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第一百二十九章 税

    西边的胜利还需要时间传到应天,不过这几日的朝堂气压低的可怕。

    根据御史言官的上奏,福建等地出现了严重的逃税现象,不但有各种隐匿的矿产漏缴税赋,更是有很多人偷偷出海,未经朝廷设立的海关,至于说部分人做假账都已经是小事情了。根据计算,光福建一地这几年偷、漏的税赋已经达到数百万两,而且这种现象不光在福建存在,沿海各省,甚至是内地部分省份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并且这些年已经愈演愈烈。

    洪武皇帝得知以后勃然大怒,下令彻查。

    小朱倒是早有预料,财帛动人心,历史上的英宗朝、神宗朝甚至出现了武力抗税的恶性事件。

    武英殿

    此时老朱也没有空去关心孙媳的肚子,发完一通火以后,正在和儿子、孙子商量正事。

    小朱觉得老朱想的过于简单了,这会见到外人已经退下,对老朱进言道:“祖父,俺觉得这件事情必须小心处理。这件事情牵涉的利益面太大了,甚至朝中官员也有不少牵涉其中,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老朱问道:“什么是最坏的打算?”

    “祖父,需要防止有些人铤而走险聚众造反。福建多山地,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地形原因,只是表面臣服于中原王朝而已,实际内部实施自治。而且福建之地多有出海之人,先前的倭患也不得不防。”

    在孙儿的提醒下,老朱显然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说说你的处理方法。”

    小朱发狠道:“祖父,福建最难处理,但是孙儿觉得就该从最难处理的地方下手,俺们不但要处理,还要雷厉风行,给其他地方以警示。”

    朱标此时则是担忧的说道:“这么做,怕是福建要遍地狼烟了,甚至不止是福建,其他地方也会有很大的震动,朝中也会有很多大臣牵涉其中。”

    小朱坚持道:“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如果这件事情在祖父这一朝做不下来,那么以后此现象将成为大明的毒瘤,无法去除。”

    老朱显然很享受被孙子戴高帽,而且内心中也觉得很多事情需要他为子孙扫清障碍,为子孙承担暴君、弑杀的骂名。

    老朱说道:“这件事情俺来处理,现在保儿身体不好,俺让天德去一趟福建,为了他的外孙他也该多出力。”

    小朱内心也是一阵无奈,私底下老朱早就把徐妙锦肚子里的孩子当成了男娃,甚至已经开始为了小孩的满月宴谋划。

    小朱建议道:“祖父,魏国公毕竟是武将,缺乏地方主政经验,孙儿建议让夏原吉任福建巡抚。夏原吉现在是税务部左尚书,熟悉赋税,最关键他的祖籍是江西。”

    看到孙儿不怀好意的脸色,老朱也意识到了,笑道:“让江西人去治福建,下面你怕是要让丁显这个福建人去治理江西了,这个想法倒是不错。”

    随后三人对于一些细节做了详细的安排。

    第二日,太孙带着太孙妃回了趟魏国公府,现在的太孙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皇后下旨准其回娘家看望母亲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几日后,皇帝任命赋闲在家的徐达为黜置使,巡视福建,督建战船,整饬卫所。

    同日,任命夏原吉为福建巡抚,督福建政务;更是有一群非福建籍的官员随夏原吉一起巡视福建。

    众人也猜到了皇帝意欲何为,但是也没人敢多言,毕竟连赋闲的徐达都被请了出来,皇帝的决心不容置疑。

    徐达等人带着1万山地步兵,一路直行至泉州。

    在徐达抵达泉州前两天,明军的水师就在泉州靠岸,靠岸后的朱寿图穷匕见,从袖口拿出皇帝的圣旨,正式接管了泉州的防务。

    徐达到后,二话不说,直接开始查账,首先从军队开刀的查账方法直接震惊了众人,奈何徐达在军中威望颇高,又有大量亲卫随行,一切还算顺利。

    接下去几日,随着查账的深入,泉州卫和永宁卫的高层几乎被一个不留的逮捕下狱。

    泉州的事情处理差不多后,徐达留下朱寿负责泉州军务,自己则是星夜赶往福州。

    当晚,到达福州城后,徐达以迅雷之势直接拿下了福建都指挥使,接管了福州防务。

    当福建的消息传回应天后,朝中也发生了大震动,福建都司的大案甚至牵连到了前军都督府的部分将军,以及一部分武勋。

    之前皇帝对于武勋已经有所优待,对于此次涉案武勋直接从严处理。

    众人这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对于军队的涉案都如此严厉,更何况地方上,一些在京官员或是连夜上表请罪,或是和一些人迅速撇清关系。

    丁显也是流年不利,作为太孙党的一员,近些年的丁显顺风顺水,年纪轻轻就已经位极人臣,身居宰辅,甚至很多人都认为将来丁显可能位居首辅。

    但是身为福建人的丁显,此次受到亲戚牵连,不但在朝会上被皇帝公开斥责,更是被贬为江西布政使,暂时远离了权利中枢。

    不出意外,福建也爆发了此起彼伏的暴乱。好在徐达早已控制了福建诸卫所,连同自己带去的山地军以及朱寿的水军陆战队,徐达采用高压政策,镇压福建的暴动,期间更是查出了大量的隐矿,打掉的地方势力不计其数。

    这场福建税案风波前后持续一年多,从福建开始,波及整个大明朝,共计有数万人受到牵连。福建布政司,都指挥使,泉州市舶司以及京中的主管部门有大量官员被问罪。

    这一天,老朱看着徐达呈上的奏疏眉头紧锁。

    老朱不解道:“俺看了这些人赚的钱,俺收的税也不重啊,看来俺是对他们太客气了,俺觉得该把这税率改一改了。”

    小朱当然知道老朱话里话外的意思,开口劝道:“祖父,如果加收重税那么逃税现象将会愈演愈烈,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子孙很难贯彻下去。有些人利欲熏心,哪怕不收税也会有别的花样。法律的作用就是警告这些人,俺们在福建杀鸡儆猴,震慑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福建也有不少人老实规矩,按照规定足额缴纳税赋,俺们应该奖励那些人,特别是泉州林氏,规矩本分,靠着自己的勤劳、聪明致富,这几年不但接济乡里,更是上缴赋税达几十万两,实乃天下楷模,这种家族就该嘉奖,并且昭告天下。”

    朱标也说道:“俺也暗中派蒋瓛核实此事,这林家确实不错,林老夫人更是持家有方,平日就多多告诫族人要奉公守法。”

    “俺知道你们两个的意思,俺也不是看不得人家富贵,这林家一没偷二没抢,平时也是本本分分,俺也觉得不错,俺想着封林老夫人为诰命夫人,嘉奖其持家有方。”

    “祖父,现在宫中在福建多采买茶叶、瓜果,孙儿认为可以作为嘉奖,让林氏负责福建的总采办,并准其使用‘御供’字样。”

    老朱不解道:“俺不明白,这采办不给他们家钱,只是准他们用两个字而已,别人会答应吗?”

    小朱自信道:“林氏会感激涕零,这可是世世代代的富贵。祖父若是不怕林氏过于顺利,待其进京面圣的时候,赏赐林氏一份御宝书写此二字,只要林氏有点脑子,这富贵怕是终明一朝都将无穷无尽。”

    朱标也说道:“孩儿看了允熥呈上的一些书籍,俺也觉得这样林家怕是要富贵不绝了。”

    老朱虽说也不太清楚到底是何道理,不过儿子和孙子都这么说了,他也就认同了这个观点,对于林氏的赏赐,老朱倒是不会吝啬,正面典型有些时候比反面教材好用很多。

    老朱也开始了下一件事情的讨论:“你说税务部需要下辖一定的收税人员,还建议作为天子直属亲军,这有何讲究。”

    “祖父,抗税一事莫非只是福建一省?福建能够暴力抗税,那么其他地方不能抗税吗?遇到抗税之事,总不可能每次都让魏国公亲自坐镇吧,而且很多暴力抗税的规模并不大。”

    老朱还是不解道:“那俺让锦衣卫兼了这事不就好了。”

    “祖父,收税权比较敏感。锦衣卫已经有对内监察之权,若是再把收税权交给他们,权柄过重了,万一哪天失控,后果将不堪设想。”

    朱标说道:“爹,孩儿倒是觉得俺们可以从锦衣卫抽调部分骨干组成税军框架。孩儿觉得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他们上战场,因此可以从伤卒之中挑选可靠之人作为基础,这样也是给士兵们一条谋生之路。”

    “还是老大想的妥当,这事老大你去办,允熥从旁协助,多多学习。俺年纪大了,以后大明还得靠你们两个。应天到凤阳的铁路修的差不多了,俺年纪大了,以后就想回老家多呆呆。俺听下面人说,当天中午在应天坐上火车,第二天上午就到凤阳了,快得很,在火车上还能一路休息。”

    小朱知道祖父一是因为年纪大了思乡心切,二是找借口离开应天,给儿子、孙子创造独当一面的机会。

    父子二人也不会说破老朱的盘算,自然顺着老朱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