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扶风歌

第四十章 出兵

    刘希被众人抬入营帐后,刘群令其余人退下,便对装晕的刘希说道:“子望,起来吧!”

    刘希长年行武,怎么可能轻易晕倒,只是羞于面见惨败罢了,刘群也是知其是假装,为了顾及刘希的脸面,才让其余人退下。

    刘希见瞒不住刘群,起身请罪道:“希有负将军所托,不敌乌丸突骑,请将军治罪!”

    刘群将刘希扶起,安慰道:“子望仅以一年之期,便使其成军,我岂会怪罪汝。”

    “乌丸突骑,天下名骑,薄青州又是善战之将,子望不敌,情有可原。”

    刘群越是宽慰刘希,刘希越是觉得羞愧。刘希平生最为仰慕三国的关羽,以其为榜样,希翼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但与关羽一样,刘希自傲,耻于甘居人下,对大败于薄盛之手,不能忍受。

    刘群见刘希跪地请罪,沉吟道:“关云长,世之名将,当世几人能敌之?”

    “然关羽如此勇将,亦会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饮恨千古,空留遗恨。子望,我希望汝能为黄汉升,而非关云长!”

    刘希想成为关羽那样的天下名将,但没有关羽的能力,而黄忠身经百战,磨砺数十年,终由老革成为后将军,与关羽齐名。

    成为关云长的能力,不是人人都有,而人人却可以通过磨励,成为黄汉升。

    刘希听后,有了些许意动,但碍于先前的表现,羞于答应。

    刘群见状,唤来了帐外的薄盛。刘希见到薄盛,扭过头,有些不愿地说道:“希先前目中无人,多有冒犯,望薄青州能恕希狂妄!”

    薄盛颇有气度地说道:“盛不是什么薄青州,亦是败军之将。兵者,诡道也,胜负乃兵家常事,刘中郎将不必气馁。”

    “日后你我齐心,定能将雁门突骑训练成天下骁骑!”

    薄盛放低姿态,将自己与刘希一同比作败军之将,可谓是给了刘希极大地脸面。

    刘希转过身,握住薄盛的手说道:“好!”

    刘群遂表薄盛为突骑中郎将,与刘希一同统领骑兵。

    刘希与薄盛握手言和之际,帐外传来禀告地声音。

    “启禀将军,温太原已由幽州返回!”

    刘群大喜过望,知事成矣,下令诸将于中军大帐议事。

    温峤将王浚、石勒反目成仇之事说出来后,引得帐内众人大笑。

    石勒与王浚反目,相互攻伐,得利便是并州,众人自然是乐见其成。

    温峤稍后对刘群建言道:“将军,王浚与石勒大战在即,王浚为引我并州为援,知会幽冀州诸郡开关放行。”

    “峤以为我军可以行军为由,奇袭中山、常山、代诸郡,一战可下,届时将军坐拥幽冀数郡,观王石大战胜负,再做决断!”

    “王浚胜,我军则南下司州,夺取三魏,覆灭石勒,石勒胜,我军可东出冀州,与石勒争河北,皆万全之策!”

    温峤的建言得到了在场不少的认可。诚如温峤所言,王浚与石勒于河北决战,刘群军可不费吹灰之地,趁机夺取河北数郡。

    但殷丰反对道:“将军,河北大战依丰所见,王浚诚非石勒对手!”

    “噢?伯盛有何见解?”

    “石勒攻略河北,乃是有备而来。石勒先离间王浚君臣,使段氏,乌丸纷纷弃王浚而归石勒。”

    “今王浚势单力薄,而石勒大军,屯兵易水,蓟城指日可下。”

    “故丰以为,我军当一面攻取幽冀诸郡,另一面当助王浚以抗石勒。不然就算我军能取燕赵,也难以坚守!”

    殷丰很现实地指出,现在三方争河北,石勒最强,王浚次之,而刘群最弱,若刘群与王浚不联手,待王浚被灭,下一个便是刘群。

    恰如汉末三国,孙刘联盟抗曹,但孙权背刺刘备,吴蜀反目,最后只能为曹魏(西晋)逐个击破。

    刘群肯定不会为他人做嫁衣,让石勒吞并王浚,再威胁并州,一统河北。

    刘群说道:“王浚坐困蓟城,内无精兵,外无强援,必败无疑。”

    “蓟城不可救,但石勒不能不攻!”

    “我军可兵分两路,一路北上,收取燕赵郡县,另一路南下,奔袭广平,直取襄国!”

    “石勒倾全力以攻蓟城,襄国必是空虚,我军奇袭必能大获全胜。而襄国,石勒根基所在,纵使石勒取幽州,亦不过是无根之萍罢了!”

    “诸君可有异意?!”

    刘群将殷丰、温峤的献策取长补短,兵分两路既能趁机收取郡县,又能使石勒后方大乱,再难立足河北。

    “将军,我等无异意!”众人异口同声地说道。

    刘群于是下令道:“温峤,殷丰各领兵四千,分取代、中山、常山等郡,而后会师范阳,观石勒与王浚大战胜负,相机行动!”

    “诺!”

    “刘希,薄盛,周宏率其部,与我南下司州,直扑襄国!”

    “诺!”

    刘群一声令下,沉寂许久地乐平郡忙碌起来,整顿兵马,筹错粮草皆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大军开拔的那日,刘群于全军面前誓师。

    伴随淅淅沥沥的春雨,刘群说道:“石勒,王浚侵我三晋,祸乱河北,士民无不恨之,今我军奉诏讨贼,当诛灭二贼,救百姓于水火,还河北安定!”

    “昔武王伐纣,天降大雨,太公曰:此战必胜!今我军伐贼,天亦降雨,此乃上天所降吉兆,我军必能克敌制胜!”

    “万胜~!”

    台下的军士们亦跟着刘群喊道:“万胜!”

    古人信奉天地神灵,凡遇大事,必要求神问灵,而像兵戈之种,事关生死,则更是要战前祭天地,问神灵。

    其不仅是一种对心灵的安慰,也是祈愿战胜,故在军士心中,对吉凶之兆格外看重。

    昆阳之战,天降殒石,使光武帝刘秀以弱旅胜新莽十万大军,便是最好的例证。

    殒石未必使王莽军死伤多少,但使王莽军的军士内心崩溃,不战而自溃。

    今刘群誓师,天降大雨,刘群以洗甲兵的典故,称其为吉兆,借机鼓舞了士气。

    刘群望着细细的春雨,感慨道:“上天如此助我,我并州绝无兵败之可能!”

    “取河北,定关东,天下入吾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