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九百九十章 人穷志短

    政事堂内产生了巨大的分歧,相国李岘强烈反对把巴蜀两道的吏权和财权卖给齐王。

    当然,正式文书中不能这样说,而是朝廷将剑南道和山南东西道的全部管辖权都下放给齐王,作为对朝廷的支持,河陇节度府将无偿援助朝廷白银五十万两,折合一百五十万贯钱。

    但不管用什么文字游戏,李岘都坚决反对这个方案,当初是他唇枪舌战和陇右一点点讨价还价争来的利益,现在才过几个月,又全部都放弃了,让李岘情何以堪,他无法接受。

    裴冕劝李岘道:“现实容不得我们再顾及面子,很多官员家里都揭不锅了,物价飞涨,市场上大钱泛滥,到处是军队骚乱的消息,再不收回大钱,会出大乱子。

    可收回大钱,我们也要拿出真金白银,我们的今年的铸钱量只有三十万贯,距离所需还差得远。

    何况齐王是讲规矩的人,每年都会有税赋田亩和人口增减的报表交给朝廷,军报也会及时送到朝廷,让我们看到边境安靖,百姓安居乐业,被吐蕃摧残的民生也在慢慢恢复,说明齐王没有辜负天子的委托,把河陇治理得很好,那么把巴蜀交给齐王又有什么不可以?”

    裴遵庆也劝道:“李相国,其实我是赞成授权齐王消灭梁崇义,李希烈在淮西叛乱,强占江南税赋七十万贯,下一步漕运只能走荆襄了,可梁崇义难道就不会拦截朝廷税赋?

    他儿子逃走了,他更加肆无忌惮,有传闻说梁崇义和李希烈暗中勾结,我相信绝不是空穴来风,就害怕连荆襄这条漕运路线也断了,那江南的税赋真的就没法运到长安了。

    每个月六十万贯的军费,二十万贯的俸禄开支,这些都是每个月的固定支出,我们去哪里搞钱?李相国,很现实的问题啊!”

    李岘长叹一声,“我知道财政很紧张,我也知道朝廷急需钱,天子殚尽竭虑,昼夜难宁,可我就担心这個口子一开,以后后患无穷,好吧!表决一下,我投弃权票。”

    政事堂当即进行表决,以四票赞成,一票弃权的方式,通过五十万两白银换三道治权的决议,天子随即批准了这个决议。

    三天后,河陇节度府通过宝记柜坊将五十万两白银上缴给了左藏库,另外齐王李邺个人捐钱十万贯给朝廷用于皇宫开支。

    朝廷解决了燃眉之急,天子李亨随即下旨,停止乾元重宝在市场上流通,并承诺朝廷将收回个人手中的大钱,这便意味着大钱发行失败,天子李亨随即罢免了第五琦的相国之职,贬为忠州长史。

    李亨随即下旨,封太原留守元载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接任第五琦的相国之职。

    几天后,天子李亨再次下旨,追究裴冕卖官鬻爵的责任,裴冕被贬为泾州司马,升裴遵庆为中书令右相,封吏部侍郎崔涣为中书门下平章事。

    随着朝廷以最快速度兑换了士兵手中大钱,各地爆发的兵变事件也渐渐平息下来。

    长安情报站副管事廖华匆匆来到东市的平安客栈,这里便是长安情报站所在地。

    一进门,廖华便对张覃道:“我们的人在蓝田关发现梁宝儿了,已经盯住他。”

    张覃点点头,“立刻安排箭手,务必在商州境内把他干掉!”

    商州上洛县,傍晚时分,一辆马车驶入县城,缓缓停在高升客栈门口,梁宝儿从马车中出来,这时,两名梅花卫骑兵疾驶而过,在战马奔跑中举弩射向十几步外的梁宝儿,梁宝儿连中两箭,惨叫倒地,其中一箭射穿了他的后脑勺,梁宝儿当即毙命。

    三天后,梁崇义在襄阳得知自己宠爱的幼子在商州被追来的梅花卫刺杀,梁崇义顿时扑倒在地,嚎啕大哭。

    片刻,梁崇义坐起身抹去眼泪,咬牙切齿道:“欺人太甚,不报此仇,我梁崇义誓不为人,传我的命令,将所有大唐旗帜全部扯下来,立新旗号为楚,命令所有州官县官都到襄阳来向我宣誓效忠,不肯效忠者,立刻给我滚蛋!”

    院子里,几名谋士和部将都不敢多劝,主公盛怒之下,谁上去劝说都是自寻死路,只有等他冷静下来再慢慢劝说吧!

    只有谋士沈晨舟的嘴角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

    金城县河西.陇右节度府正对面,是一座占地十亩的新建筑,上面架起一个巨大的招牌,招贤迎宾馆,门口挂着两盏大灯笼,夜间照如白昼。

    进门就是接待大堂,每天十二个时辰都有专人接待,就算半夜过来,也有人安排先去休息,次日上午再办手续。

    这就像一座宾馆,里面分成了八个大院,都是整齐划一的房舍,门上挂有牌子,里外两间屋,每套大概四十平方左右,一共三百多套,

    目前有三成左右的房舍都有人住下了,基本上都是各地赶来求职的人,有因安史之乱丢掉官职的县官,也有考中科举而没有通过吏部试的候补官员,还有几十年屡试不中的落魄文人,也有不被家族看重的名门世家子弟。

    这里面当然也有招摇撞骗之人,不过只要稍微有点特长,节度府都比较宽容。

    这天下午,一辆牛车从城南缓缓而来,牛车旁边有几名骑马之人,为首是一名二十六七岁的男子,正是浑瑊,浑瑊年纪和李邺一样大,但十一岁就上战场,身经百战,他的相就十分貌深沉。

    旁边还有另一名年轻男子,正是于敖,两人在咸阳县相遇,于敖认识浑瑊,两人便结伴同行。

    牛车内坐着浑瑊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儿子浑练和浑镐,一家人在长安生活窘迫,虽然得到兄弟浑玘的接济,但压力还是很大,光房租就难以承受。

    得到了三百两银子,浑瑊立刻还了欠债,便带着妻儿前来陇右了。

    “浑兄,就是这里吧!”于敖张望一下迎宾馆笑问道。

    浑瑊点点头,“应该就是这里,变化很大,我都不认识了。”

    浑瑊嘱咐妻子两句,便和于敖先进去了,今天很巧,大堂上还有好几个人也在办手续,于敖去打听情况了,浑瑊站在门口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