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我的亲爹是赘婿?

第十一章:称呼各叫个的,辈分各论各的

    清明后的这一周,江南道的文人士子们纷纷表示自己清明日在家中扫墓祭祖,并没有参加什么诗会。随着某人的第一份声明发出,这种声明便犹如十二月雪花般的纷纷不绝,似乎稍微写晚一点,便会被“疑似”当日诗会中的十几人之一。

    而当日几个去凑热闹的人也纷纷闭口不言,以至于最后清明日烟雨楼的诗会到底有哪些人参加,甚至一共有几个人参加,都成为了一个迷,只知道人数是十人以上,二十人以下。以至于后面很长一段时间,江南道文人士子们之间互相鄙视的词都变为了:“你该不会是清明日烟雨楼诗会的十几人之一吧?”“你才去参加了烟雨楼诗会,你全家都去参加了烟雨楼诗会。”

    林宅的门房暂时也算清净乐下来,毕竟短时间内不会有哪个不长眼的东西再来这里递拜帖了,毕竟第一批递拜帖的已经被打包收拾了,甚至到最后连个屁都没蹦出来。古代的文人士子是一个很奇特的群体,如果你岌岌无名,那么便不会有人搭理你;如果你略有薄名,那么他们便会凑过来看看你是否有真才实学,顺便挖空心思的寻找你的弱点,以图踩着你上位;而如果你真的满腹经纶,胸藏锦绣的话,他们便躲得远远的,似乎连和你同在一片屋檐下呼吸都是错的。

    林子异当然也是乐的清净。清明日烟雨楼诗会上,他最大的收获从来都不是名动大楚,或者是得以安生。这些都只是附带的。他真正的收获是发现了惊鸿真正的秘密,便是惊鸿这一击并不是刺出去的,而是甩出去的。这便是为何他连甩十箭之后,便再也坐不住了,随后便是摧枯拉朽般的清场行动。之所以曾经他一直认为惊鸿一击是刺出去的原因,也是因为刺和甩两个动作,出手后的动作是一样的。而两者的区别则是,一个由手臂发力,一个由手腕发力。当他把自己的感悟和沈惊鸿说了以后,沈惊鸿却只是微笑着摸着胡子点头,并不说话。但是林子异至少在沈惊鸿的眼神中确定了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这也是沈惊鸿的高明之处,他永远都只传授林子异武学的基础,至于更高深的招数招式,他只字不提,全靠林子异自己悟。如果他直接教给林子异,那么林子异永远都只是他沈惊鸿的模仿者。一幅画,你临摹的再完美,也是不可能超过原作的。沈惊鸿的对林子异的教育,就是给林子异创造一个超越自己的可能性。这话说起来简单,但是能做到的却是寥寥无几。

    而这些日子,李彦明还是隔三岔五的来找沈惊鸿,终于在单方面挨打五十多次后,李彦明拔下了沈惊鸿三根胡子。但是这一次他在床上整整躺了两个多礼拜。

    而三味书屋前段日子便已完成了活字印刷对雕版印刷的替换,走上正轨。《三国演义》的第一卷已经印完了,《三国演义》一共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而在林子异的要求下,每一卷的定价仅为一两,利润更是只有十文。三国演义的一卷可是有着三万字。而这个年头的书价本就很高,单单是三万字这么厚厚的一本书,纸张的价格就已经不便宜了。这还是林子异把靠着活字印刷术,才把书的价格硬生生的给打了下去。而活字印刷术,对比雕版印刷术,简直就是降维打击般的存在。

    第一批林子异直接让宋青书印了一万卷。在这个年头,印一万卷是一件很夸张的事情,就连朝廷出的《大楚入品武者名录》在全国发行的,也就印了万卷出头,其中更有不少,至今还堆在各大书局中。并且这一本《名录》里面满打满算也就四万个字,定价却是十两银子。这本《名录》是朝廷出品,只为给武者立名,并不赚钱。由此足以看出雕版印刷成本之高。当然,活字印刷术这种技术是藏不住的。稍微有经验一点的书局老板,只需要看上几眼,便能领会其中的奥妙。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之间本就是一层薄纱纸,一捅就破。当然,林子异也从未有私藏的意思,毕竟活字印刷术也是华夏四大发明之一,也算是在这个世界传播华夏文明。

    当第一卷《三国演义》发行时,一万卷的库存,不到三日便被哄抢一空。林子异低估了自己现在的影响力,更是低估了这个价格对整个市场的冲击力。用某个士子的话说就是,我花一两银子买了这本书,看完以后,哪怕就算撕下来擦屁股,扔地上垫桌角,也是值这个价的吧?

    而《三国演义》也是这个时代唯一一本老百姓看得懂的书,因为他是一部白话文小说。大楚及前朝大周,及更早之前的朝代,所有的书都是以文言文所撰写。也就是普通百姓,就算你识字,也是看不懂书的。这也是为什么自古以来,文人自觉高人一等的底气由来。

    当然,一两银子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不是小钱了,但是龙朔以来,年年风调雨顺,普通人家一户一年也能有个三五两银子的收入,而这本就富庶的江南鱼米之乡,更是比全国平均水平要好上不少。因此只要勤劳肯干,这十年下来,一户人家攒个十几两银子还是不难的,哪怕一个人不舍得出钱,村里十几户人家一人出个十文不到,凑一凑,也总可以买一本。

    但是《三国演义》最大的销量却是在军伍中。大楚虽民风尚武,但自古以来,文人之间相轻,文武之间更是相看两相厌,因此这个世界的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给武者看的书。用文人的话说,就是何必给这帮匹夫写书,写了他们也看不懂。所以当《三国演义》问世时,几乎第一时间,各地军伍纷纷派人过来求购。对于这个时代的军人来说,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生活的,因此军饷拿到手,不是寄回家,就是丢到窑子里快活。一两银子够什么?都不够喝几杯花酒,但是买这么一本书,能看上几个月时间。

    而三味书屋里的存书卖完了,他们又赶时间,便会去民间加价收购。老百姓一听,还有这好事?我买一本书,一两银子,看完了卖出去,还能多赚个几十文?因此《三国演义》的销售便更加火爆了。因此这第一卷足足加印了六次,总计印了七万册。仅这第一册,三味书屋的利润便有七十两金子,是去年全年总收入的七倍多。而这个三味书屋的掌柜宋青书,最近几次回林宅和林岳生老爷议事时,身形也挺拔了不少。

    时间一晃便到了八月。最近整个林家欣欣向荣,林子异的三味书屋也搞得有声有色,这让林岳生满意的不得了。但是最近还是有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让林岳生老爷子隐隐有些头疼,因为林宅乱了。准确的说,是林宅里的称呼乱成了一锅粥。

    这件事便是在除夕那天,他指定红莲和青笙是林家孙媳妇开始的。原本,十年来,林宅的下人们一直管林岳生叫老爷,叶无忧叫少爷,林婉歌叫小姐,林子异叫小少爷。而当林岳生指定红莲和青笙为孙媳妇,而红莲和青笙又是孤儿,从小在林府长大,因此林府便算是他们半个娘家,因此,下人们开始管红莲和青笙也叫小姐,因为是不存在小小姐这个叫法的。这样,儿媳妇便和婆婆从称呼上看起来变成了一个辈分。

    而红莲和青笙的称呼本就独立于林宅众人之外,他们一直管林子异叫少爷,管叶无忧叫老爷,管林婉歌叫小姐,管林岳生叫老太爷。因此一家人坐下来吃饭的时候,桌上六个人,便硬是搞出了十几个称呼。主打的就是一个称呼各叫个的,辈分各论各的。林家的确不怎么讲规矩,但是总不能一直这样乱下去。

    最后,林老爷子大手一挥,林家暂时由林婉歌代掌,所有称呼统一:林岳生是老太爷,叶无忧是老爷,林婉歌还是小姐,林子异是少爷,红莲和青笙则是少奶奶。总算在林子异还未长大,林家没有出现第四代之前暂时稳住了局面。

    而林子异,最近也开始了新的修行。因为刺,劈,扫,挑,挡五个基本招式里的挡,他从未练过。而在跟随沈惊鸿修炼一年之后,他终于要开始练习挡。其实这挡说简单也简单,无非是人家一刀砍过来,你拿武器挡住。但是难点在于是谁拿着武器在削你。比如,此时拿着紫竹削林子异的正是沈惊鸿。沈惊鸿就是这样握着竹竿子,云淡风轻的一下一下往下挥,像老农锄地似的。林子异则是拿着匕首抵挡,第一下,林子异单膝跪地,第二下,林子异双膝着地,第三下,林子异就被放平了,大口喘着粗气。好在林子异已经跟随沈惊鸿修行一年整了,也不需要师父提醒,稍微生了一些新力,便起身打坐。打坐完,他又起身,横握匕首,他也不担心师父直接抽在他身上,准确的说,沈惊鸿这时候就是瞄着匕首在抽。还是三下,林子异又被放平了。这就是绝对实力差距下的一力破万法。

    曾经看着沈惊鸿削李彦明,林子异心中只觉得痛快,而现在只觉得,李彦明那身体真是畜生一般,也太扛揍了吧。愣是能被师父削上几百下,还能自己走着离开。

    整整两个时辰,林子异都没能扛到第四下,林子异觉得肯定是自己的方式错了。因此这次被放倒后,他没有起身,便是躺着在思索。沈惊鸿不催也不恼。

    横握匕首的格挡,便是力量之间的对决,和自己的师父力量对决,以自己的能力是绝对不够格的。而师父至始至终从未改变过力道,那就说明这个力道肯定是自己能接下的,自己尝试过一只手握匕首,另一只手抵在匕首侧面,但是仍然三下便被放倒。因此三下便是自己目前力量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