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大孙别努力了,咱皇位给你

第二十四章 定了

    大孙,又是没有封王的,不用想,皇上说的定然就是朱允熥了。

    方孝孺和郑渊对视一眼,封王不是小事,更何况,封王的这位,还是嫡孙,若是以前那个顽劣的嫡孙也就算了,随便找个封地也就大发了。

    但,眼下,这位嫡孙在皇上心中,几乎可以说是和淮王势均力敌,不,淮王现在,唯一占据的优势可能就是以前积累的名声了。

    淮,朱元璋起兵之地,也是朱元璋的祖地,这个字的尊贵程度可见一斑。

    若是没有像是横空出世一般的嫡孙殿下,淮王估计就是板上钉钉的皇储了。

    淮王,能够和淮王在含义和尊贵程度上相比的,也只有一个吴字了。

    吴是什么,朱元璋当初在起义的时候,就是吴王!

    方孝孺想了一下方才朱元璋的言行举止,再回想这两日嫡孙殿下的表现,方孝孺心中已经有了决断,他整整衣袖,看着朱元璋,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臣子礼。

    “陛下,臣,恳请陛下立嫡孙殿下为吴王。”

    立王一事,虽然,往深处看,这就是关于皇储之位的,但是陛下明显是要借着他们的口说出他想说的话。

    而方孝孺刚好又觉得,朱允熥确实该立为吴王,故而,他直接说出了这句话。

    朱元璋闻言,顿时面露笑容,“吴字好。”

    刘三吾一脸头大的样子,皇上以前也是能够看的明白朱允熥的顽劣啊。

    为何现在又要将吴王这个特殊的名号给他。

    “陛下...”

    他刚想说些什么,就被朱元璋挥手打断,“好了,就这么定了,”说罢,他看向刘三吾,“咱的大孙,以往是顽劣,但你看走眼了,咱们都看走眼了。”

    他指着外面,敲了敲桌子上的宣纸,“这是咱大孙写的。”

    “嘿,咱也不多说,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朱元璋摆了摆手,“挑个好日子,给咱大孙,封为吴王,下去吧。”

    这虽然就是他一张圣旨的事情,但是朱元璋不,他因为忽视,已经委屈了朱允熥十四年,封王这么大的事情,配合这大孙写出来的朱家子训,封王的事情,得发酵一段时间,让这些人都知晓。

    那是他朱元璋的亲孙子,嫡孙!

    是朱家的千里驹,是朱家的大才。

    咱没了太子,下有淮王,有吴王!

    淮王贤明诚孝,亲和宽厚,吴王隐忍,孝道和才能甚至更胜淮王一筹。

    天在庇佑他大明,让他大明有这么两个贤孙。

    刘三吾就算是有千般疑惑,也没有办法再继续问下去。

    只能够跟着方孝孺和郑渊离开这里。

    “老夫不解,你为何要支持...支持吴王殿下,”走远以后,刘三吾忍不住捋着胡须看着方孝孺问道。

    这人他多少了解一些,也不是什么阿谀奉承之辈,为何今日如此呢。

    方孝孺无奈,这些事情刘三吾早晚要知晓,“吴王殿下最近变了很多。”

    “具体我也不便多说。”

    大学堂课堂内发生的事情自然是不便和刘三吾多说,至于其他的事情,方孝孺不愿意多嘴。

    反正刘三吾早晚要知晓,“只能说,潜龙勿用,宝剑藏锋。”

    “潜龙勿用,宝剑藏锋,”刘三吾学了一辈子,自然瞬间理解了这两个词的意思,他的脸上神色变化,难以置信居多。

    朱允熥竟然真的从小便开始藏拙了。

    这样的孩子,古来罕见啊。

    而今终于锋芒毕露,稍微想想就能够明白了,“皇储之位啊。”

    刘三吾感慨一句,吴王殿下若是再藏拙下去,那就是真的拙了。

    后花园内。

    朱元璋看着湖面,“这湖,看着安安静静,下面不知道有多少不安分的东西呢。”

    “皇上,天还在呢,自然风平浪静,”王奴儿搭话道。

    这没别人,他伺候了皇帝多少年,皇上没事儿的时候也会与他说说话。

    “嘿,咱立了淮王,又立了吴王,恐怕,有些人会不高兴,”朱元璋撒了一把鱼食儿下去。

    这湖里隐藏在水面下的鱼儿顿时露出来,翻着身子争抢着他撒下去的食物。

    “皇上高兴就成,老奴好久没有见到皇上如此高兴过了,老奴是打心眼里高兴啊,”说着,王奴儿忍不住抹了两把眼泪。

    在这宫里,或许多少人都盼着朱元璋死,但王奴儿绝对是盼着朱元璋能够好好活的。

    他已经到了这般岁数,已经走到了这个地位,在一个不喜欢太监的皇上面前,伺候了他二十多年。

    他现在只希望朱元璋能够好好活着,有朱元璋,就有他王奴儿,朱元璋死了,他王奴儿也要跟着死。

    “哈哈,你个老狗,”朱元璋没有回头,伸出一根手指斜着点了点,“咱当然高兴,淮王,吴王,一个咱老家,一个咱当年的王号。”

    “咱,再看看,”朱元璋没有说看什么。

    但是王奴儿知道,是那储君之位,皇上还不知道要给谁。

    这个国家,一日没有储君,一日就不安稳。

    皇帝老了,又没有储,别看着朱元璋现在身子骨硬朗的很,说话中气十足,走路四平八稳,甚至可以用龙行虎步来形容。

    但是王奴儿知晓,人老怕硬,这种看起来身子骨十分硬朗的老人,一旦病那就是急病,说不定病即是死。

    皇帝大病,又无储君,藩王们虽然远在边塞封地,但是,皇城内都有无数的目光在盯着这把龙椅。

    到时候就是一阵血雨腥风。

    不仅皇宫会乱,等到边塞的藩王们得知这个消息,或许朱元璋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都会乱上一阵子。

    朱元璋自然不愿意见到这一幕,储君之位,必须要择日定下来了。

    他没几年好活,定下储君的位置,还能够让他监国,他看着,也能够帮衬帮衬。

    “吴王,还是淮王,”朱元璋眼神幽幽,“还有咱的儿子们。”

    龙生龙凤生凤,皇上的儿子谁不想当皇上。

    他朱元璋最忌讳的就是这个,他的儿子,不论如何,也不能够将屠刀朝着自己人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