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第一百零七章 大婚始

    小朱同学不但体会到了万恶的包办婚姻,更是连还没出生的儿子的名字都被取好了。

    之后老朱和马皇后则是研究起了小朱嫡子们的名字,由于朱标和常氏有两个嫡子,因此要青出于蓝的小朱,至少得有三个嫡子。

    至于名字,经过一家人长时间的商议,最终确定为文圭、文均、文圳。

    文奎、文坤这种不吉利的名字,兄友弟恭的小朱肯定送给了朱允炆的儿子。

    讨论完名字以后,马皇后又开始发话:“重八,俺觉得允熥大婚,有些规矩也可以破例,俺想着俺孙媳妇就戴九树九翚四凤冠。这婚姻大事就这么一回,俺觉得孙儿的大婚礼节就按天子嫁娶来,你觉得怎么样。”

    朱标对此倒是无所谓,毕竟常氏已经不在了,吕氏只是扶正的,论起将来的地位,吕氏甚至还不如小朱即将明媒正娶的徐妙锦。所以也应道:“爹,娶妻就一次,俺觉得娘说的不错。”

    溺爱孙子的老朱肯定没有意见,此时小朱也进言道:“祖父,俺觉得就普天同庆吧,民间的嫁娶俺们也别管的太严了,女子戴凤冠之事,俺觉得俺们就睁一眼闭一眼好了。”

    马皇后想了想也说道:“重八,俺觉得允熥说的有道理,这事后面让俺孙媳妇提出来,俺下道懿旨就行了,也不用那么正式,民间最重的就是红白之事,特别是这红事,俺觉得就别管太紧了。”

    老朱和朱标想了想也就同意了马皇后的做法,让太孙和太孙妃赚名声的事情,他们乐见其成。

    “祖父俺想着兄弟姐妹们一起乐一乐,到了年纪的该封郡王、郡主的俺们都给封了吧。”

    老朱对此毫无意义:“好,明个朝会上你提出来,俺到时候让礼部和宗人府去议封号就行了。允炆、高炽、有燉几个,等你大婚完成后也都该赐婚了,老大这方面你考虑好了吗?”

    朱标回道:“爹,允炆那边下面人说马全之女贤惠,俺也让吕氏去看了,就她了。高炽那边俺也去信问老四了,他说相模卫指挥使张麒之女颇有贤名,俺也打听了,在女子学堂确实也是出类拔萃的,俺觉得这门婚事也挺好。有燉这边俺也去问了女子学堂的祭酒,兵马指挥吕贵之女颇为贤惠。”

    老朱也没有异议:“就这样吧,俺觉得允熥想出来的女子学堂挺好的,以后皇室嫁娶要把学堂表现作为一个评估环节,允熥后续的几个侧妃你也要多多留意,俺想着一个侧妃要出自文官家庭,最好是江北的;至于另一个俺觉得从伯爵、指挥使人家找一个,门第不要太高也别太低,不要是淮西人。”

    朱标没有异议,拉拢人心这方面老朱肯定是专业的。

    小朱也趁机提议道:“俺觉得后宫不如设贵妃,贵妃不超过4人,地位仅次于皇后。”

    马皇后也同意道:“俺觉得允熥说的有道理,俺这些年身子也大不如前了,宁妃、惠妃帮了俺不少忙,你给她们一人一个贵妃,以后也名正言顺。俺会和她们说这是俺孙儿的意思,大婚了后宫也喜庆点。”

    老朱想了想好像明白了孙儿的盘算,直接同意了。

    朱标则是富有深意的看了眼小朱。

    小朱理直气壮,在维护自己地位这件事上,小朱觉得自己肯定是占理的。朱标因为前些年的嫡庶论,也默许了小朱的盘算。

    老朱最后说道:“允熥,大婚之后你带着俺孙媳妇回趟凤阳,你们亲自去给列祖列宗报喜。”

    小朱觉得还不够,补充道:“祖父,俺觉得不止是凤阳,盱眙和宿州俺和媳妇也得去。”

    老朱连忙同意:“对,岳父那也得去报喜,当去。”

    马皇后也十分欣慰:“俺就觉得孙儿最贴心,你和老大就没想到过。”

    朱标说道:“俺觉得允熥就是想着借机巡视直隶和安徽了。”

    老朱此时也转移仇恨:“妹子,以后还是俺和你过日子。你看儿子们哪个记得你,不说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就没主动想过要回来,老五虽说每次都吵着要回来,他就是想去医学院和太医院,这皇宫他都不想进来。”

    马皇后此时也来气:“俺看着那几个不孝子就来气,不回来也是好事。”

    朱标肯定要为几个弟弟说点好话:“娘,老二这次送来了大人参和大珍珠,老三送来了上好的翡翠,老四有上好的茶具、屏风呈上。老五这些年在编写《救荒本草》,也是能救济百姓的好东西。”

    提到小儿子老朱显然一肚子气:“上次私回凤阳俺是处罚轻了,上半年的时候,还有人假传圣旨召他入京。”

    小朱和朱标此时则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假装什么都不知道。

    对于自己五叔作死本领有绝对自信的小朱,手里还有几张在西北没用掉的空白圣旨,就是专门给他五叔准备的。

    不过小朱还是建言道:“祖父,孙儿听说周王府长史王翰有离间天家亲情之嫌,近年来王翰常与人言周王素有异志,他数次劝谏。五叔醉心医学,之前受罚去云南之时也是研究各种菌类是否可以食用,甚至祖父准其返回封国还迟迟不归,天下藩王皆可能有反心,唯独五叔不会。”

    小朱知道历史上,他的五叔就是被长史和大孝子告发的,好儿子他肯定暂时没办法,但是长史索性直接处理了。

    一个醉心医学,做事放荡不羁的亲王要造反,小朱觉得没有比这个更扯淡的事情了。

    不过小朱也能理解历史上的大聪明哥哥,作为庶子的他,根据皇明祖训甚至说继承顺位还不如燕王、周王两个老朱嫡子。

    老朱则是愤恨的说道:“老大,吩咐蒋瓛去处理这件事情,另外和老五说一声,这是太孙帮了他。”

    朱标肯定照办。

    商量完成后一家人各自散去。

    后续信国公汤和,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也陆续回朝,众武勋羡慕不已,这个时候被召回应天的肯定在太孙的大婚典礼上有戏份。

    诸位国公返京后不久,纳徽也正式开始,李景隆成为纳徽使者,前往魏国公府,信国公汤晟作为辅官。

    后续礼部呈上占卜结果,言洪武二十八年二月初七乃是良辰吉日。

    洪武皇帝正式下达诏书,赐下婚期。

    洪武二十八年的春节,因为即将到来的太孙大婚而显得较为平淡。不过魏国公府、开平王府肯定被赐下了大量的恩赏。

    因为太孙即将到来的大婚,今年的官员则是收到了一笔专门的赏赐,这些忠心的官员对于太孙感激涕零。

    正月的时候,皇帝下诏,令信国公汤和主持婚礼,曹国公李文忠辅之。宋国公冯胜为亲迎大使,颖国公傅友德辅之。

    在凤阳养老的各位勋贵,带上家里从南洋、印度等地种出来的土特产陆续前往凤阳。这次一个个都是下了血本,不仅是要感谢太孙指了一条康庄大道,更明白这些生意想要长久还需太孙照拂。

    同时还准备了几份“薄礼”,除了照常进献给皇帝、皇后、太子的,魏国公和开平王府的贺礼也准备在内。

    这几日,魏国公徐达一改往日的谨小慎微,开始在应天大摆宴席,魏国公府的仆人也在应天屡有不法行为,皇帝下旨“斥责”了徐达。

    对于诸位老弟兄的送礼,徐达照单全收,至于文官、武官的送礼徐达则是一概不收。几天后众人也是全部反应了过来,后面只有武勋前去送礼。

    开平王府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二月初三,皇帝开始了为期三天的斋戒,诸位公忠体国的臣子肯定纷纷效法。

    二月初六

    相关官员在魏国公府大门外搭设皇太孙临时的围帐,围帐朝南,太孙府官员的围帐设在南边,东西相向。

    朝中、宫中也是开始了忙碌的准备。

    今日皇帝、太子、太孙以及众官员穿着隆重的祭服。

    之前已经在奉天殿祭祀完了天地,小朱按部就班的来到了奉先殿,准备祭祀祖宗。

    此时宗室、勋贵和朝臣早已就位。

    在李文忠的引导下,小朱到了丹陛前行郑重的四拜礼。

    在官员的辅助下,整个祭祀过程有板有眼。

    今天的洪武皇帝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官员们则是一阵恍惚,他们第一次见到皇帝能够笑的这么开心,这么真诚。

    此时老朱满意的开头道:“往迎尔相,承我宗事,勖帅以敬。”

    小朱则是手捧大圭,庄重的答道:“臣朱允熥谨奉制旨。”

    “礼毕!”

    随着这一声声响,再次向祖宗行了四拜礼之后,皇帝和太子各自离去。

    小朱今天开始则是住到了在东门修建的慈庆宫。

    回宫之时李进忠早就安排妥当了一切,小朱知道明天还有一个漫长的婚礼过程,所以回到宫殿的他,在看完一些急报后,直接去后殿安寝。

    此时的魏国公府上,贾氏和徐妙锦肯定是睡不着的,不过知道轻重的她们也是早早闭目养神,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总归算是休息了。

    第二日天还没亮,小朱就被李进忠叫了起来,他的大婚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