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第一百五十一章 钱氏

    小朱祭拜岳王墓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历史上的老朱就对岳飞推崇有加,明朝时期岳飞的封赏也一直不断。小朱也只是把一些后面发生的事情提前了而已。

    对于岳飞的封赏,民族情节拉满的老朱肯定是最大的支持者,但是小朱要做的还不止于此。

    借着加封岳飞的契机,将韩世忠、孟拱等名将一应封赏,体现出了一些不同寻常之处,武人特别是抗击外敌的武人地位又一次得到了拔高。

    虽说小朱已经懒得去弄被宋朝搞得乱七八糟的武庙,但是对于抗击外敌的武将封赏却是正式开始。

    回到馆驿以后,小朱对着众人说道:“岳武穆者,民族英雄也。孤认为特别是为将者,都当以岳武穆为榜样,精忠报国。今后各军事学院当为岳王立像供万世瞻仰。”

    众人纷纷应喏,特别是一些武将,本就在老朱的影响下崇拜岳飞,听到太孙这么做更是第一时间站出来表示支持。

    小朱对着一众文官继续说道:“不仅需要建庙立像,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如文学上就要鼓励文人以岳王的生平为根据进行创作,浙江多戏曲,可以着手去编几出岳武穆抗金的曲目。民间也可以做一些和岳武穆相关的工艺品等。总而言之,不仅仅是朝廷层面要重视岳武穆,更是要让岳武穆的形象深入人心,让黄口小儿也能说出岳家军的事迹。不过汝等也要警惕,不得将岳武穆过分商业化,弘扬岳武穆的精神才是重中之重,一些商业的手段只是让大家去熟悉岳武穆,汝等要分得清主次轻重。”

    此时随行的夏原吉倒是眼前一亮:“殿下,岳武穆抗击外族因此需要大力宣扬,那么现在在进行的历代功臣榜是否可以以此为参考?”

    “你的建议不错,可以如此。汉之卫青、霍去病、赵充国、窦宪都是佼佼者。唐时就更多,李靖、李绩、苏定方、王忠嗣四人为最。当然汝等不可忘记唐时的他族名将,如契苾何力、阿史那思摩、阿史那社尔、哥舒翰、高仙芝、等等。宋代虽说外战表现平平,但是如李继隆、狄青、岳飞、韩世忠、孟拱等人也是出类拔萃者。汝等自行把握尺度即可。”

    这算是小朱在公开场合第一次关于历代武将排位的问题做了正式表态,夏原吉等为首的阁臣十分开心,这就意味着他们接下去只要顺着太孙看重外战的思路去做,肯定就不会出太大的问题,对他们来说一件棘手的事情总算是被拨开了迷雾。

    小朱其实一开始就有这个想法,武将的排序一百个人眼中会有一百种看法,本身这就是关公战秦琼的话题,永远得不出一个让所有人信服的结论。小朱也只是因为自己收狗大业的需要,将外战的重要性提高,配合后续的对外征战。让经过宋代毒害的汉儒们重拾对开疆拓土、建功立业的渴望,而不是一门心思的窝里斗,相互拆台。

    当夜,小朱和徐妙锦泛舟在西湖之上。

    害怕自己成为第一个溶于水的人,哪怕是小朱会游泳,这会也只是坐了一条小船,船上只有小朱和徐妙锦二人。

    只不过小朱的决定害苦了周围之人,此时李进忠等人驾着几条小船在不远处严阵以待。

    护卫亲军中熟悉水性之人也是早已待命,甚至已经轮流在周围游泳警戒。

    小朱见此也不由得好笑,徐妙锦也调侃了起来:“我们的太孙一时兴起,可是害苦底下人了。回了应天以后陛下的责罚估计也会如期而至。”

    小朱肯定不会说真话的,反而是伸出双手捏了捏徐妙锦的脸蛋,说道:“孤就是想和娘子独处一会,他人都羡慕天家之人,但是天家之人连夫妻独处的机会都没有。生活就如同围城一般,城外的人总想进城里来体验一下,城里的人也想出去体验城外的生活。”

    徐妙锦也笑了起来:“殿下这个形容倒是有趣,不过也确如殿下所说,皇宫里呆久了,这种时刻倒是难能可贵。”

    趁着徐妙锦说话的功夫,小朱来到徐妙锦背后,一把抱住了她,在她耳旁轻声说道:“孤倒是要和娘子好好相处相处,良辰美景、佳人在侧、人生何求。”

    “殿下,周围还有那么多人。”

    “娘子,在这西子湖畔,不想让阳儿多个弟弟或者妹妹吗?”

    “殿下,周围那么多人呢?对了,明天臣妾要去见钱家妹妹了,殿下可有什么交待?”

    “娘子看完做决定便可,只要娘子看中了就行。”

    之后倒也没发生什么特别的画面,小朱也知道小船周围早就被锦衣卫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起来,他也就是戏弄下徐妙锦,缓解一下略显尴尬的氛围。

    毕竟没有女人打心里愿意分享自己的丈夫,今天晚饭时那微妙的气氛小朱也感受的到,这才有了今晚的泛舟西湖。

    小朱抱着徐妙锦看了会西湖以后,也就回到馆驿安歇。

    巡视地方可不是游山玩水,有着一堆的事情需要夫妻二人去做,不说徐妙锦年龄尚小,就是看看接下去的行程安排,二人也是早早就寝,并无他事。

    第二天,徐妙锦去接见钱氏、吴氏等地方大族的诰命、女眷,小朱也前往视察各个地方。

    钱氏别苑

    为了迎接太孙妃的到来,钱府早已将里里外外都打扫了一通,凡是有头有脸的女眷都汇集于别苑中。

    太孙妃毕竟不是皇后,虽说在宫中已经是一人之下,但是宫中消息封锁,这种比较灵活的事情肯定没有被传出来。

    太孙妃在外的行头还是符合规矩的,因此在外人眼中也并未把太孙妃特殊化,当然考虑到太孙妃背后的魏国公府,大家还是对徐妙锦有额外的礼遇。

    在接见了府中的几位老妇人之后,徐妙锦也代表皇后对她们的日常生活嘘寒问暖,同时带来了皇后的赏赐。

    这让这些老妇人都是开心无比,有了诰命和赏赐,对于她们来说无疑保证了死后可以进祠堂享受香火祭祀,有着重大的意义。特别是一些子孙“没出息”的妇人,本来已经没了可能,这会一个个对皇后娘娘感恩戴德。

    对于太孙妃的吹捧自然也是一刻不停的,虽说这些人不知道宫中的消息,但是光看太孙妃背后的势力也明白,将来太孙妃必将是一国之母。

    又闲扯了一会,众人也明白今天的正事才真正到来。

    这会能坐到堂中之人都早已知道钱曦蕴将要嫁入慈庆宫,并且很有可能是太孙侧妃,将来也将会是贵妃,是整个天下少数几个尊贵之人。

    现在大家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之前钱氏也做了多套方案,甚至最多的准备是同时接待太孙和太孙妃,但是此次仅有太孙妃过来,那么太孙的信号再明显不过,这件事情太孙妃可以做主,虽说入慈庆宫几乎是板上钉钉,但是是不是侧妃还得看太孙妃的态度,这种事情谁都不敢打包票。

    事关家族兴旺,各脉之人也暂时放下了平日的争斗,都希望钱曦蕴能够入太孙妃的眼。

    不消片刻,一个身段婀娜的女子缓缓入内。

    此时只听这女子温柔的说道:“民女钱曦蕴见过太孙妃殿下。”

    “兴”

    徐妙锦一边说着,一边也在打量此女。

    一张瓜子脸,长相是典型的江南女子,又是出生名门,带着一股与生俱来的贵气。这样一个女子无疑是让天下男子都心动的存在,徐妙锦也早已了解过此人的生平,因此并没有生分,反而问道:“妹妹勿要多礼,听说妹妹之前也在学堂学习,可是我怎么没有见过妹妹。”

    听到徐妙锦这么称呼,钱曦蕴也明白怎么回事,瞬间双脸通红,不过嘴上也不敢停:“回太孙妃,小女子不才,对于自然科学天赋不行。先前在学堂进益之时主修音律,其次也学习文史。之前没有遇到过太孙妃也是民女的遗憾。”

    徐妙锦大度道:“以后有的是时间和妹妹相处,倒是不打紧。太孙平日也颇喜历史,这方面你要下功夫。另外,太孙十分喜欢自然科学,妹妹这方面还得多多加油。”

    钱曦蕴闻言大喜,这种善意的提醒也算是正式认可了她,因此回道:“多谢太孙妃提点,民女才疏学浅,又不太聪明,今后还要您多多提点。”

    徐妙锦明白小朱这么做是树立她的权威,越是这样她自己就越要识相,这方面深得徐达真传的她拿捏的非常好。

    今天前来本就不是来立威的,只是告诉钱氏众人,慈庆宫是她这个女主人说了算,见到钱曦蕴这么上道,她也顺势拉着她说了话。

    时不时的提醒她一些事情,并且告诉她入宫前还需要做哪些准备。

    考虑到影响问题,小朱显然不可能把钱曦蕴直接带回应天,甚至因为小朱的到来,原本的纳娶之日也被延后了几月,这方面老朱可不愿意自己的孙儿落人口实。

    在钱曦蕴的陪同下,在这座钱府别苑逗留了一个上午,期间还看了一场越剧,徐妙锦也就离开,赶往下一处。

    送走太孙妃后,别苑内也是热闹非凡。

    刚刚太孙妃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从种种表现来看太孙侧妃已经是十拿九稳,这也代表着钱氏将要更上一个台阶。

    他们可不是王氏这样的落魄贵族,对于前些年皇帝封郑家为江南第一世家之事一直耿耿于怀,这一次让他们看到了赶超的契机。

    对于钱曦蕴更是耳提面命,一些老者通过对于徐妙锦的观察也在向她提出和太孙妃相处的建议。

    一众下人也是十分开心的,晚些时候钱府给每位下人,甚至今天唱戏的戏班都准备了一个大红包,可以说是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