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第二十一章 拿高丽练手

    小朱同志也没有卖关子,开始侃侃而谈起来:

    今年多有从高丽传来的锦衣卫奏报,孙儿这里有所整理。

    这王氏高丽之前长期依附于蒙元,甚至后宫王后也多是蒙元公主、郡主,宗室子女也和蒙元多有联姻。国内朝政也受蒙元控制,蒙元甚至还曾派出臣子监国高丽。

    老朱邹了邹眉头,也没有多说什么,这些情况他也有所了解只是没有那么详细而已。

    这两年出于培养孙儿的考虑,对于孙儿派出去的锦衣卫他也没有过问,他知道他的孙儿做事有分寸,就算出了什么乱子他也有能力给孙儿善后,只要孙儿有所成长就好。

    就像那孔氏之事,老朱知道小朱有些小动作但是也没有过问、干涉。

    小朱见老朱没有出言打断就继续了下去:

    孙儿从高丽上代国王说起。

    上代高丽王名王颛,蒙古名伯颜帖木儿,少年时曾入蒙元为质10年,娶元宗室女。后趁元末动乱,铲除国内亲元势力。此人倒也有些抱负,对外趁机扩张领土,对内积极改革变法。然而此人志大才疏,又接连遭逢倭寇之患、红巾军东征和崔濡率元军奉德兴君入侵高丽,一切化为泡影,后又任用一个辛旽的和尚进行改革,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又后杀辛旽,但是并未缓解矛盾,最终王颛也死于宦官侍卫之手。

    朱元璋自言自语道:“倒也有心抱负,只是欠缺手段。”

    现任国王王禑,不过此人地位不稳固,一说是先高丽王之子,一说是权臣辛旽之子而被先高丽王冒认为己子,这个流言一直没有停止过。

    洪武七年先高丽王被杀后,由于王禑年幼且身世不明,明德太后及侍中庆复兴都打算在宗室中另择一人为王。北元则在高丽内部亲元派的策应下,欲立在北元境内的沈王脱脱不花为新任高丽国王。在这种情况下,守侍中李仁任在都堂会议上坚持立王禑为王。

    洪武十年二月,王禑获北元册封为征东行省左丞相、高丽国王,高丽开始使用北元宣光年号,并遣使谢恩。洪武十一年,北元昭宗去世,祖父也放还了高丽被扣使节,高丽便恢复使用洪武年号。

    听到此处朱元璋顿时跳起,大声咆哮道:“这高丽真是胆大包天,来人,把毛骧叫来,俺要诛那礼部官员九族,欺君罔上,实在是欺君罔上!俺的年号也是那弹丸小国想用就用,想不用就不用的。”

    不一会儿,毛骧火急火燎的进入殿内叩首行礼,但是老朱并未让其起身,而是来到毛骧跟前狠狠将其踹飞,大声骂道:“狗东西,俺要汝等锦衣卫何用?”

    毛骧虽不明缘由,但是只能跪倒在地,狠狠磕头,并直言万死。不一会儿,额头处已是一片鲜红。

    朱允熥见差不多了,求情道:“皇祖父,毛骧掌管锦衣卫,公务繁忙,这高丽乃弹丸小国,一时不察也情有可原,请祖父宽宥一二。”

    随即朱允熥也将高丽首鼠两端的事情和毛骧说了一遍,毛骧越听越害怕,听完已是浑身发抖,又开始重重的磕起头来。毛骧知道这件事让皇上闹出了天大的笑话,皇帝杀了他,他也不冤枉。

    朱允熥又劝道:“还请皇祖父看在毛骧往日的功劳上,饶了他这一次吧。这些年毛骧身上的担子也确实是重了点。”

    朱元璋还是不解气,但是因为孙儿求情,也不得不说道:“起来吧,要不是皇孙给你求情,俺一定将你这厮抽筋扒皮。”

    接着冰冷的吩咐道:“礼部主办此事者夷三族,协办者满门抄斩,其余涉及此事者全部问斩,全家流放。你下去后也去领20大板,记住了给俺狠狠地打。”

    毛骧连忙跪下:“臣谢陛下隆恩,臣立刻去办。”

    朱允熥略微思索后,补充道:“皇祖父,究其原因还是锦衣卫工作太多了,精力分散,孙臣建议将内外刑狱从锦衣卫职责中废除,交由法司处理。”

    老朱思索了片刻,便对毛骧说道:“你这厮还不按皇孙吩咐的去办。”

    毛骧赶忙又磕头谢恩,同时心怀感激的看着朱允熥,他知道今天要不是皇孙求情,他也逃不了干系。被拿去了一点权利也算是有所惩戒了,这一关算是过去了。

    随即毛骧逃似的离开了武英殿,走出武英殿后,毛骧的眼中透出一股冰冷的杀气,他要把今天所有的郁闷都发泄到那些犯官身上。今天之所以会如此狼狈全是拜那些犯官所赐,皇帝只说了杀头、流放,又没说抓进去的时候不能打,只要砍头、流放的时候不是尸体就行了。

    武英殿内

    老朱还在平复自己的心情。

    朱标此时充满责备的对小朱说道:“知道这么大的事情,还瞒着俺们两个。”

    老朱则是宠溺的说着:“允熥啊,以后这种事情知道了就该和祖父说。老大,你说话也别那么严厉,今天要是没有允熥,俺们两个还被那帮当官的蒙在鼓里。”

    小朱回道:“祖父,爹爹息怒。孙儿之所以没有禀告,只是孙儿觉得这种弹丸小国,孙儿用大势压过去,为祖父出气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实在没必要让祖父动气。恕孙儿狂妄,这种内部乱成一团的小国,孙儿随随便便就能玩弄于股掌之间。”

    朱标问道:“你想拿高丽练手?”

    老朱也说道:“好好好,这高丽小国首鼠两端,俺孙儿拿他练手也是他们的福气。不过孙儿,高丽弹丸之国,不毛之地切不可妄动刀兵。”

    朱允熥玩笑的问道:“祖父,弹丸之国,不毛之地怕也是那群腐儒和您说的吧。实际上他们根本不知道高丽的情况,却只是夸夸其谈,甚至还能给祖父引经据典。就说那高丽首鼠两端之事,孙儿敢断言礼部官员从未想去了解高丽国内情况,只知道劝祖父要有上国风范。孙儿只想说,对四夷之地,孙儿不会穷兵黩武,但是若有利可图那就不好说了。就像那倭国,锦衣卫传回来的消息就说倭国多金银矿,只是数量还未探明。但是这件事情那群朝中腐儒有几人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唐时读书人行走四方,汉时读书人更是积极对外开拓,孙儿想说现在的儒家根烂了,所以孙儿才想重塑儒家。当然我们还是回到高丽这个话题吧。”

    老朱说道:“好,孙儿有这些计较俺心里高兴。那倭国之事一会你也和俺说说吧。”

    小朱自无不可,只是心中叹了一声,洪武二年放回来的两个倒霉蛋要是没死的话,恐怕起步就是全家流放了。不过小朱也不会可怜他们,虽说是被关了三个月,但是连倭国的基本情况都没弄清楚,杀了也就杀了。

    小朱继续给老朱、大朱科普起了刚刚被暴怒的老朱打断的朝鲜历史。

    现在的高丽,权臣之间相互攻讦,王禑甚至连自己的乳母都无法保护。

    若是此时祖父遣使,先是叱责其首鼠两端,当然这个叱责把握尺度,不要过度刺激王禑,此人像其父,也是个志大才疏之辈,更是年轻气盛,若是刺激过度,孙儿怕他有什么过激的反应。俺们暂时还是以征辽东、蒙元为主。

    而后向其言明只要其能够派兵进攻辽东,向天下人证明其和元庭决裂之心,祖父便可为其册封,并赐其父谥号。

    告诉王禑,只要助大明收复辽东,我们可以对高丽朝堂说:高丽王王禑忠于大明,如果高丽局势混乱,必要时我们会出兵帮助王禑稳定局势。

    目前孙儿已经做了多手准备,锦衣卫那里已经开始收买高丽大臣、士绅。

    林坚味、廉兴邦此等贪图之辈虽说高丽国内名声很臭,但是还是可以对其进行拉拢,许其好处。让其我大明摇旗呐喊,而且此二人乃是李仁任的党羽。

    这李仁任因拥立王禑而专擅国政。贪污腐败,兼并土地,高丽上下的不满李仁任者甚多。但有从龙之功,王禑对这些不法之事也并未深究。高丽首鼠两端,也是此人的手笔,不过话说回来对于稳固王禑地位,此人还真是出力颇多。

    崔莹此人,虽然为官清廉,但夜郎自大,看不清天下大势,又为王禑所信任,恬居宰辅之位,他日王氏高丽恐亡于此人之手。

    孙儿也物色了一个野心勃勃又有点能力的人。此人名为李成桂出自全州李氏,至正十六年与其父帮助先高丽王夺取双城总管府后归附高丽,后来与蒙元、红巾军、倭寇、女真等势力作战,战功显赫,不断获得提拔。辽东纳哈出正是此人的踏脚石,李成桂屡败纳哈出让其在高丽获得了很大的名望。

    孙儿观李成桂此人野心颇大,高丽好儒学,此人也以儒将示人。子女又多与权贵大族联姻,此人又亲近名流,若放任不管他日夺王氏高丽者必此人。

    老朱想了想,问道:“允熥你是想扶持此人?”

    小朱没有从正面回答老朱的问题,而是问道:“祖父觉得叔父们是愿意在大明做一藩王,还是在高丽占据一隅做个国王?”

    朱标插话道:“允熥,这蒙元也没彻底征服高丽啊。”

    小朱只能继续介绍道:

    高丽最早也是汉人建立并统治,最早也箕子朝鲜,后又有卫氏朝鲜,此两朝皆为汉人所立,所以并非是没有先例。

    另外高丽之国,华夏弱势就侵扰东北,妄图开疆。中原强势就称臣纳贡,俯首帖耳。

    高丽虽对外称王国,对我历代中原王朝称臣纳贡,但是在内却是天子做派,一应用度,朝廷机构皆同中原。号称“小中华”。

    此国不但野心勃勃而且奴性十足,典型的吃软不吃硬,蒙元统治下他们的国王甚至不敢对蒙元国王大声说话,朝中大臣亦多有去蒙元求学。

    如那名儒李穑早年留学蒙元朝国子监三年,深受程朱理学熏陶。其后在高丽考中状元,又在元朝考中进士,曾供职于元朝翰林院,至正十六年回国。

    老朱听着孙儿说的头头是道,对那高丽情况了如指掌,倒是期待起来了,问道:“那你说说你打算怎么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