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扶风歌

第三十八章 骑兵

    王浚面上虽不为所动,仍是一副相信石勒的样子,但一颗怀疑的种子已经埋在了王浚的内心。

    刘群正是抓住王浚多疑的这一点,设计王浚,先前的表笺、舆图不过是铺垫罢了,一切都是为了让王浚对石勒产生疑心。

    王浚随后令卫士将温峤押送至监牢,然后唤来心腹秘密调查蓟城中于石勒有关的人。

    一场风暴即将在蓟城悄然展开。

    乐平郡,刘群军大营

    宽阔的校场之上,数千骑正在演武拼杀,战马的厮呜声中夹杂着金戈碰撞之声。

    刘群在旁满意地点点头,对着刘希赞许道:“此等精骑,不说纵横天下,也是世间一等一的强军,全赖子望之功啊!”

    刘希行军礼道:“将军过誉,全赖将军支持,将士用命,希不敢居功,不过终不负一年之约!”

    当初刘群组建骑兵时,物色的周宏为骁骑中郎将,统领雁门突骑。

    但刘希自告奋勇,向刘群毛遂自荐,刘群一开始考虑到周宏弓马娴熟,又长于边郡,便回绝了刘希的请求。

    奈何刘希再三请求,并直接向刘群下了军令状,言一年未成军,愿受刘群责罚,这才被委任为骁骑中郎将,编练骑兵。

    刘希之所以对骁骑中郎将这么执着,乃是其知道,一旦雁门突骑形成战力斗,日后定是刘群麾下最重要的战力。

    而刘希作为统帅,自然会受到刘群的重用与倚仗。

    刘希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年近四十,于校尉之职上蹉跎十余载,留给他的时间不多,故刘希才如此渴望受到重用与提拔。

    刘群见刘希居功而不自傲,又对其勉励一番,而后有些炫耀地跟陪同的薄盛说道:“薄青州以为我雁门突骑如何?可与匈奴、鲜卑人相抗衡否?”

    见薄盛脸上有些犹豫,刘群以轻松地口吻说道:“薄青州不必有所顾虑,直言即可。”

    薄盛便说道:“军容整齐,军威赫赫,然未经战事,骑射不精,胆气不足,非天下强军也!”

    刘群、刘希脸上已有些难看,但未阻止薄盛,任其继续说道:“天下骑军,段氏为最,次者拓拔、乌丸,最后便是匈奴及其余杂胡。”

    “今盛观雁门突骑,当于乌丸之下,匈奴之上!”

    薄盛的评价已经很委婉了,但在刘群耳中格外刺耳,使刘群颇为沮丧。

    刘群在组建雁门突骑时,倾全力支持,对其寄予厚望,希望能以此逐渐扭转并州没有骑兵的劣势。

    更是利用穿越者的身份,下令全军抢先装备当时刚刚发明的双马镫。

    在东晋十六国之前,历代骑兵装备都是高镫、单马镫,甚至是没有马镫。

    其存在巨大弊处,便是骑乘者容易疲劳,且不容易掌握平衡,故在双马镫没被发明前,熟练掌握骑射是一件极难之事。

    而双马镫则是巧妙地将这些问题解决了,故抢先装备了双马蹬的雁门突骑才能在短短一年之内,形成了战斗力。

    这也是为什么薄盛评其为“军容整齐,军威赫赫。”

    但后面的评价,令刘群、刘希二人着实有些恼火,刘群还是很淡定的,刘希则带有怒意地问道:“希敢问薄青州,我雁门突骑如何胆气不足,又如何骑射不精?”

    刘群也想知道原因,便也望着薄盛,见众人都盯着自己,薄盛直言道:“夫战勇气也,两军交锋,狭路相逢,勇者胜!”

    “骑兵陷阵于先,更需胆气,然胆气不历战事,则不能成。至于骑射亦非一年之期就可一蹴而就。”

    薄盛所说的皆是自己早年所总结的经验,薄盛起家便是依靠乡里的乌丸骑兵,故对骑兵训练、作战有看深刻认识。

    刘希显然没被薄盛之语给说服,反问道:“希以《六韬》治军,使其令行禁止,指挥自如,焉会胆气不足,骑射不精?!”

    薄盛有自己的经验,但刘希也有自己的骄傲,刘希博览兵书,极擅治军。

    当初仅用数月,便将晋阳之战中的守军,变成善战之士,治军之能可谓是无人能出其右。

    在训练雁门突骑时,刘希更是用尽心血,以《六韬》严治雁门突骑。现在被薄盛指出不足,岂会服气?

    薄盛听到《六韬》二字,恍然大悟地说道:“原来如此!”

    《六韬》成书于战国,至汉代已广为流传,后世将其尊为武学圣典,兵家必读。

    而《六韬》中详细记载着训练骑兵的方法,故刘希才以此书训练雁门突骑,但《六韬》中所载的战法皆是基于秦汉骑兵的作战方法,而非当今骑兵。

    故薄盛才又说道:“《六韬》先代治军之书,但今时不同往日,盛以为依《六韬》非能练强军!”

    刘群不解地问道:“《六韬》太公所著之书,历代皆尊之,善兵如武安、淮阴者,亦拜读之,今时为何不可用?”

    薄盛没有回答,反倒是向刘群请求道:“雁门突骑乃是将军之心血,将军对其格外看重。”

    “不如盛于部曲中挑选三百骑,将军也于雁门突骑中挑选三百骑,比试一番,也好看看成果?”

    刘群自是应允,没有经过实战,只是操练也看不出什么战力。

    刘群又转头,向刘希问道:“子望,汝愿意否?”

    刘希本来就因薄盛的答复憋着一肚子火,现在有机会教训他,也是答应了下来。

    很快双方便挑好了三百骑,刘希这边,乃是精挑细选的三百人,而薄盛则是相对随意些,三百人中老弱均有。

    为了安全起见,刘群令人将箭矢去掉,包裹上面粉,手中矛、戟也被换成裹满面粉的棍棒。

    同时双方皆卸掉甲胄,换上玄色外袍,以身上斑白的粉点多少为胜负衡量的条件。

    校场之上,双方剑拔弩张,只待号令之声,而校场之下,众人纷纷讨论何人能胜。

    刘群向殷丰问道:“伯盛以为何人能胜?”

    “刘中郎将所率乃是我军精锐,战力不凡,而薄青州所率乌丸突骑,亦是天下精兵,怕是二人不相上下,难分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