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歌残篇开始

第35章 御剑

    结束了小承弦的课程,徐老师满意的点了点头,又想到了先前的话题,看着牛卓。不好意思的挠着头,开口问到:“牛二哥为何如此自信,是因为这三把剑有什么秘密吗?”

    牛二倒也坦诚:“三把剑只是一个引子,使得走上这条路更为简单些。”

    徐乐有些迟疑,不知道如何开口。

    牛卓看出来徐乐的扭捏,解释道:“飞剑之法,本就是勾陈提出的,我初时听闻,也不敢相信,人力有时而穷,如何可以不触碰剑器本身,而御使呢?”

    “最后我和勾陈二人,不断试错,论证,他也在改善飞剑本身,找寻秘法,如此三年,在他完成任务之时,最终敲定了修行之法。在他离开后第三年,我终于可以感知到剑,腾空半寸,再之后四年寒暑,勤学苦练,方才有今日进展。”

    “具体的修炼秘法可以说与你听,能悟出多少,就看你自己的了。”

    徐乐有些诧异,不禁问到:“为何突然将此等秘法传授与我?就算我与你相识,也不过一旬,依你所言,此法你钻研十年之久,为何今日如此轻易授予。”

    牛卓显然对这问题早有准备,在徐乐刚刚问完问题之时,就开口回答道:“这一法,并非洒家独创,洒家也不敢居功自傲。还有勾陈参与其中,便是说他才是整个法决真正的开创者也不为过,洒家只是在验证他的思想罢了。”

    “既然此法已经验证可行,那自然要告知主人知晓了。”

    徐乐这才明白,牛卓这是想借自己之口,把这一段秘法反馈给勾陈。而具体的报酬,自然就是整段法决了。

    心中了然前因后果,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且不说自己初至浮黎,自然需要众多秘法来提升自己的实力。更何况这一御剑法决,不仅威力超凡,而且极为帅气。

    一袭月色长衣,脚踏飞剑,手持玉笛,腰挎酒葫,千里之遥,瞬息而至。

    哪个男孩没做过这样的梦呢?

    见徐乐回答的干脆,牛卓面色一正,开始讲道。一旁的小承弦本想离席,却被牛卓劝阻,言称无需离席。

    自己所说不过是修行思路,小承弦但听无妨。若有所裨益,自然各自欢喜,若是无所收获,只能说无此缘法。

    牛卓见二人坐定,清了清嗓子:“怎么修炼,无外乎融合各家秘法,就如同各家都有不同的武夫之道一般,而又不同于只知道炼体的传统武夫。”

    “这一法,以儒家君子六艺之一的‘御’为一切之根本,再以道门元磁之道为立身之筋骨,又以阴阳家操控五行之精为运行之气血、名家的形名敕令为奔走之脉络,方可使得剑器腾空,于周身三尺内,如臂使指!”

    说道这里,忽然一顿,看向徐乐。

    徐乐正听得分明,见牛卓忽然停下,看向自己,不由有些奇怪。随后略一思索,开口问到:“我有一事不明,还请赐教。”

    牛卓点头示意。

    徐乐这才开口到:“修行如此之多秘法,不会有冲突吗?”

    牛卓回答:“自然不会,秘法只是各家修持的一部分,不过是对力量的运用方式。诸子百家的根本区别在于各家的核心思想不同。

    便是一家之内,对本家思想有着不一样的认同,也会催生不同学派,所用的秘法的效果也不一样。”

    随后牛卓还举了例子,以儒家而言,六艺乃是各个儒生必修之课,但是个人自有侧重。贵生一派对‘乐’的理解就是陶冶情操,但是重礼一派,他们的‘乐’道却是可以作为杀伐之道的。

    徐乐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随后又开口问到:“小弟还有一问,先前牛二哥说的分明,就算各家秘法有所成就,那也只是周身三尺,如臂使指。但是我与牛二哥交手之时,相距数十步之远,牛二哥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牛卓见状,抚掌大笑,口中称善。

    却没有回答,而是卖了一个关子:“子诚不妨猜一猜。”

    徐乐有些愕然,这上哪猜去。别看牛卓说的轻松,但是短短几句话,就已经涉及到儒、道、阴阳、名等诸家之学。

    对他来说,此世的修行之道可以说一窍不懂,更别说从这些百家之中提取精华,融入到这一个秘法里面。

    但是既然牛卓说了,自己猜猜也无伤大雅,大不了就是猜错呗。

    想到这里,徐乐的思维发散开来。

    如果说先前牛卓所言,都只是此界秘法的融合,那么古往今来那么多能人异士,自然也可能想到。而自己绝对不敢说比他们聪明。那么自己的非常之处在哪?

    自己与他们最大的不同,就是自己见过的世界不同,自己与勾陈都来自于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自然会有更开阔的眼界。

    想到这,徐乐有些拿不准的开口道:“小弟确实有一个想法,不知对或不对。”

    牛卓不拘一格的咧嘴笑着:“但说无妨。”

    又看向小承弦,开口道:“若是承弦有想法,也可一并提出。”

    小承弦见牛卓问到自己,抬头看了看身边的徐乐。

    徐乐见状,不由笑道:“若是你有想法,说说也无不可,刚好我也听一听,我好触类旁通,看看自己刚刚所想是不是有道理。”

    小承弦见徐乐应允,转头看向牛卓回答道:“牛二叔,承弦不知道家元磁之秘,不知阴阳家如何操控金行之精,也不知道名家的形名敕令。

    承弦只知道我儒家‘御’道,本是驾车御马之术。所以‘御’道根本在于自己对周边的感知,在于对器物的把握,只有感知到,接触到,才能御使他,所以才会周身三尺,如臂使指。”

    说到这里,小承弦停下看了看牛卓,见他面色如常,并无反驳的意思,于是继续道:“那我们可不可以增强自身感知,提升自己的感知范围,这样就可以在远处也能御使宝剑啦。”

    牛卓听完,不禁感叹道:“这等道理,洒家与勾陈想了月余,方才想破其中关节,却没想到,你仅是听完就能看破。大才,大才啊!”

    小承弦忽然被夸奖,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嘿嘿傻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