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第一百七十七章 马里

    接下去的巡视则是波澜不惊,就算是小朱有所动作其实也没有人去关心了,小朱也感受到了这种气氛,一路上并没有发表更多的言论,只是做好了一个太孙在巡视中需要做的本分。

    太孙的巡视持续了整整两个月,离开应天的时候还是春天,当小朱回来的时候已是夏季。

    随着胡逆余党名单的进一步扩大,整个应天城都是人心惶惶的,小朱的到来很多人像是看到了曙光一样,纷纷想要对着小朱表达忠心。

    不过这些显然不是小朱目前关心的,其实整件事情小朱也比较懵逼,老朱这次并没有事先通气,而是趁着小朱离开的机会直接下手,老朱有自己的考虑,但是小朱也有自己的担忧。

    历史上由于明初的大案,靖难的混乱,加上仁宣的放纵以及最后的土木堡,到了明朝后期,早已是积重难返,甚至万历后期,皇帝只能以不配合,不合作的方式做着最后的倔强。

    今天的“家庭会议”没有马皇后的参与,祖孙三人躲在武英殿研究对策,由于朱允炆的事情,马皇后还是比较生气的,虽说不太亲近,但是毕竟也是自己的孙子。

    大殿内先是朱标开口打破了沉默的气氛:“事情你应该都听说了,说说你的看法吧。”

    小朱缓了缓,说道:“这件事情本就无关乎对错,无关乎真相如何,俺担心的只是胡逆的余波,今后怕是有心之人利用胡逆案兴风作浪了。”

    老朱说道:“俺也知道这个道理,这段时间俺也在琢磨如何让胡逆案收尾。”

    小朱还是担心道:“这次文臣可以说是伤筋动骨了,俺们处理了很多蒙元遗臣,武臣虽说也有人被处理,但是明显都不是关键之人,接下去一是文官可能会反击武将,第二武将怕也会得意自满。”

    朱标问道:“你是在担心蓝玉吧。”

    “一切都瞒不过爹爹,只是新疆此地重要,蓝玉这几年经营的有模有样,贸然换人俺也担心出事。”

    老朱想了很久说道:“俺看铁铉在新疆和蓝玉处的还可以,你派个心腹去西京,让铁铉这段时间看着蓝玉一点。铁铉这人俺也观察很多年了,虽说是个读书人,但是不迂腐,还懂兵事,作风也是相当清廉,夏原吉这些人在这方面不如他。将来俺是中意他做首辅的。”

    朱标补充道:“让常森过去传旨,虽说常家三兄弟浑了点,但是这种事情上还是不会出问题的。”

    小朱说道:“让常森和徐膺绪一起过去吧,在这种大事上他们不敢马虎半点。”

    老朱拍板道:“好,两个人去相互也有监督,俺觉得也不错。”

    朱标说道:“让常蓝氏和徐贾氏都入宫来一趟,该交待的事情还是得交待清楚了,这种时候千万不能出事。接下去几年的新疆可是重中之重。”

    说完新疆的事情,小朱又说道:“这次朝中清理了这么多人,前几年放出去的丁显等人是不是可以回来了。”

    老朱不耐烦道:“这种小事就不需要和俺请示了,以后不是军队的事情你们父子两决定就是了,这些人是你们以后要用的,又不是俺要用的。”

    老朱看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小朱和朱标说道:“都多大人了,怎么还要俺手把手的都给你们做完啊,要是俺闭眼了你们怎么办?”

    说罢老朱就把面面相觑的父子二人赶出了武英殿,一边赶一边嘴里嘟囔着:“都这么大人了还不让人省心。”

    不过等到父子二人离开后,老朱则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有些事情老朱并不主动去提,大的方向上老朱已经做完了,一些收尾的事情他是故意留着给父子二人去锻炼的,老朱的年纪毕竟放在那里,现在只要不是关乎国本的大事,他几乎已经彻底放权给儿子、孙子处理了。

    小朱和朱标被“赶”出去以后则是来到文华殿商量了起来,虽说老朱撒手不管了,但是对于文武的调整但凡出现一点差错,都将引起国家的震荡,二人整整商量了一天,一直到了太阳下山才双双离去。

    回来以后的皇宫当然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吕氏虽说还是太子妃,但是肯定有所影响,现在深居春和宫整日诵经祷告,小朱也不去想吕氏如何,历史上的她显然没有太多的黑点,不然拿着放大镜观察的朱棣岂会轻易放过她,若是吕氏能够安分,小朱至少会保住她的小儿子以及朱文奎,若是吕氏有其他想法,小朱也不介意身上的骂名更多一点。

    接下去一段时间最忙的就是徐妙锦了,马皇后和老朱的几个贵妃毕竟年纪大了,吕氏因为朱允炆的事情已经不可能在宫中再找到存在感了,徐妙锦整天累的喘不过气来,后宫中如山的事务都压给了她,至于小朱的另外两个侧妃,名不正言不顺,不可能去插手后宫,只能帮徐妙锦打理慈庆宫的大小事宜。

    总体上的事情还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老朱和马皇后看起来都还很硬朗,朱樉和朱棡也没有暴毙的迹象,武勋们在老朱的各种暗示之下,在徐达的震慑下,总体上还是安分的,部分迷信自己早年功勋的人也被扔到了胡惟庸这个大坑里给埋了。

    应天乃至整个汉地的腥风血雨并没有影响到西边的徐辉祖。

    按照既定计划,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徐辉祖带领的3万大军终于赶到马里与郑和会合。

    一番寒暄以后,郑和也介绍起了马里的基本情况。

    “魏国公,此地盛产黄金,真是天赐宝地,而且马里内部的王位争夺从几十年前开始,一直层出不穷,目前国力也不复昔日强盛。”

    徐辉祖也回道:“俺在来的路上也问过阿拉伯人,据说70多年前,马里苏丹曼萨·穆萨去麦加朝圣,一路上都是大肆挥霍黄金,此事在阿拉伯世界中也是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郑和补充道:“不仅如此,此地不但盛产黄金,还控制着这块庞大区域的贸易网络,而且据了解这里距离北非的摩洛哥已经不远了,虽说有沙漠阻隔陆路,但是从此地沿海岸线航行,距离北非也不远了。”

    “听郑公公此言,马里我们是志在必得了,请问郑公公有何建议吗?”

    “魏国公,马里虽说在不断神话国王的形象,国王也不在人前进食,不与人说话等等,但是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马里的王位继承权一直不明确,每一次王位交替都伴随着一阵腥风血雨,我们可以利用此来大做文章。”

    “既然郑公公如此说来,想必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这方面俺相信郑公公的眼光,不过俺也需要知道具体的困难在哪里,这么听上去对手也不是很厉害,郑公公为何会被困于此。”

    郑和叹了口气,说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事情的起因也是马里现在的乱象导致的。之前我们只想通过贸易等方式在沿线建立一些支点,并且通过和当地人的交流,获取黄金,事情一开始还是比较顺利的,但是当地几个部族则是见财起意,频繁的袭扰我们的商队。本来我们和马里苏丹的交涉还算顺利,苏丹答应我等约束手下部落,不过后来听说是那苏丹接受了几个部落首领的贿赂,转而支持他们进行劫掠,甚至胆大妄为到派出船只妄图抢劫船队,我们为了保证后勤的安稳不得不进行反击。只是这里的地形和气候,确实困住了我们,而且这里的部落十分零散,虽说我们与部分部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但是也有许多部落敌视我们,频繁的袭扰军队,实在是苦不堪言。马里又地处重要的贸易节点,我也是没办法只能留下主力保证安全,继续向北的探索也只能派出杨公公等人率领部分船只进行了。”

    徐辉祖听后也说道:“我听说马里上下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所以这次我带来的3万大军中,有一半是从阿拉伯地区招募来的伊斯兰战士,想必分化瓦解方面他们能够帮到不少。”

    “还是魏国公考虑周到,若是能从此入手,应该能够让局势缓和不少。”

    徐辉祖则是神秘一笑:“郑公公莫要小看了这群人,狠起来有些时候比我们大明人还狠,不比那群倭人差。”

    “如此杂家倒是期待起来了,马里的事情,之后就全仰仗魏国公了,杂家一个阉人全凭国公吩咐。”

    “公公客气了,这些年公公的贡献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像郑公公,杨公公等人我等武人也是十分尊重的。”

    商定了总体方针以后,气氛缓和了很多,郑和只是因为人数有限,加之有其他任务在身所以被马里缠住了,并非是被马里暴打,因此徐辉祖率军赶到后,本身就能让大部分的问题迎刃而解,加上这段时间郑和做了充足的功课,徐辉祖之后就分别接见了不少“上进的”马里人,达成利益交换以后,对于马里的征服也是正式开始。

    中原本就缺少黄金,就算是马里不袭击大明,将来也必定会找其他借口来控制马里,现在只是把这件事情提前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