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第八十八章 朱棡北进

    整个战役得益于精良的装备,明军仅仅付出了不到3000人的伤亡。

    扎木苏虽说阵亡了2000部众,但是对于已经深刻了解明军政策的扎木苏来说,在战场上阵亡不但是他们东海女真的英雄,更是为部落带去了大量的抚恤金。

    后续当小朱按约如数提供了赏赐和抚恤之后,大喜过望的扎木苏主动请缨,亲自回到东海女真,为大明招募大量的索伦兵。甚至周边的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喀尔喀蒙古听到消息后,也有大量人员响应明军的招募。

    后续蓝玉带着俘获的蒙古部众南返,至于有没有蒙古人不想南迁的,蓝玉表示所有活着的蒙古人都希望来到汉地。

    蓝玉率军路过了哈密地区。

    知道明军大胜的兀纳失里直接出城相迎,但是兀纳失里没有想到蓝玉当场翻脸。

    拿出了各种哈密诸部暗通阔阔帖木儿的证据,蓝玉表示只是带着诸位贵族去西京和太孙解释清楚,大明是尊重每个朋友的。

    正在此时,金山侯濮英带着金吾师来到哈密接应蓝玉。

    听完蓝玉的叙述,濮英则是暂时接管了哈密地区,同时张贴安民告示,表示诸位贵族只是去西京解释清楚此事,今后的哈密地区还是以羁縻卫所的形式,由当地贵族“自治”。

    在荷枪实弹的明军面前,哈密周边部落也迅速相信了濮英所言。

    蓝玉带着大量的俘虏会同解释情况的哈密诸部蒙古贵族,以及凯旋之师沿着河西走廊返回西安。

    小朱出城30里迎接蓝玉凯旋。

    后续老朱知道蓝玉大胜的消息,由于是为小朱办事,此次封赏特别大方,不但加封蓝玉为凉国公,而且封刘真为张掖伯,濮英为武威伯,扎木苏为索伦伯。

    至于安置此次阔阔帖木儿部俘虏的事宜,老朱也下达了方案,这方面肯定不需要现在的小朱操心,他只需要从中学习就行。

    视线转向印度

    随着郑和的庞大舰队在科钦靠岸,郑和不但带来了大量南洋劳工,帮助朱棡建设王府,更是带去了以倭人为首的4万军队,朱棡随着郑和的到来,开始自己的印度攻略。

    郑和到来之前,朱棡在不断的“帮助”毗奢耶那伽罗稳定地方,解决不遵号令的地方贵族。

    近一年的攻略朱棡为大明征服了芒伽罗到班加罗尔一线的大片土地。

    洪武皇帝则是下诏设立班加罗尔行都指挥使司,受印度总督节制。

    郑和到来以后,朱棡的目光放到了北方的果阿地区,朱棡也在打算将自己的王府搬去果阿。

    此时,晋王府内

    朱棡同普定侯陈桓,全宁侯孙恪,和刚刚到达的郑和以及新晋敕封的震海伯村上允吉谋划着进军事宜。

    朱棡安排起来:“普定侯,此次需要你坐镇班加罗尔,安定后方。毗奢耶那伽罗虽说早已臣服,但是不可不防,这帮四夷之人不可全信。”

    陈桓虽说对于没能前去征服果阿有所遗憾,但也知道班加罗尔的重要性,因此答应道:“末将领命,不过末将建议将班加罗尔招募的天竺卫带去果阿,让郑公公带来的3000倭人驻守。”

    朱棡思索片刻后同意道:“普定侯言之有理,这样更为稳妥。”

    此时作为新大明人的村上允吉自然向朱棡表起了忠心:“晋王殿下,那些倭人虽说野蛮,不遵王化,但是作战是极其勇猛的。这印度人俺之前也听说过,打仗不行,以后不如让他们好好去种地,听说这恒河-印度河平原有大片可耕种土地。”

    朱棡虽说打心眼里瞧不上村上家,但是他也明白自己父皇这么做的原因何在,也回道:“震海伯说的没错,不过管理倭人这件事还需要多多费心。我倒是觉得多留点倭人在印度确实是好事,至少作战是勇猛的,立下军功以后也能赐予大明人的身份。”

    村上允吉谄媚道:“犬子村上忠国可以留下来管理倭人。”

    “本王有一义女,年龄倒与汝子相仿,不如结个亲家如何?虽说是本王义女,但是其父是之前在印度阵亡的忠烈之后,家风甚好,而且父皇已经敕封其为县主。”

    村上允吉直接跪下来磕头谢恩:“小臣幸得陛下天恩浩荡,不但赐了苗字,又成了明人,后又有陛下封爵,今犬子能高攀晋王实乃小臣全家几辈子修来的福分,臣替犬子谢晋王厚恩。犬子今后在印度当为殿下,为大明效犬马之劳。”

    后面,朱棡等人又制定了详细的进军路线,由朱棡率领郑和水师北上从水陆攻击果阿。

    陆路由全宁侯孙恪领军2万沿德干高原北上。

    长期呆在北方的朱棡对于印度南部炎热的气候早已是苦不堪言,因此占领果阿,将他的晋王府搬往果阿,早就是蓄谋已久之事,甚至朱棡还计划将来继续北进,把王府迁往更北部的孟买甚至是卡拉奇。

    几日后,朱棡坐着郑和的船队正式启航。

    此次出征不同于以往之处在于武勋们开设的10几家公司也招募了近1万人随行。

    以后的行动就较为顺利,根本不需要明军出手,战五渣般存在的三哥,面对悍勇的倭人毫无还手之力。

    水陆方面,几天后,来到果阿海岸的郑和直接下令舰炮齐射,将大半的果阿城直接炸成了废墟。

    之后2万印度军和1万倭军登陆,大明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减少战争造成的伤亡,并未停止炮火轰炸。

    不到一个时辰,残破的果阿城就被顺利攻克。

    之后村上允吉带着印度军和倭军沿岸扫荡,不出半月明军彻底占领了果阿地区。

    整个战役过程,明军除了水土不服死了数十人外,并无战斗减员,倭军装备毕竟也算相对精良,仅仅死了不过3000之数,至于印度军,由于缺乏统计,可能死了3万也可能是5万,反正这种小事无需在意。

    至于说倭军路过各处化了点缘,朱棡也只是尽快制止,并且“流放”了那群凶狠的倭人,当地百姓对于菩萨心肠的朱棡肯定是感恩戴德的。

    大明的公司就迅速跟进,开始把果阿建设成了一座明式风格的城市。

    武勋们的公司则是继续向北前去探索,现在的大明人都热爱探索,热爱和平,这种人尽皆知的事情不需多言。

    陆路方面,跟随孙恪的5000女真兵直接击溃了巴赫曼尼派来的5万大军,之后更是由于朱棡此时已经顺利的占领了果阿,因此率军洗劫了巴赫曼尼西部。年前孙恪也率军返回了果阿,至于一些抓来的劳工,则是被送去了南洋、大明等处让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十一月的时候,郑和的舰队早已离开继续西进,朱棡则是没有急于北进扩张,而是开始经营起了果阿地区。

    不过由于四分五裂,加上三哥堪忧的战斗力,之后一年内,因为女真人、蒙古人、倭人的屡次违背军令,朱棡还是征服了达波尔、科尔哈普尔和德林加纳等印度教王公统治的小邦。

    大明的公司则是借助海运的便利性,在更北边的沿岸建立了一些桥头堡。

    得知此事的德里苏丹纳西尔丁·穆罕默德竟然遣使拜访了朱棡,希望能够和朱棡联手一起对付残暴的巴赫曼尼。

    热爱和平的朱棡表示巴赫曼尼确实太过于残暴了,但是奈何刚刚经历了大战的他元气大伤,并无力东进德干高原。

    最后为了不忍心德里人民受到巴赫曼尼的欺负,朱棡在得到了大量的粮食等物资后,为德里人民提供了一万套甲胄,帮助他们抵御巴赫曼尼的入侵。

    之后巴赫曼尼、毗奢耶那伽罗也纷纷遣使,都说自己的邻居非常残暴,希望朱棡主持正义。

    朱棡都用差不多的话语回复两边,并且达成了各自一万套的军备交易。

    之后德里、巴赫曼尼、毗奢耶那伽罗也分别遣使入应天进行朝贡。

    热爱和平的大明理所当然了接受了各地的朝贡。

    年前马尔瓦总督迪拉瓦尔汗带着厚重的贺礼亲自来到果阿,庆祝晋王迁居。

    迪拉瓦尔汗更是向晋王声泪俱下的控诉德里的残暴统治,自诩为印度拯救者的朱棡表示,大明尊重所有国家,更尊重当地人民自己的选择。大明不会轻易干涉他国内政,并且热爱和平,喜欢解救苦难人民的朱棡更是被迪拉瓦尔汗的诚意所感动,临行前以一个非常优惠的朋友价提供给了马尔瓦人民两万套制式甲胄。

    迪拉瓦尔汗更是表示独立后会成为大明的臣属,会为了晋王鞠躬尽瘁。

    之后德里的章普尔总督沙尔吉也遣心腹入果阿,朱棡又做出了对马尔瓦相似的回复。

    后续的德里苏丹国则是热闹非凡,马尔瓦在第二年独立,同年章普尔也早于历史宣告独立。

    朱棡则是继续蚕食着印度南部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巴赫曼尼和信奉印度教的毗奢耶那伽罗未来两年内更是战乱不断。

    朱棡为了维护整个印度的和平与稳定,后续也不得不频频派兵保护印度人民,甚至不得不帮助印度人民管理一些城市。

    印度之事就在这样的基调中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