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第七十四章 秦王改封

    平定了王城乱局之后,在李济的指引下,张赫又去清剿了谋反的大臣。

    权近、李崇仁、禹玄宝等20几名高丽大臣均被张赫灭门,张赫在收到蒋开密令之后,直接帮助高丽抄家这群反贼。

    三日后,心满意足的张赫带着满载而归的明军开赴城外,大家脸上无不洋溢着笑容。

    到了城外二十里处,张赫安营扎寨,同时清点收获,让明军将士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蒋开宣布大家只需要将收获的七成上缴即可,将士们闻言欣喜若狂,更是山呼万岁。

    后续这个消息随着明军人员的流动,渐渐在军中流传开来。

    剩下的七成有一半充入了官员们的奖金池,自然没有几个官员会出来特立独行。

    几年后大明士兵一个个化身和平使者,每天想着的就是去全世界维护和平。

    开京城内,林坚味等人早已控制了局面,王禑也被他们软禁了起来。

    几日后,李成桂带着200骑兵疾驰而来。同日下午,曹敏修带着300人也赶了回来。

    第二日,朝会上。

    李成桂等人言昔日明德太后反对王禑继位,说此人并非先恭愍王之子,因此要求废其为庶人,并改名辛禑,同时拥立王瑶为新王。

    此前林坚味早已诛杀了一帮奸佞之徒,此时正义感爆棚的大臣们不但无人反对,更是一个个积极发言,痛骂辛禑和崔莹。

    林坚味更是直接发难,言李仁任拥立辛禑图谋不轨。众人也是枪口一致,达成了清算李仁任及其家族的共识。

    在商定王瑶为新国王后,李成桂等人直接把他请上了王位,至于辛禑则是直接被放逐到了江华岛。

    至于剩下的崔莹党羽,如崔莹外甥大护军金伫和大护军副令郑得厚也被诛杀。

    开京总算是稳定了下来。

    几日后,高丽不但全额赔付了大明商人的物质损失,更是赔偿了丰厚的精神损失费。

    商人们知道是大明军队保护了他们,国家认同感自然是一路飙升。

    之后高丽王王瑶接见了大明驻高丽大使,颁布了更为宽松的法案,给予大明人更大的优惠。更是通过了领事裁判权,之后大明人在高丽犯事,由大明驻高丽使馆全权处理。

    因为担心自身安全问题,同意承担大明所有驻军开支,希望大明能够在开京驻军维稳。

    同意大明恢复旧土,承认了大明划分的新疆域。

    大使十分开心,表示已经感受到了王瑶的友善,大明是不会亏待朋友的,他会尽快奏明朝廷,册封王瑶。

    王瑶正式向大明递上了国书,对于全罗道问题,王瑶更是言辞恳切的请求洪武皇帝,希望大明感念苍生,接受全罗道之地。更言全罗道在唐时就是中原领土,之前由于中原动乱,高丽只是代中原管理而已。

    一月后,大使的奏疏和王瑶的国书同时呈到了老朱御前。

    老朱同意了大使和王瑶的所奏诸事。

    对于王瑶维护两国友谊的举动更是大为赞赏,不但册封王瑶,并且对此次平定高丽内乱的明军,以及林坚味等高丽大臣皆有封赏。

    至于全罗道问题,老朱最后也只能顺应民意,改全罗道为熊津府,将秦王朱樉改封熊津。

    由于封地在海外,老朱更是大手一挥,将熊津基本弄成了一个独立王国,秦王不但只需上缴3成税赋,更是可以自行安排熊津府的一应官员,所有高丽的大明驻军以及安东都督府均受秦王节制。至于秦王三卫,愿意追随秦王的迁往熊津,不愿意的就地并入附近卫所。

    由于明军在开京的事迹已经流传开来,秦王三卫大部分都愿意跟随秦王前往熊津。

    此时,从北方归来后一直在应天养病的朱樉,毫无意外的发生了医学奇迹,在老朱交待完之后,就满血复活带着邓氏赶往高丽。

    老朱又封秦王为高丽总督,节制高丽一切军政。

    秦王府的其他人员自会由老朱安排入熊津。

    陕西这边,老朱命徐允恭为陕甘总督,节制西北军政,坐镇西安。

    鸿胪寺也受到了老朱的嘉奖。

    由倭国返回后暂代鸿胪寺卿的黄淮被正式扶正,鸿胪寺也被正式更名为外交部,黄淮升任尚书。

    秦王等人当天就出发,走水路沿运河一路北上,至天津换乘宝船出海,驶向高丽。

    当朱樉到达高丽后,王瑶自是在码头亲自迎接,见到朱樉更是行了标准的臣下之礼。

    来到王城后,朱樉正式宣读了诏书,册封王瑶为高丽王,并且追封定原府院君王钧为仁孝王。

    接下来就是对高丽众功臣的封赏,李成桂由于此前就已受封国公,此次并未加封,但是封其幼子李芳硕为海州侯。不过正式封李成桂为双城都指挥使司都督,五子李芳远为都督佥事。

    林坚味则是受封尚国公,高丽监国,总理大臣。李济为晋州侯,廉兴邦为东京侯,二人协助林坚味共同辅政。

    曹敏修为杨国公,都督同知。

    还有十几个大臣受封伯爵,这些忠心的大臣自是十分开心。

    大明为了帮助高丽稳定局势,也为了保护高丽安全,设立安东都督府,由航海侯张赫兼任都督,高丽国军队也归安东都护府节制,并且派兵5000驻守开京,保护高丽王室安全。

    对于大明的周道安排,高丽朝堂当然是感激涕零,为了不增加宗主国的负担,高丽表示会承担大明驻军的全部开销,并且划出一大片土地作为大明军屯。

    之后几日,秦王则在开京受到了太上王一样的待遇。

    王瑶不但以臣下自居,更是请秦王劳心帮助属国维护朝堂稳定。

    理所当然的,这几日的高丽朝会,是由坐在王座上的朱樉主持,王瑶则是站在下首听政学习。

    之后老朱的赐婚诏书也到了高丽,定城君王奭被赐婚,娶了老朱的一个女儿,王瑶更是感激涕零。

    至于说将来高丽的国事多决于秦王,高丽上下表示,那是秦王为了高丽国事不辞辛劳。

    高丽国王每年更会在春节和秦王生日之时,带着重礼前往全州,拜访为了高丽殚精竭虑的秦王殿下。

    稳定高丽局势之后,朱樉也带兵南下,来到了大明故土熊津府。

    熊津府的士绅代表们更是在一路欢迎朱樉,更是一个个请求秦王恢复汉字、汉法。

    对于这些加强自己统治的举措朱樉自然同意。

    之后朱樉迅速平定了熊津府的零星的叛乱,并且推行全面汉化改革。

    底层民众由于享受了切实的好处,则是慢慢接受了自己成为大明人的现实。

    朱樉更是加强了同倭国的贸易,使得熊津府迅速富庶起来。

    之后几年朱樉一直经略熊津府,甚至后续还得到了九州的部分领土。

    秦藩逐渐在高丽、倭国两地开枝散叶,兴旺起来。

    收到朱樉的回报,在应天城的老朱十分开心,不但恢复了元朝时的辽东领土,更是重新夺回了故土熊津。

    付出的代价更是微乎其微,老朱也真正认同了小朱的这种扩张方式。

    令老朱头疼的就是几个小儿子的封地问题了,原本老朱早就计划让几个小儿子作为塞王守护大明。

    但是由于朱樉的事情,老朱现在想把老三、老四这两个亲儿子封到南洋、倭国,让他们能够以半独立的性质存在。

    通过朱樉那发出亮光的眼神,老朱彻底明白对于他那几个有抱负的儿子,在大明当一个藩王,哪有去外面当一个国王快活自在。

    至于老五,老朱想着将来留个遗诏,把孙子朱有燉改封到海外去就行。

    对于其他儿子,老朱虽说不会像亲儿子那么溺爱,但是还是尽量让他们和亲儿子的差距别太大,因此开始重新思考儿子们的出路问题。

    小朱自然不会去管老朱的烦心事,自有朱标陪他一起消耗脑细胞。

    小朱此刻在琢磨明年去凤阳的时候做些什么。

    因为朱标的北征,小朱的受封肯定被耽误了,不过小朱毫不在意,小朱觉得晚两年受封,换了镇北大将军的军功,他肯定血赚。

    洪武二十年,对于朝中的大臣来说属实是难得的好年景,明军在北方节节胜利不说,年底更是在高丽攫取了大量的利益。

    特别是高丽那边传来的优待政策,让整个大明都陷入了疯狂之中,大臣们就等着皇帝一声令下,他们这些大明忠臣就能为了陛下赴汤蹈火。

    到了洪武二十年年底的时候,今年的绩效奖金也是按时发放。

    由于今年领土大幅度扩张,以及外贸攫取的巨大利益,官员的奖金竟然比去年翻了一倍还多,拿到奖金的官员们更是对太子殿下感激涕零。

    而且今年,皇帝给每位官员多发了一支高丽参,五品以上官员更是一人多发了一斗占城国进贡的大米,五品及五品以下则是半斗。

    洪武二十一年悄然到来,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国宾区驻扎着大量的外国使臣,元旦之时也纷纷拜见皇帝,请安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