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第一百七十五章 千古一帝

    此时身在西京的小朱也收到了皇帝的圣旨,小朱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圣旨中只是让他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并且命令他之后一路向东,巡视太原、大同、宣府最后到北京。

    小朱也意识到了朝廷恐怕要掀起一阵惊涛,但是小朱也明白,老朱不想让他参与其中,因此也只是怀着复杂的心情继续巡视。

    小朱也按照计划,来到了阿房宫遗址。

    说句实话小朱也看不出什么花样,毕竟他也不是学考古的,至于说兵马俑,小朱只想着顺其自然就是了,现在的人可没多少文物保护的意识。

    小朱倒是装模作样的问了起来:“孤读过很多宋人评价始皇的文章,就说那阿房赋,孤也不甚了解,始皇的生活当真如此奢靡?为何史料之中不见其记载。”

    随行的官员只能眼观鼻,鼻观心。

    抨击秦始皇是古代儒学的站位正确,若是哪个儒生敢标新立异对秦始皇歌功颂德,那么他肯定会被开除出儒生圈子,并且被天下儒生所敌视。

    只见一翰林官吏壮了壮胆子说道:“回殿下,这些都是先贤的记载,应是可信的,暴秦二世而亡也是事实,想必始皇也如书中所说一样。”

    “孤只是在问始皇的生活是否真如《阿房赋》中所言奢靡,并未问汝等秦为何二世而亡。如今国子监中多有孔府世修降表的言论,孤是否也该如同汝所言一般,觉得孔府就如国子监学生所言,这国子监的学生说此那可是有理有据的,很多事情都是被史料佐证。”

    这名翰林官员听到太孙拿着自己的论点调转枪头直指孔府,吓得冷汗直流,迅速跪下说道:“殿下,微臣失言,但是国子监学生纯属胆大妄言,圣人之家绝无可能如此。”

    “孤今日只谈始皇,孤只是想问始皇是否如同宋人所说一般。”

    还是一旁的铁铉比较了解小朱,要是这些官员再敢犟嘴,小朱肯定会用他们的观点朝着孔府一顿输出,因此站出来回道:“殿下,微臣认为文人所写只是文人所写,臣等做文章之时有时候会从文章角度考虑,做一些夸大等的修饰。”

    “爱卿的意思孤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若是文人所书有史料记载那么是可信的,若是无史料记载或是与史料有所出入,那么文人可能是出于做文章或是其他目的考虑才如此写。”

    小朱特意把“其他目的”说的极重,铁铉虽说心中叫苦,这会也只能硬着头皮应是。

    小朱继续说道:“孤之前常听闻始皇焚书坑儒的传说,说是始皇如何如何,但是孤遍寻史料只是找到说始皇坑杀方士等的记载,这些人在儒家眼中应该也是坑蒙拐骗之辈吧,始皇的做法虽说极端,但也未尝不可。再者孤看史料记载,秦宫之中尚有存稿,也未烧尽。”

    铁铉这会也只能继续回道:“殿下博学,臣等叹服,但是始皇焚烧《诗经》、《春秋》、《尚书》等经典也确有其事,臣也读过相关记载,臣不便于过多评价。”

    “那么孤想问问,妄议朝政该不该管,该不该罚。”

    铁铉咬咬牙回道:“该论罪。但是臣还是认为始皇过于极端,方式方法有待商榷。”

    小朱也缓了缓说道:“孤也同意爱卿的这番言论,不过始皇毕竟是一千多年前的人物,眼光难免受到局限,吾等不可以如今之眼光苛求始皇。”

    铁铉看到这个话题终于揭过,松了口气道:“殿下明鉴。”

    小朱说道:“宋代开始多有批评始皇者,那么汝等说说始皇如何?”

    底下的官吏哪敢评价一个帝王,更何况还是一个被儒家骂了上千年的帝王,太孙今天的架势可不像是顺着儒家的思路继续贬低秦始皇,因此更没有人愿意开口。

    包括之前出来圆场的铁铉这会也是沉默不语。

    对于众人的反应,小朱倒没有意外,缓了缓开口问道:“百越、岭南、河套这些可都是始皇的功劳。汝等常说始皇帝滥用民力,开疆拓土何时是无本之事,孤未曾听闻始皇帝穷奢极欲,攫民脂民膏自享。”

    铁铉也说道:“始皇之事臣等回去后可以再议议。”

    小朱可不想半途而废,对于“拖”字诀,从古至今都是无往不利,小朱直接把明代李贽对于秦始皇的评价拿了过来:“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祖龙是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

    听到太孙口中说出的千古一帝,众人心中大惊,知道今天又要有大事发生了。

    太孙无疑是扔下了一颗核弹,对于秦始皇的贬低早就成了儒家的必修课,哪怕是老朱这样的开国帝王,在修建历代帝王庙的时候都避开了秦始皇,太孙今天这个架势是要直接和儒家的主流观点对立,抬高秦始皇的地位。

    小朱肯定有自己的考虑,始皇统一思想、文化、制度等都是小朱所需要的,为了始皇正名也能方便小朱做出进一步的改革,提升法家的地位。

    一些官员闻言直接跪了下来,高呼:“殿下三思啊,暴秦无道,殿下当吸取暴秦教训。”

    “孤说了,孤只说秦始皇此人,汝等为何总要偷换概念?孤不说始皇一统华夏,开疆拓土之事,光是书同文、车同轨这些事情,历代又有哪个帝王可比,吾等哪一个没有享受始皇的余荫?”

    人总是如此,哪怕这就是事实,只要和自己的观点相左,只要和自己的利益有冲突,哪怕这件事情再正确,也会选择性的眼瞎。

    并不是没有人知道秦始皇的伟大,但是始皇喜法家,打压儒家,那么始皇就是这个时代儒家的公敌。

    小朱也不去管那些跪在地上“苦口婆心”之人,转而对李进忠说道:“回去替孤起草奏书,把孤今天说的话呈予陛下,始皇乃是千古一帝,当立于历代帝王庙之上享受香火祭祀。”

    现代对于始皇评价的扭转是先有伟人对于儒家的打击,而小朱所做之事显然难了很多,在这个儒家仍旧是最主流思想的时代推崇一个法家的代言人,显然是绝大多数儒生无法接受的。

    今天上午的消息很快在西京传了开来,理所当然的也传入了西京的国子监。

    此时的国子监中正在激烈的讨论着。

    “暴秦就是暴秦,什么时候一个暴君能成为千古一帝了?”

    “太孙说的没错,我前段时间也说过秦始皇的伟大。你天天吹捧你的宋仁宗,宋仁宗死了最伤心的是辽国皇帝,一个不知道报仇只知道年年纳贡的皇帝算什么明君?”

    “暴秦二世而亡。”

    “那也好过宋代年年纳贡,我中华的脸面都被宋代丢尽了。汉代打匈奴,唐代打突厥,到了宋代先是被辽国打的年年纳贡,后又先后被金国和蒙元所灭,简直是中华数千年未有的奇耻大辱。”

    国子监的讨论还在继续着,不过由于这些年各种思想在国子监中激烈碰撞,虽说很多人都以儒生自居,但是显然很多儒生都是“离经叛道”的另类。

    之前是想要组织大家向太孙请愿,结果还没讨论几句,学生之间就相互吵了起来。

    虽说读书人圈子中这种另类还不算太多,但是总归在这些年的潜移默化之下有那么一批人开始反思儒家,因此听到太孙的观点以后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旗帜鲜明的站出来反对。

    对于那些想要搞事的人,小朱也没有一点客气,幸亏西京按照陪都的规制重新建造了大牢,不然怕是已经人满为患了。

    几天后,小朱的言论也传回了应天,不过老朱和朱标二人则是没有什么意外,现在的应天城压根没有人有精力去管这种“小事”。

    胡逆余党案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甚至衍圣公孔乙己病逝,孔府无后这种事情也没有多少人关心。

    礼部官员这会都被揪出了不少胡逆余党,一个衍圣公哪有自己的身家性命重要。

    纪纲这个名字则是成为了大部分官员的梦魇,今天早些时候纪纲竟然带着大批人马冲入了朱允炆的府上,直接将正在给朱允炆上课的黄子澄带走,紧接着朱允炆的岳父马全也被纪纲带走,马府被纪纲抄家。

    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整个应天城都是噤若寒蝉。

    之前虽有胡惟庸案、郭桓案、空印案、孔府案这四大案,但是冲进郡王府抓人这种事情可是闻所未闻,大家都抬着头等着皇帝的表态,甚至还有些人开始幸灾乐祸起来,觉得纪纲实在是飘了,敢朝着太子的儿子动手。

    但是结局注定惊掉了所有人的下巴,先是太子褒奖了纪纲奉公执法,不畏皇亲,紧接着皇帝也下旨褒奖纪纲,同时命朱允炆在府上闭门思过,同时将朱文奎接到了皇宫。

    接下来,根据黄子澄的“供述”,方孝孺、齐泰等人也纷纷落马。

    一些眼尖的御史也发现了一些端倪,开始纷纷上书弹劾之前和朱允炆来往密切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