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扶风歌

第二十八章 春耕(求追读!)

    众人入城后,刘群与温峤第一时间将三台流民的相关安排上报给刘琨。

    将八万流民安置在太原倒是没有出乎刘琨的意料,但徙两万流民北上,引起刘琨的不解。

    刘群遂解释一番,刘琨听完,便无异议了,同意了刘群与温峤的方案。

    刘群与温峤见刘琨因连日的行军作战,而疲倦,便告退道:“群(峤)告退!”

    “公度,等一下!”

    刘群一愣,面露疑惑。刘琨缓缓开口道:“孤南下,克襄垣诸县,复置上党。”

    “今无太守人选,孤属意汝,如何?!”

    “使君委托,群不敢推辞,然群上任上党,雁门郡便有了空缺,不知使君如何处理?!”

    “雁门太守,孤自有安排,汝安心上任便是!”

    “诺!”

    第二日,刘群便接到上党太守的任命。

    而雁门太守则由原先的郡丞殷丰接替。

    至于为什么是殷丰,因其在平定乌丸叛乱中有功,刘群又屡次上表为其表功。

    如今雁门太守有缺,刘琨便第一时间,想到了他,并其前功,迁太守。

    虽然殷丰是雁门本郡人,若是太平时节,碍于三互法,他是不可能出任雁门太守一职的。

    但现在正是风雨飘摇的多事之秋,哪里还顾得了这么多。

    而刘琨任命刘群为上党太守,也不全是没有合适人选。

    一是刘群走后,崔氏因思念爱子,常常在刘琨面前提及刘群,想让其将刘群调回晋阳。

    二是刘群毕竟是刘琨的嗣子,雁门又非什么要害之处,也不需要其长期在外镇守。

    故刘琨借着收复上党郡,将其调回晋阳。

    因如今的上党郡只有原先的三个县,而这三个县因地处并州与匈奴的拉据前线,已是没有多少人口,仅有防卫的驻军。

    故刘群大概是不会亲自前往上党赴任,而是于晋阳遥领上党郡。

    刘琨虽短于军事,但长于抚怀,休整数日后,便亲自下乡,慰问刚至并州的三台流民。

    流民们见刘琨亲至,皆是受宠若惊,纷纷跪拜道:“拜见使君!”

    刘琨笑着扶起邻近的一位老农,亲切地问候道:“初至晋阳,可有什么不妥之处?”

    老农见刘琨言语温和,便壮着胆子回答道:“并无不妥,晋阳一切都好,但和冀州老家相比!”

    “我还是想念乡里!”

    说着,眼泪便掉了下来。在场的其余冀州人也跟着掉起了眼泪。

    他乡有他乡的繁华,但终是不及故乡。

    刘琨闻言也颇为动容,冀州同样也是其回不去的故乡。

    刘琨年少之时,就随家人入京,鲜少再回故乡。

    上一次回冀州,已是十余年前了。

    想到这里,刘琨也是以衣袖掩面,拭泪。

    刘琨终究是一方牧守,很快便调整过来,对着在场的冀州人说道:“诸位乡亲,皆是孤的同州乡人!”

    “今国家不幸,胡虏据中国!”

    “孤于三晋兴兵讨逆,誓还四海清平!”

    “侍天下安定,孤定会率我冀州乡亲重归故乡,安享康乐!”

    “诸位可好?!”

    “好!”

    “我等愿随使君!”

    在场的冀州人欢呼着应承刘琨的话。

    刘群站在刘琨身后,看着自己的老爹,也由不得佩服起来。

    只用几句话,便使先前还离心离德的冀州人归心。

    而在三台流民中冀州人,人数最多,一旦冀州人肯归心刘琨,剩下的三台流民则也不可能掀起什么风浪。

    刘琨用一趟下乡慰抚,便彻底解决了三台流民的问题,可谓是手段高明。

    历史上刘琨能在并州坚持那么久,不仅是因为拓拔鲜卑的军事助力,还是刘琨自身善于抚怀的本领。

    才能招揽流民,屯田并州,据城而守数年,在北方数州纷纷沦丧胡尘里之时,还可保并州一州安宁。

    刘琨安抚好此处的流民后,便率着刘群等人,巡视他乡。

    此时正值永嘉七年的开春,晋阳上下皆忙着春耕,田地里到处都是耕作的农人。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春之重在于春耕。历代皆重春耕,无论是地方官长,还是王公大臣,甚至是天子往往都是亲自下地,垂范,以示重视。

    但延及魏晋之世,由于门阀士族的崛起,先秦古风已经被抛弃的差不多了,春耕惯例也被废止。

    刘琨身为士族子弟,刚至晋阳时,也不愿效前代官长之举,下地春耕。

    但后来为了鼓励耕种,刘琨便也于春耕之时,于田间耕作。

    而后每年皆是如此,今年也不例外。

    刘琨在早已安排好的田地中,用直辕犁耕地,刘群在旁手拿种子,播种。

    父子两人难得配合得相得益彰。刘琨贵为刺史,都下地春耕,其余人自然是不敢不从。

    四散于周围田地,效刘琨父子,两两耕种起来。

    刘群以为刘琨只是装装样子,未想其在田地中,耕作半响。

    刘群已是累得气喘吁吁,而刘琨虽也汗流如泪下,但坚持耕完田地才上田埂休息。

    刘群看着云淡风轻的刘琨,心中甚是不解。

    刘群先前自以为凭着穿越者的身份,靠着后世史书的记载,早已看透了刘琨。

    但此刻的刘琨,让刘群感到无比陌生。

    喜好奢华,宠信伶人的那个人是刘琨。

    抚慰流人,亲耕田地的眼前之人也是刘琨。

    刘琨是矛盾的,也是伟大的。

    他的前三十年,如西晋初年一样,是奢华的,安乐的。

    他只是四海升平中的芸芸众生,是中山刘氏的世家子,是金谷二十四友的刘越石。

    但伴随着西晋王朝盛世的幻梦,被北方胡族铁碲肆意践踏之后。

    西晋便也不是曾经的晋王朝,刘琨也不再是原来的刘越石。

    出镇并州,挽倾覆大势,孤立北地,遥望中原,成了刘琨的常态。

    少年时节的安乐人生,被征战不休,抵御胡虏取代。

    墨如黑的青丝也渐渐染上了霜白,少年的脸庞也便得沧桑。

    刘群穿越来而,第一次如此静距离看看刘琨。

    刘琨朝刘群致以微笑,刘群的眼眶便有些许白雾。

    他知道眼前之人便是活生生的刘琨。

    是他的父亲!

    是并州的刺史!

    是西晋最后的忠臣!

    不再是史册之上,冷冰冰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