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六八章 重地
徐州乃华夏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北国钥匙、南国门户,历朝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北接青州,西连兖州、豫州,而南部则是与扬州相连,东部更是有着极长的海岸线,在大唐乃是仅次于江南三州的繁华之地。
十多年前青州王母会之乱,朝廷调派神策军入青州围剿,而徐州便是后勤之地,从江南调拨的屋子都是囤积在青州,供应前方兵马用度。
徐州与江南三州毗邻,但却有着极强的独立性,最明显的便是江南三州的世家豪族联络有亲,形成了一个整体,甚至有着江南七姓之称号,而徐州士绅豪族又形成了另一股势力,非但没有与江南七姓连成一体,为了与江南争夺商业利益,双方甚至一度有着竞争甚至敌对关系。
徐州重地,许多官员历来都是从朝廷直接委派下来,自大唐立国之后,实际上对江南地区一直都异常重视,既将江南作为朝廷的财赋重地,却又对这片富庶之地始终存着戒备之心。
江南世家世代相传,三州世家共同进退,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朝廷虽明知江南世家力量雄厚,却始终是以安抚手段为主,知晓一旦在江南大动干戈,很容易对帝国财政形成巨大影响,不到万不得已,却也是不敢对江南轻易动手。
而徐州就成了朝廷制衡江南的一枚棋子。
一直以来,徐州世家都是江南世家的劲敌,双方虽然谈不上水火不容,但肯定是称不上和睦相处。
麝月公主当年在江南设立了内库,以赵家未亡人的身份进入了江南势力,成为了江南世家仰仗的靠山,在麝月多年的经营下,江南世家固然死死抱住麝月这条大腿,而江南三州的诸多官员,也都是出自麝月门下。
本来徐州刺史的位置,一直都是国相的人,但是数年前,前任徐州刺史突发重病,无法继续在任,朝中经过一番争斗,这个位置最终却是落在了叶朝轩的手里。
叶朝轩就任徐州刺史,却是让许多人大感惊讶。
道理很简单,江南三州属于公主的势力范围,徐州作为制衡江南的重地,自然要用上国相的人,而圣人最终却将徐州刺史的位置交给受公主提携的叶朝轩,自然是出人意料。
不过很快许多人也清楚,徐州虽然是掣肘江南的重地,但两股力量明争暗斗,损耗极大,特别是在商贸之争中,两股力量无数次商斗,直接导致双方利益受损,而最终的结果,自然是影响到帝国的赋税。
如果是在大唐强盛时期,国库充实,这两股力量互相制衡倒也罢了,但圣人登基之后,帝国财政每况愈下,利用徐州制衡江南的策略就无法继续下去,为了避免对帝国财政的影响,徐州和江南的矛盾自然需要缓和。
江南是麝月的地盘,叶朝轩是公主的人,由叶朝轩治理徐州,双方的矛盾和冲突自然会有所缓和。
而叶朝轩也确实不负圣人和公主所望,此人堪称能吏,不但很快与徐州世族融在一起,而且也逐渐缓和了徐州与江南的矛盾,正因如此,圣人甚至都觉得叶朝轩算是徐州的定海神针,让其在徐州刺史的位置上一呆就是六年之久。:
实际上在江南之变前,徐州与江南两地世家的关系已经颇为和睦,双方甚至已经开始有姻亲往来。
江南之变后,江南世家一度遭到严重的打压,特别是以苏州钱氏为首的苏州世家,实力损失惨重,江南七姓之中其他各大家族也都是或多或少遭受牵连,在江南世家陷入低谷之时,徐州世家倒也并没有趁势对江南进行商业上的大举进犯,甚至雪中送炭给予了一些帮助,这就让双方的关系更加亲密,而主持这一切的幕后高手,自然正是徐州刺史叶朝轩。
叶朝轩在徐州受人敬畏,也因为这番操作,在江南的口碑也
是极佳。
可是谁也想不到,这位风评极佳的徐州刺史,竟然胆大包天斩杀了钦使,而且在杀死朝廷派出的钦使后,立刻举起了反旗,打出了恢复李唐的旗号。
这一出着实让天下人都大感震惊。
而且徐州七郡中,随后便有三郡纷纷举起了反旗,追随叶朝轩起兵。
于是天下人立时就想起了圣人刚刚登基之时,以青州为开始的三州七郡之乱。
三州七郡叛乱,导致中原大地战火四起,而且在帝国陷入内乱之际,西边的兀陀人、北方的图荪人,甚至还有南疆慕容,群狼四起,那场劫难不但让无数黎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也让大唐元气大伤,至今都没能恢复元气。
没有多少人知道,本来是大唐能臣的叶朝轩,为何会掀起如此大浪。
如果说叶朝轩真的是为了恢复李唐,为何之前却兢兢业业为朝廷办差,没有表现出丝毫要恢复李唐的迹象?
难道他在徐州经营六年,就是卧薪尝胆,等待时机起兵?
只不过徐州虽然也算是富庶之地,但叶朝轩麾下兵不满万,想以一州之地恢复李唐,简直是痴人说梦。
有人觉得叶朝轩这样做,是否想仿照当年的青州。
青州起兵后,各地纷纷有兵马举起呼应。
不过那时候的情势与现在并不相同。
当年圣人刚刚登基,天下人都觉得圣人得位不正,而圣人也是以冷酷手段清除异己,遭受牵连的人成千上万,京都血流成河,那时候群情激奋,反对圣人的声音到处可闻,有人起兵,自然而然也会有人举旗呼应。
但二十年过去,现如今反对圣人的声音早已不比当年。
而且圣人对帝国的军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地方州军的兵力编制都是极少,就是防备地方发生动-乱,即使有人起兵,也很快就能被扑灭下去。
事实上叶朝轩起兵至今已近三个月,除了徐州境内有三郡响应,大唐其他各州到现在还并无任何一州站出来支持徐州。
反倒是朝廷那边在徐州起兵后,很快就做出了部署。
兖州、豫州和江南三州,共计五州兵马被调动起来,兵分三路,杀入了徐州平乱。
五州营自然都是精兵强将,兖州和豫州都是抽调了五千兵马出阵,江南三州的兵马则是由长孙元鑫调动,兵力也在六七千人,再加上征调的民夫杂役之类,三路兵马近三万之众部署在了徐州境内。
朝廷将攻打徐州的兵权交到了长孙元鑫手中,由长孙元鑫指挥调动三路兵马。
长孙元鑫并没有直接几家所有兵马杀到徐州城。
徐州兵家重地,徐州城自然是坚固无比,即使三路兵马有近两万兵力,但要在短时间内打下徐州城,那也是极其困难。
而且叶朝轩动作迅速,在起兵之后,早就调集徐州境内的大批物资进入城内,物资充足。
徐州七郡之中,虽然只有三郡起兵响应,但这三郡却都位于徐州城东部,其中广陵、琅琊二郡都是依海,一北一南,与徐州城形成三角之势,这两郡如果不能迅速拿下,非但在战略上会让长孙元鑫陷入被动,而且这两郡完全有可能从海上获取后勤物资,能够长期支撑下去。
所以长孙元鑫领兵入境后,第一时间就作出判断,要拿下徐州城,就必须切断叶朝轩与其他各郡的联系,先将叶朝轩身上的利刺拔除,等拿下三郡之后,再集中兵力攻打徐州城。
徐州城和琅琊郡、广陵郡形成三角之势,三处都有兵马,一旦有机会,都可以互相接应,所以长孙元鑫亲率江南三州兵马困住徐州城,兖州军攻打琅琊,豫州军则是杀向广宁。
徐州城内也有四五千
人马,长孙元鑫手中其实也不过六七千众,在兵力上并不处于绝对优势。
他将重兵部署在徐州城东,其他各门只是派出少量游骑监视。
他的目的不是为了真的围城,而是牵制叶朝轩,令城中兵马不敢出城,如此兖州和豫州两路兵马就可以全力攻打既定目标。
实际上他的战略十分奏效,琅琊和广陵的驻军兵力太过薄弱,都没能坚持太久,先后都被拿下,长孙元鑫得到捷报之后,令豫州军留守部分兵马驻守广陵,剩下的兵马则是北上与拿下琅琊的兖州军会合,折向西北,趁势攻打三郡中最后一处的泰山郡。
他知道泰山郡被拿下只是时间问题,只要攻下泰山郡,便可调回兖州和豫州两路兵马,合兵一处,对徐州城发起最后的总攻。
虽说平定徐州之乱在即,但他心里却是高兴不起来。
他与叶朝轩并非陌生人,实际上两人从前有过数面之缘,甚至相谈甚欢,虽然谈不上知交,但关系却也不差。
如今自己要将刀锋指向叶朝轩,而且还是被澹台悬夜所迫,助纣为虐四个字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他心中清楚,拿下徐州,只不过是为澹台悬夜壮大了力量。
澹台悬夜在控制京都后,接下来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拿下帝国的钱库,只要徐州被掌控,与江南连成一片,澹台悬夜就彻底掌控了帝国的钱袋子,手握京都兵权,再握住钱袋子,澹台悬夜很快就将变成一头恐怖的巨兽,天下间将少有人能成为其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