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第一百一十六章 密告

    徐辉祖的进军还要一些时间,这段时间的中亚则是整个世界的焦点,无论是崛起的奥斯曼,还是如日中天的帖木儿帝国。

    巴耶塞特一世已经在科索沃打爆了塞尔维亚,著名的尼科堡会战也会在一年后开始。

    帖木儿在高加索彻底打爆了脱脱迷失,大明的援助则是有点姗姗来迟,不过脱脱迷失还是好于历史,在勉强抵抗帖木儿的肆虐。黑水人力公司及时的出现在了脱脱迷失面前,5000悍勇的黑水雇佣军甚至帮助脱脱迷失在阿斯特拉罕城下抵挡住了帖木儿大军,只是黑水公司是个讲究人,由于后续脱脱迷失给不出更多的钱了,也只能暂时离开。

    这一年的大明,建设成为了主旋律,新的太平钢铁厂、太原钢铁厂,新的机械加工厂摆脱了对于水力的高度依赖,也是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在全国各地铺开。凤阳到应天的铁路已经开始修建,大量的廉价劳工不用白不用。

    已经开始有人研究起了桥梁,甚至早就有聪明人把钢铁用到了造桥之上,但是这种事情小朱还需要等待一些时日。

    反倒是华北平原之上,年底的时候已经开始了铁路工程,后续的进展更是快于南方的水网地。

    当徐辉祖出征后没几天,老朱也从凤阳返回了应天。

    当天,小朱在武英殿详细的向老朱汇报了这段时间的重要事务。

    有些处理肯定是有所不足的,这些事情的处理还是基于后世的角度出发,有点脱离了大明的实际,不过这些事情都不算严重,之后在老朱的指导下,迅速进行了补救。

    总体上,老朱对于孙儿这次独掌朝政的结果是十分满意的。孙儿犯的错误比他想象中少了太多,而且很多事情的处理上也超出了他的预期。

    特别是对于奏折的规范化,对于无用奏折的申饬,并完善了奏折下发处理的机制。这让老朱也是眼前发亮,这段时间老朱也是苦于大把的时间都浪费在了阅读无用奏折之上,孙儿通过一段时间的整顿,奏折的质量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当皇帝回朝一段时间后,朝臣们也明白了三龙同朝大概的权力划分。

    西南、新疆、海外之地主要是太孙说了算;国内的军政主要是太子做主;皇帝只是在大的方向上进行掌舵。甚至说皇帝请假的次数已经越来越多了,内阁的廷议也是基本在文华殿和华盖殿举行。

    不同于其他时代,现在的官员们不需要考虑站队问题,皇帝、太子、太孙用的都几乎是一套班底。詹徽等阁臣也陆续领了太子和太孙的属官,没有被加衔的官员则是如丧考妣。

    这段时间当然也有很多人都在打听宫内之事,小朱借机开始整顿内官。

    坤宁宫,一家人刚刚吃完饭,马皇后还是拉着徐妙锦嘘寒问暖,自从徐妙锦嫁进来以后,小朱和朱标早已失宠。

    小朱见缝插针,趁机开口道:“祖父、祖母俺这段时间可是听说了,很多人都在窥伺皇宫虚实。”

    马皇后此时也是眼神冷厉:“这段时间俺也处理了不少宫人,甚至有两个多嘴嫔妾俺也处理了。”

    看到发妻投来的眼光,老朱也有点气短:“妹子,这后宫你做主就行,就算是贵妃、妃子你也尽管处理。”

    马皇后也不去理朱重八,只是叹了口气道:“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些时日宫中已经有几十个宫人被处理了,但是还是屡禁不止。”

    小朱开口道:“无非是想知道俺媳妇什么时候有身孕,他们也好算着日子。”

    老朱此时则是杀气腾腾:“你是说那些人是想要觊觎皇家之嗣?”

    小朱很平常的回道:“其中的丰厚回报祖父不可能不知道吧,不说皇后,就是将来女儿能够得宠,那家族的风光值得铤而走险了。况且历史上皇后不是每一次都能诞下龙子,诞下的龙子不是每一个都能长大成人。”

    一家人瞬间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虽说他们知道大部分人只是考虑自己家族的荣华富贵,但是作为天家,老朱和朱标在这方面肯定会用最大的恶意揣测他人。

    老朱问道:“允熥,你既然这么说了,想必是有什么办法了。”

    “祖父,俺觉得要一分为二的来看这件事情。内外勾结,不能只盯着内,还要看好了外。一个巴掌拍不响,内庭之所以敢顶风作案,也是因为外面的人给的太多了。解决这个问题也要双管齐下,第一,对于外庭,要抓典型,杀鸡儆猴,对于刻意打听天家之人,抓出几个严肃处理,不仅要有文官,这次还要有武勋人家,特别是淮西人家。”

    老朱点了点头,同意了小朱的想法。

    此时倒是马皇后轻咳了一声,随后拉着徐妙锦去观星阁看星星去了。

    朱标也不忘提醒道:“你娘在的时候,俺们谈论这种事情她也要回避的,宠媳妇也该有个度。”

    小朱其实有点刻意的培养徐妙锦一些基本的理政能力的盘算,历史上明朝也有不少少年天子,但是除了中层武官出身的张氏以外,其他的太后不是拖后腿的存在已经是谢天谢地,李太后这种能够信任张居正的,在明代已经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存在了。

    不过对于后宫干政这个话题,小朱也不想过多的谈论。

    于是小朱也是点点头,表示自己接受了朱标的教育。朱标也猜得到小朱的盘算,不过也没有点破。

    小朱接着说了下去:“第二,内庭的自查要做到位,孙儿之前提过铜匦,孙儿想着何不弄个信箱,内庭可以不论品级相互举报,对于诬告者严肃处理,但是确有其事者,那么不但处罚犯事者,还要重赏举报人。前期可以做场戏,就和商鞅徙木立信一个道理。”

    老朱想了想说道:“这个法子不错,俺想着也可以让百姓投密信举报不法官员。”

    小朱心里直呼人才,这不就是后世的信访局吗。在制度创造上,小朱一直非常佩服老朱,一个泥腿子出生的人,得天下后可以想出那么多的政策。

    比如大写数字,到了21世纪还能影响人们的生活。

    朱标想了想说道:“阁臣下地方巡视的时候,俺觉得也可以弄个爹说的东西。”

    “老大说的对,俺觉得先看看内庭整治的效果,要是这个密告制度有用,俺觉得以后得专门弄个这类的衙门,监督百官。虽说这些年官员们富足了,但是人的贪心就是填不平,这两年通过各种渠道还是发现了不少贪官,而且这贪污手段也是越来越高明了,监察这块还是需要提高。”

    小朱这方面也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案,不过小朱知道,提高百姓的知识水平,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促进反腐的,于是建议道:“俺觉得普通百姓的基础教育还是需要提高,这段时间识文断字的人越来越多了,那么至少像郭桓这样的手法就没什么空间了,而且对于奸臣后世名声的打击不能停止,要让后世子孙都知道这群鱼肉百姓的奸佞之徒。”

    老朱满不在意的说道:“俺都把这条写进祖训录了,俺觉得不用担心这个。”

    小朱则是内心吐槽:历史上你的大孝孙建文帝,在黄子澄这群人的辅佐下,早就把你的方针改的乱七八糟了。

    小朱还是说道:“俺觉得有些东西不仅要写进组训,还要在制度和法律上落实,俺一直担心人亡政息,俺们几个都在,肯定会沿着祖父的路走下去,但是百年之后谁又能保证呢?历史上人亡政息的例子可是屡见不鲜。”

    老朱在凤阳这段时间也是一直在思考孙儿的一些观点,这会说道:“所以你说要依法治国也是这个原因?以大明律为框架,完善各种法律,之后严格的执行这些律法。”

    “祖父,孙儿也是看秦国当年崛起有感,秦人对于秦法的敬畏可是古之罕见。”

    老朱也没反对,不过考虑到了局限性:“俺觉得要依法治国,首先是要普及基础教育,现在的大明广袤,秦法也是秦国作为一个诸侯国的时候普及的好,国家大了各种问题就多了,就像你前几天说的交通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疆域。俺觉得百姓的文化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法律普及程度,俺觉得这方面还是得一步一步来,先把基础教育做好,不过大明律的教育倒是可以加进去。”

    “祖父俺觉得基础教育中不止是大明律,忠君爱国的思想教育也要从小抓起。”

    老朱也认同道:“俺觉得这个想法好,从小孩的教育就要抓起来,对于各地学堂也要规范起来,学政以后也要是常设官职。老大明个你和内阁议一议。宫里的密告制度俺去落实。”

    当小朱等人谈的差不多了,马皇后也带着徐妙锦回来。

    之后就各自离去。

    第二天,几个信箱就在内庭中立了起来,总管云狗儿也对诸位首领太监、女官训话。

    大家在云狗儿的介绍下,也迅速了解了密告制度。

    几天后,有几个宫女、太监就被人告发并且被坐实勾结外臣,这几个人当着众人的面被直接杖毙,几个告密之人则是受到了奖赏。

    紧接着,几个被查实诬告之人也被当场杖毙。

    内庭众人的心思就此活泛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