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扶风歌

第八章 雁门

    刘群率军由太原郡北上,沿滹沱河谷行军数日,才至新兴郡。

    一路走来,越往北,村舍越少,百姓越少,连行几十里,寡有人烟。

    大军开拔至晋昌县时,路过一村舍,处处都是断壁残垣,满是岁月的痕迹。

    想到靠近太原的新兴郡都已是这般模样,雁门郡自是更加荒凉,刘群叹了口气,但又随即振作起来。

    出晋昌县后,便是雁门郡地界。数日之后,刘群便到达了郡治广武。

    广武不仅是雁门的郡治,亦是刘琨的食邑,但城池狭小,一眼便望到尽头。见过了晋阳的繁华,广武实在是寒酸了些。

    刘群倒是不以为意,自己此番前来便是要大治雁门,若雁门郡繁华的话,根本不需要自己前来治郡。

    入城后刘群令刘希于城西建起军营,三千军士安置于此,而后便与郡丞殷丰进行交接。

    殷丰,雁门郡原平人,其先祖父汉金城太守,世仕两千石,为雁门郡望也。

    八王之乱后,雁门屡遭兵灾与胡乱,殷氏遂衰败。刘琨讨伐乌丸时,殷丰为向导,助其破敌。

    战后刘琨表其为郡丞,代行郡事。

    两人交接之后,刘群第一时间便要来了雁门郡的图籍。雁门郡现在帐上一万二千余户,广武辖六千,原平辖三千,其余诸县辖三千。

    每岁所能上缴赋税不足太原郡五分之一,难以自给,常需新兴、太原二郡接济。

    在雁门郡糟糕的财政状况下,先前的历任太守皆难以有作为,更遑论重建雁门。

    雁门郡其实地理环境不差,恒山以南的忻定盆地,地势平坦,良田众多,又有滹沱河流经,灌溉着两岸田地。

    即使在气候变冷的大环境下,高耸的群山又阻隔了严寒,使其仍是一块沃土。

    而在外部环境方面,雁门虽自战国起便是胡汉对抗的前线,双方交锋长达数百年之久,李牧北击匈奴,卫霍横扫瀚海都发生在这片土地之上。

    但在当今却是一处安宁之所。雁门南接并州腹地,北与拓拔鲜卑以恒山为界。

    拓拔鲜卑系出东胡,汉时北匈奴西迁,南匈奴保塞,拓拔鲜卑趁机南迁壮大,至西晋末,拓拔猗卢统一三部,雄据代北。

    拓拔猗卢虽也是胡人,却与晋廷交好,屡次派兵助刘琨击退匈奴人。

    可以说,没有拓拔鲜卑的军事援助,刘琨也无法在并州坚守那么久。

    在南北方向均无大患,东西有群山之险的加持之下,雁门与直面匈奴兵锋的太原、上党诸郡相比,可谓是太平。

    雁门如今什么都不缺,缺的是百姓。

    晋末的丧乱,使北方司、冀、雍、凉、并诸州人口锐减,百姓士族为避祸纷纷背离故土,跨过群山与江河,南迁巴蜀,荆楚与江左。

    而北方诸州则出现百里无人家,良田荒废之景,其中以并州最为严重。

    州治晋阳在光熙年间都曾沦为空城,更何况其他郡县。

    现在雁门急需人口,但从并州其他郡县迁徒百姓过来是不可能,刘琨也断不会答应的。

    刘群为此苦恼之时,刘希前来禀告道:“府君,乌丸左部与百姓因水源起争执,聚众不散于滤池乡,该如何处理?”

    一听到“乌丸”二字,刘群立马想到可将其编户齐民。

    乌丸内迁多年,汉化程度深,已从游牧民族转为半游牧半耕作,完全可以将其编户齐民,成为生力军。

    但如今胡汉矛盾巨大,编户为民之事,只可缓图之,不可操之过急。

    刘希见刘群半响都没有动静,便试探地喊道:“府君?”

    刘群这才从缓过神来说道:“随我去看看!”

    “诺!”

    刘希调五百军士,护卫着刘群前住滤池乡。

    滤池乡,乡如其名,因靠近滹沱河而得名。但地势险峻,难引滹沱河之水灌溉,故乡民常因水源问题而争执。

    此次乌丸左部与汉民争执,看似与先前并无不同,但实则是双方积怨已久,矛盾在今天爆发。

    鸟丸左部乃是乌丸人战败后,刘琨效曹操分南匈奴五部之举,所析分出来的,即左、中、右三部。

    但由于刘琨忌惮乌丸人势大,不信任乌丸人,便另置汉人主官,分管三部,而非任用乌丸权贵管理。

    汉官轻视乌丸人,在其与汉民争夺水源时,屡屡偏袒,以致乌丸人积怨日久,在今时爆发。

    刘群赶到时,双方已从开始的口角争吵,转为械斗,隐约有扩大的趋势。

    乌丸人对汉民怨恨日久,滹池乡的汉民何尝不是苦乌丸久矣,先遭乌丸兵祸,现在又与其争夺水源,换何人不恨之。

    况且三晋百姓自古悍勇,加之位于边地,其性刚烈,不惧死也。

    双方争斗不休,谁也不让谁。刘群无奈下令军士将两方分离,防止激起民变。

    滹池乡中的奢老见刘群到来,纷纷哭诉道:“府君,胡人欺人太甚,你要为我们做主啊!”

    “求府君为我们做主啊!”

    奢老一哭,身后汉民也是齐齐下跪哭诉起来。

    刘群将其抚慰一番后,承诺会解决问题,汉民才散了。

    而乌丸人却还是不肯就此做罢,仍是聚众。刘希见状强硬地说道:“汝等为何不散?!”

    “难不成想对抗官府!”

    “不敢!”

    只见人群中走出一青年,大声的回应着。

    刘群挑眉打量一番后,便问道:“既然不敢,那为何不散?”

    “我部族人少势小,常遭汉官轻视,今日若不聚众,欲诉而无门!”

    “请府君能怜我部族,亦为我等做主!”

    青年说完,朝刘群拜首道。

    刘群心想:此人到是聪明,一眼便认出了自己。于是沉声说道:“乌丸归附朝廷,便是我治下百姓,有何冤情,速速讲来!”

    “谢府君!”

    得到刘群的认可后,青年人才缓缓说道:“其一,刘使君曾亲口承诺择一地,安顿我部族,今却让我等与汉民杂处!”

    “其二,我部族人少势单,难以自洽,刘使君承诺每月供给粮草,但时至今日,未得一石!”

    “其三,左部主事柴安压榨我部,草菅人命,视我等为无物!”

    “请府君为我部做主!”

    听完,刘群不禁脸一黑。三条请求中二条是刘琨当初为了招降乌丸所许诺的承诺。

    如今未能实现,使乌丸人颇为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