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 朱济熺统兵

    过完腊八节,皇帝的专列抵达应天。虽说皇曾孙已经大了一点点,但是现在天气较冷,老朱还是怕把小孩冻着了,因此让銮驾直接驶入阅台,载上帝后以及皇曾孙直接回了宫里。

    回来后的老朱表示还要继续“养病”,朝廷的事务由太子全权处理。

    让众人惊掉下巴的事情也随即发生,由于皇帝“病”的比较严重,洪武三十年的正月,大臣不需要向皇帝请安,只需要向太子、太孙请安即可。

    正在朱标和小朱在前面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老朱抱着小小朱在奉先殿和祖宗们说着话,皇帝的病说来也是奇怪,只要不出后宫皇帝就是身强体壮,生龙活虎。

    坤宁宫的日常就是帝后二人抢着抱小孩,而太孙妃却是几乎没什么机会抱孩子。

    幸亏小朱加强了对后宫的管理,皇宫内的这种消息现在传不出午门,这个结果还是让老朱非常满意的。

    过年的诡异,大臣们能猜到个大概,但是没有人会有什么意见。

    过完春节,大明这台战争机器开始了高效的运转。

    印度这边,朱棡开始了行动。

    毗奢耶那伽罗最近屡屡在边境挑衅滋事,事情的进展甚至超出了朱棡的预料。

    之前朱棡会同情报局做了超过20套的行动方案,但是很明显,朱棡的努力白费了。

    当大明的外交人员对毗奢耶那伽罗提出严正交涉的时候,思维奇葩的三哥竟然二话不说,直接杀了使团。

    三哥觉得肯定在理,既然已经开打了,使团留着过年吗?

    朱棡也表示自己受教了,在安抚了死者家属以后,朱棡取消了新年假期,开始了军队集结。

    三哥的不走寻常路,变相的打乱了朱棡的行动计划,他也没想到三哥这么虎,这算是自己白给送了几个人头。

    果阿,晋王府

    朱棡还在对着朱济熺仔仔细细的交待。

    片刻后,朱棡又把陈桓喊了进来。

    对着陈桓诚恳的说道:“普定侯,这次济熺就交给你了。”

    陈桓宽慰道:“王爷放心,世子殿下英明神武,有王爷年轻时候的风范。”

    和普通的父亲没有区别,朱棡对朱济熺也交待道:“你这些年虽说做出了点成绩,但是还缺乏历练,你要多向普定侯学习,一定要多听普定侯的建议……”

    老父亲对于儿子充满了关心,朱棡深怕儿子做出什么昏头决定。

    早在昨晚,朱棡已经私底下和陈桓交待过了,必要时刻陈桓可以接替朱济熺,全权指挥军队。

    接下去几天,朱济熺的耳朵都听出了老茧,不过对于父亲的关心,朱济熺还是高兴的接受。毕竟每次离京的时候,祖母也是像这样事无巨细的交代,甚至比父亲还要仔细十倍百倍。

    三天后,朱济熺和陈桓带着5000骑兵从果阿出发,前往前线。

    早些时候,村上允吉带着几百艘战舰已经在沿岸开始了行动。

    数日后,日夜兼程的朱济熺和主力部队汇合,正式开始了北进。

    战争的进展比较顺利,朱济熺也不是杨谅一样的无敌大葱明,行军布阵更多的是陈桓进行谋划,朱济熺则是作为一个学生,在如饥似渴的学习着各种细节。

    此时朱济熺正在学习着,也直接问道陈桓:“普定侯,您刚刚说注意瘴气,现在有藿香正气丸以及很多药物,若是以前没有这些药物,在这种气候该如何行军。”

    陈桓也有点不好意思:“世子殿下,俺也不瞒您说,以前要是遇到这种地形俺们也很是头疼,之前在云南就因为这原因,俺们死了至少好几万兄弟。”

    说到这里,陈桓这个沙场宿将也是双眼湿润:“好些随着俺们起兵的兄弟没死在战场上,结果却折在了云南,说实话,前些年殿下还在应天的时候,俺们好多兄弟也是被这天气给害死的,现在军中兄弟们对军医为何如此尊重也是这个原因。要是没军医,俺们在印度没那么顺利。”

    朱济熺也被陈桓有所感染:“普定侯,这么说的话知识还真是太重要了,怪不得太孙一直和俺说知识就是力量。”

    陈桓也说道:“殿下,不怕您笑话,最开始俺还看不起那些书生,俺们还觉得他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只会拖后腿,但是时间越久俺越觉得俺之前的想法太可笑了,无论是军屯、攻城、还是行军等其他方面,俺现在越来越觉得这群人有用了,要是体格能健壮点就更好了。”

    “普定侯,现在这方面也在改善,这几年一些随军的读书人已经因功受封,甚至还有人得了伯爵。现在应天城中很多读书人都励志像盛唐时期那样随军远征。因此他们也加强了日常的锻炼,甚至大明军事学院有专门的两个班级接受读书人报考。”

    一会儿后,随着谈话的深入,陈桓见时机不错,进言道:“殿下,有句话俺本来不该说的,但是俺还是忍不住。”

    “普定侯但说无妨,俺还年轻缺乏经验,很多事情需要普定侯不吝赐教。”

    “臣不敢,臣斗胆了。村上家的倭兵毕竟不是大明士兵,村上允吉用起来也根本不心疼,死了再招募就是了,他更关心的是建功立业,而不是士兵的死活。殿下刚刚的安排虽然没有什么不妥的,但是若是能够充分考虑村上允吉的述求就更好了。不是所有的士兵都是大明士兵,有时候还是需要考虑将军的自身渴求。”

    “多谢普定侯赐教,确实是俺想当然了,那么俺是不是要把村上允吉叫过来再交待一番。”

    陈桓倒是无所谓道:“殿下是主帅,这种不影响大局的事情上不需要过于敏感,最多就是慢几天打下城池。”

    朱济熺想了想,也意识到维护主帅威信的重要性:“普定侯,那么能否辛苦您和震海伯私下里透个口风。”

    陈桓想了想,觉得朱济熺的做法也无伤大雅,因此答应了下来。

    离开中军大帐以后,陈桓径直来到了村上允吉的营帐。

    村上允吉得知陈桓到来,赶紧迎了出来:“卑职见过普定侯。”

    陈桓和他客套了一番,两人进入帐内屏退了左右。

    村上允吉满脸谄媚的说道:“侯爷深夜大驾光临,有何事尽管吩咐。”

    陈桓先是客套道:“震海伯前段时间派人送来的爪哇特产真是费心了,俺们也是老交情了,您真是客气。”

    “这些年全赖侯爷照拂,村上家感激不尽,略微薄礼何足挂齿,将来印度的生意还要侯爷多多关照,另外世子那边?”

    陈桓严肃道:“震海伯,有句话俺可得提醒你,殿下从小被帝后养在身边,和太孙一起长大。”

    “请侯爷不吝赐教”随即从袖口拿出来了一些东西,“小小心意,请侯爷笑纳。”

    “震海伯不必如此客气,有些东西俺也不敢拿,不过俺们也是老朋友,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世子殿下就是以后的晋王,村上大人可否想明白了。”

    村上允吉想了一会,拍了拍额头恍然大悟道:“先前是小臣唐突了,多谢侯爷提点,今后侯爷需要劳工尽管吩咐就是,末将一定办妥。”

    陈桓也和村上允吉客套了一番,当然也接受了村上允吉的一些许诺,离别之际陈桓对村上允吉说道:“世子殿下初次统军,村上大人一定要奋勇当先,殿下只能胜,而且要大胜,大明士兵更是不能有太多的伤亡。”

    陈桓把大明二字说的极重,村上允吉又不是傻子,瞬间明白了陈桓的意思。随即回道:“请普定侯放心,末将手下的倭人作战勇猛,定不负殿下的期望。”

    陈桓补充道:“其他的事情以前是怎么做的,现在还是怎么做,至于说南洋兵军纪涣散,多有劫掠,毕竟这种事情在所难免,他们为了大明抛头颅洒热血,我们不能苛求,您说对吧。”

    村上允吉此时也十分猥琐的陪笑道:“多谢侯爷体谅士兵,这事情也是末将治军不严,请殿下严惩。”

    陈桓见到目的达到,拍了拍村上允吉的肩膀,就借口离去。

    村上允吉充分领悟了陈桓的意图后,也召集手下重新部署了起来。

    朱济熺允许他不顾伤亡的进军,让他十分高兴,当然也从陈桓的话中明白,他的部队需要承担更多任务。

    第二日,改变了作战部署的村上允吉开始了进攻,南洋兵作为先锋,倭兵作为主力展开阵型。

    为了追求速度,更是为了减少明军的伤亡,村上军承担了绝大多数的作战任务,明军除了一些零星的作战,更多的是在不断的接收地盘。

    毗奢耶那伽罗被一顿暴揍,丢了十几座城池以后终于脑回路正常了,开始遣使投降,并且承诺赔偿大明的一切损失。

    但是“聪明人”村上允吉一眼识破了三哥的诡计。

    村上军没有理会三哥的缓兵之计,继续对毗奢耶那伽罗展开军事行动。

    半个月后,英勇的村上军攻克了敌方都城。

    由于村上允吉治军不严,村上军战后洗劫了毗奢耶那伽罗城,这座繁华的印度教城池事后被付之一炬。

    之后毗奢耶那伽罗各个省或是宣布独立,或是投降大明。

    对于没有归于王化的独立各省,朱济熺也命人四处出击,后续又花费了不少时间占领了这些省份。

    朱济熺这边在平定毗奢耶那伽罗的时候,朱棡也开始了向巴赫曼尼的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