,银行授信一般需要有资产质押,第三方担保,极优质的企业才能获得纯信用额度。远鹏的行业地位,已经有了与银行的议价能力,此时,已不用帝都总部的担保,可以获得纯信用额度,并且各大国有银行纷至沓来,争相授信,行长上门主动营销,要求多使用额度,多做点结购汇、押汇等中间业务。饥饿疗法、营销是应该用于企业对银行上,最有威慑力的是盘马弯弓射不发,才不可使尽。让金融家围着企业家转,是最好的经济形态,如果企业家整天围着银行家在转,形势危矣!

    因为,银行家惯于锦上添花,银行家不会雪中送炭。银行家不落井下石,已是良心不泯。

    自进口、内贸业务发展起来,不多时,远鹏在各家银行的授信额度已达数十亿元人民币,开信用证,免保证金。押汇,给予最优惠的LIBOR加点,一时间,远鹏进口、转口多箭齐发,怎么有利怎么做,贸易手段不断创新,经营手法迭代变幻,公司账上经常有大量贸易融资而来的低成本资金,坊间又出现很多融资业务,如液化、钢铁,一些业务部利用资金优势又给人家托盘,赚取资金利息。此阶段,远鹏仿佛成为一家准金融公司。玩资金,赚利差。

    甬城各合作银行,纷纷选派精干之士,担任远鹏的客户经理,不出几年,客户经理纷纷成为所在分行的外贸专家,纷纷走上支行行长的领导岗位。

    正如甬城外管局外贸管理处一位女处长道,在甬城,谁管明白了远鹏,谁就走在外汇管理的前沿。

    树欲静而风不止。

    任何一个行业,一旦有超出行业平均利润的时候,一定有社会资本进入,同样,资本具有的唯一优势就是资本本身,通俗说,办什么事,用钱砸!远鹏在流通领域声名鹊起,社会进入资本开始有针对性地挖人,你有四六分成,我开出五五对开,你有公司1%股权,我给你5%,你在远鹏是个受人统领的主管,我让你直接做事业部老总,甚至副总。不消说,这种一人一策的游说,还是有一定杀伤力的。当然一线的人才,在远鹏平台风生水起,一般不会动心,二、三线明星,容易动摇。远鹏就是秋天的阳澄湖,任一只业务螃蟹只要过一下远鹏的水,就能卖出阳澄湖大闸蟹的价格。

    于是,某某主管,出任某国企改制公司的老总。

    某某主办会计,成为那个公司的财务经理。某某人事主管,成了哪个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某某风控员,成了一家公司的风控总监。

    远鹏成了甬城外贸界的黄埔军校。虽如此,核心层未见异动。

    岁月,让远鹏的名号有了包浆。

    大宗商品现货时代,资源为王,渠道为王。其实,道理简单得很,卖货的额,首先你要能拿到货,商人逐利,因为信息不对称,价差。季节价差和地理价差,市场价差、批零价差。商人就是整合上下游的人,把供给和需求联系起来,兑现价差的人。

    中国历史上经商传统十分悠久,春秋之时,范蠡在助勾践复国后,泛舟五湖,开始用计然的计策用于经商治家,用成本法做生意,“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大获成功。留下陶朱公的美誉。同时期的白圭则用天文周期理论预测经商,成为一代商神。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说:“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

    经商,被冠以陶朱事业。范蠡,陶朱公,一代文财神,世代受人膜拜

    到了秦汉,重农轻商,士农工商,商人列入末流。

    商人重利轻别离,老大嫁作商人妇。

    无商不奸,囤积居奇,成了商人的标签。

    商人再续传奇的,还是国门被坚船利炮洞开的晚清,山西的晋商、AH的微商,做洋务买办和国际贸易船运的则是甬商。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商,流通,互通有无。贸易谈判,入世,进入全球经济大循环,新一轮的崇商主义。

    货在哪里,你能拿到货。就是资源。大宗商品石化类、钢铁类,石化类,国内就是所谓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聚乙烯、聚丙烯都是这三桶油体系出来的,当然外围的厂家有台湾王永庆在大陆设立的台塑企业,央企和外资。国外进口,都是石化巨头,陶氏、杜邦,建立关系,从拜访央企科长处长、外企驻中国首席代表开始,先是混脸熟、递名片,请吃饭,能请出来吃饭,晚场就唱歌、洗桑拿,再周末邀约高尔夫球,一来二去,一交流,就知道对方的喜好,家里有哪些要办的事,投其所好,解其急难,这就是情商。

    经商的个中好手,武向洋算是一个。派驻在上海滩,住在租房中,出手阔绰,比如为显示实力,早上出去办事时,故意在房间里散放万元钞票,为的是让房东看见,让上海见过大世面的人心生敬意。留心交纳各外企首代和OFFIC小姐,以至于十里洋场的外企小姐都知洋哥之名,愿意为其出台陪酒。对于国企,有权者无非想鸡犬升天,若能帮衬领导亲属一同做生意发点小财,投其所好,渠道就打通了,利益共享。

    卖方市场阶段,只要拿了货,要能水银泻地一样销售出去,这就要有销售网络,经纬之线便是渠道,渠道又分成两类,一类是终端实体经济,以货物为生产原料,再生产加工成制品。这一类客户最有价值。一类是比你更小的中小贸易商,当然也有需要调剂货物的重量级贸易商,这类分一杯羹,博个差价。这类客户粘性差,一吨差个20元就可能走人。

    跑马圈地运动开始了。一方面是为了对接两桶油的销售方式,中国版图被划分为华北、西北、华东、华南,一家公司属地化管理,不能跨区域订货。另外也有分散销售,覆盖全国的想法。

    这时候的商人,偶像就是西柏坡运筹帷幄的伟人,企业军事化,进攻区域化。跑马圈地,到处插旗,构建全国销售网络。

    一日,武向洋从西域自治区插旗归来。说西域一国企,也是远鹏客户,因内部变化,其首领愿意成建制地率队归顺远鹏,西域一行,感触颇深,西域人热情,实在,默默地用践行“行胜于言”的清华校训。让人感到不做点什么心里有愧于这份热情。为此,武向洋悟出了道理,经商,做生意,其实就是个服务行业,停留在让客户感谢不行,太浅显,没走心,要向西域人学习,在远鹏公司首创:“让客户感动”的概念。

    于是,远鹏公司有了女子健身队,舞美队,文工团。

    公司客户到访,酒酣耳热之际,一声唿哨,一队妙曼女子款款而出,出身名校,良家淑女,热裤热舞一番,还能陪酒助兴,阿哥阿爷地吴侬软语,于是:酒嘛,水嘛!生意嘛,不就是生活的要有意思嘛!

    业界有传:试问长三角做塑料谁最强,远鹏胜蓝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