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扶风歌

第五十七章 博陵

    冀州,博陵国

    并州军从襄国北上,一路上攻城拔地,连克赵国,巨鹿国,博陵国,距幽州近在咫尺。

    刘群考虑到大军连日征战,师老人疲,便下令并州军于博陵国休整数日后,再开拔幽州。

    博陵本地的士族豪强见并州军停驻于博陵休整,连忙送上粮草,犒赏大军,同时也趁机求见刘群。

    刘群于是顺水推舟地答应了接见了博陵本地的士族。

    当刘群翻看各家的名刺时,无意中看到了博陵崔氏的名帖,颇为惊讶。

    在其印象中,博陵崔氏可是唐时的五姓七望,关东士族之冠冕,在中晚唐时,更是被推为“士族之冠”。

    这样的著族大姓,不应该在永嘉之乱时,像太原王氏一样,随着司马氏宗室皇族南迁,怎还会留在博陵?

    在询问徐光等人后,刘群才明白,现在的博陵崔氏还尚未发迹,只是冀州的一般士族,仅世仕二千石,儒学名门。

    还远不及后世北魏、隋唐之时的“六房十六相,关东第一家”的盛况。

    故博陵崔氏根本没有机会随司马氏一起南迁江左。

    没机会南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崔氏也不愿意放弃在博陵的田产、财富。

    一旦南迁,那可就是白手起家,从头再来,太原王氏这样的高门堵得起,博陵崔氏这样的小门小户可赌不起。

    北地是危机四伏,兵戈不断,可江左也不是什么温柔之乡,稍有不慎,传承百年的家世便会断送于异乡。

    这不仅是博陵崔氏一家,无数的中小士族皆是如此。

    就连太原王氏起初也是不愿南迁,但架不住并州被打成白地,再不南迁,其也要面临灭族之祸。

    三日后,在昔日的博陵王宫内,刘群设宴款待博陵十余家士族豪强。

    宴席之上,刘群举杯致谢道:“我军奉诏讨贼,行至博陵,幸得诸君慷慨解囊,接济大军!”

    “群在这里,代大将军敬诸君一杯!”

    刘群一饮而尽,在场的博陵士族熟练地躬身,然后佯作一脸诚惶诚恐地道:“谢将军!”

    这样的场面,这些士族早已经历了无数次。

    王浚、石勒攻略冀州时,无不是像刘群一样在得到想要的粮草辎重后,便假惺惺地设宴感谢他们。

    故今日其来赴宴,不过是走流程罢了,真正想要的是刘群承认其在博陵的地位与财产。

    一轮推杯换盏之后,便是歌舞表演。

    舞女婀娜的身姿于厅间翩翩起舞,吸引着在场众人的注意力。

    一干博陵的士族还算不为所动,毕竟这种场面,其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

    但一众并州武将可是着实被吸引住了,目光跟着舞女的动作而移动。

    军中鲜少有歌舞,战事又连连不断,将领们平日没有机会接触到这种场面,今日不由地有些痴迷。

    刘群笑着,向一干博陵士族告罪道:“军中无歌舞,久不闻舞乐,望诸位见谅!”

    以崔遄为首的士族,一副理解的样子说道:“我等知!”

    崔遄又向前一步说道:“王师征石勒,劳苦功高,喜歌舞而已,若是将军不弃,遄愿献侍女数十名,以酬王师!”

    “侍女就不必了,敢问君尊姓大名?”

    听到刘群拒绝的回答,崔遄感到一阵尴尬,但很快回答道:“在下博陵崔子朗,父故大司农洪,祖魏左仆射,长合乡侯赞!”

    崔遄生怕自己籍籍无名,会被刘群其轻视,故将父祖的官爵,名讳通通了讲出来。

    “原是崔公之后,失敬,失敬!”刘群一脸恍然大悟地说道。

    崔公,即崔洪,崔遄之父,为官清正廉洁,雷厉风行,堪称一代良吏。

    崔遄见刘群知其父,喜上眉梢,谦卑地说道:“将军,少年英雄,建有大功,国之干城也,遄却只能仰仗父辈,实在是自惭形愧!”

    崔遄这番话虽有吹捧刘群的成分,可也是崔遄的真心话。

    崔遄已年逾三十,而立之年,但却迟迟没有机会出仕为官,至今仍是白身。

    这对于平民百姓自然算不上什么,可于崔遄而言,实在是有辱父辈之名。

    于博陵崔氏而言,也是极为不利的,博陵崔氏现在正处于一个极为尴尬的地步。

    博陵崔氏靠着自西汉使的世仕两千石,发展为儒家文林,博陵文宗,于冀州有了声誉。

    崔赞,崔洪父子两代也开始能入京为官,这就意味着博陵崔氏再进一步,便能成为冀州大族。

    但在这紧要关头,崔洪因站队错误被贬,崔遄因战乱未能出仕,崔氏急转直下,家世一日不如一日。

    崔氏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一直想重振家世,对于此次刘群的到来,崔遄是寄予厚望的,想借此能有所收获。

    刘群思考片刻后,说道:“君乃博陵崔氏,我母亦是出身清河崔氏,百年之前,清河,博陵两家系出同脉!”

    “若是细究起来,群与君可是表亲啊!”

    刘群主动提及博陵,清河这疏得不能在疏的关系,拉近与崔遄之间距离,显然是想亲近崔遄。

    崔遄也是上道,先是连说“不敢,不敢”,但也没有否认。

    刘群主动亲近崔遄等博陵士族,不是因其出身士族,对其高看一眼。

    实际上是因为需要稳住这些地头蛇,保证归顺的冀州诸郡不要出现什么乱子。

    别看刘群率军一路势如破竹地杀至博陵,基本没有受到什么阻挠。

    可其中不仅是因为石勒军驻防各地兵力的空需,更是因为这些本地士族带头归顺并州军。

    其如当初迎石勒一般,见势头不对,为了保全家业,便果断背离石勒,归附并州军。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并州军承认其于本地势力,且不会擅加干涉,保证其原有的权势。

    刘群起先是极为不愿,若是效王浚、石勒,许以其官职,令其自行其事,镇守己地。

    这无疑是变相地将地方彻底交到了这帮士地士族的手中,那日后又何谈治理冀州。

    可现实是,不与本地士族豪强合作,并州军就别想拿下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