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窝囊废们的人生剧本

第十六章 出风头

    这么大的事儿,蔡晓光可不敢自己做主。甚至就是他妈,都有点信不着,必须由身在高位的老父亲,亲自把关。

    跟主任打了个招呼,俩人坐着厂长的小车,一路奔向蔡父的办公室。

    大院警卫森严,身份核验了好几回,终于被放进了大楼。

    蔡领导现在一个人占着两层楼,手底下各种处八九个,局委办更是数不清。所以,亲儿子来了也得排队。俩人在办公室走廊的长凳坐下,小声商量着,待会该怎么表述。

    约莫等了能有一个小时,都快到中午饭时候了,才被秘书通知可以进了。

    老蔡同志一身笔挺的中山装,坐在一个米色的单体沙发上。

    这格局和物件小周看过,后世去省宾馆开会,接待厅里都是这种。

    领导工作期间,秘书必须在场,不管是见媳妇还是见儿子。

    俩人对视了一眼,过来给老蔡打招呼。

    “爸!”

    “蔡叔!”

    这屋里除了来平级领导,全都没有茶水待遇。

    老蔡冲着小蔡一点头,“说吧,有什么事儿,非要当面请示不可?”

    蔡晓光咳了一下嗓子,斜眼瞅了一下正在低头看文件的秘书,“之前我俩不是编写了一部资料么,现在影响很大,被许多知识青年所争抢。但是毕竟人少力微,想要服务更多的青年,就力不从心了。过来跟您请示一下,是不是可以把书交给政府,由官方来发行印制。”

    说完还冲老爹挤鼓了一下眼睛。

    自己儿子啥德性还能不一清二楚么?猜也能猜到,肯定是被某些大人物给盯上了。

    “秉昆,你怎么想的。你们两个一起做事,你也要发表意见。”

    没吃过猪肉,可天天看见猪跑。就这点破事儿,搁后世都让人分析烂了。

    “蔡叔叔,我支持晓光哥。能够帮助更多像我哥、我姐那样的下乡青年,我是举双手赞成的。另外,根据这件事儿,我们俩发现,虽然运动还是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有一些留城青年,却因为刚参加工作,缺少对生活和未来的规划,陷入了迷茫当中。我们商量着,能不能在您的指导下,以拖拉机厂工会夜校为基础,开办一所针对新青年的开放性夜校。督促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持续进步。”

    老蔡欣慰的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显然对秉昆的表现非常满意。他现在从上面数,至少能排到前五,放在以前,这种小事儿,一句话就办了。但是当前么,做什么事都要考虑影响。

    “这是好事,我原则上支持。不过么,我毕竟不是做青年教育工作的,不好直接领导。要不这样,你们回去写一份计划。我也给你们介绍个人,她是刚刚调整到团委岗位工作的,正好负责这个范围。人家是老革命,老党员,你们一定要虚心请教。”

    秉昆明白,老蔡这是高手,帮儿子拿了功劳,却也给自己做了隔离。

    “好的,蔡叔叔。我俩回去就准备,争取早日上马,早日做出成绩。”

    蔡晓光还想说什么,被老蔡一个眼神制止了。

    咳嗽了一声,秘书抬头,站起来领着俩人,把他们送到走廊,开始叫下一位了。

    出了大门,蔡晓光轻声嘀咕,“我还以为当官都像厂长那样呢,没想到我老爹这么忙啊!”

    秉昆往两边瞅了瞅,没看见厂长的吉普车,冲蔡晓光问道,“姐夫,车呢?管来不管回啊?”

    “知足吧你就,司机人知道咱啥时候回去,要是耽误了厂长办事儿,不还得吃挂落。送咱一趟就算够给面子啦,你可别有瘾啊。”

    “对了,刚才叔叔说让咱去找一个人,谁啊,刚才也没说啊?”

    蔡晓光神秘兮兮的,从兜里掏出来一个信封。“你以为这年头什么好使,报单位,报名片么?啥都不如领导的介绍信!”

    秉昆拿过来一瞧,信封上应该是秘书写的字,一手漂亮的行楷,写了某厅秘书处。信封里面就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某事,请支持协助。

    具体内容,就是让人捡走了,也看不出啥东西来。

    曲秀贞,这时候不应该在某个高位当职,然后两年后,因为站队错误,被下派酱油厂么?

    蔡晓光拿着介绍信,就像抓着一把尚方宝剑,别提多牛气了。

    曲书记的办公位置,离着大院也不太远,南北两个院,相距大概一公里。

    这么近也不用坐车,俩大小伙子,走着走也就七八分钟。

    进院找人一打听,曲书记人不在,说是请病假,在家修养呢。从重要岗位上被拿下,估计是心气有点不顺。

    蔡晓光可不知道曲书记家住哪,本打算先回厂上班,等晚上向家里问清了地方,到时候带点礼物再登门拜访。

    小周哪里等得及,再说他知道位置啊,跟大嫂住一个院。

    俩人又掉头往家属区赶,一路疾走,俩人热的头上都冒白烟儿了。

    幸好这地方蔡晓光有面子,自报家门就能出入。打了内线电话之后,曲书记果然在家。

    进了屋,老太太对于俩小孩的来访,一脸的困惑。

    蔡晓光人长得好看,也会说话,没掏介绍信之前,先拉关系。也不管老太太接不接受,高帽戴了好几顶,软乎话说了一箩筐。

    这下曲秀贞更糊涂了,自己都退到三线了,怎么还有高官跑家来跟自己拉关系。

    眼瞅着“姐夫”办事要跑偏,秉昆直接有话直说了。啼了嘡啷的,把要办青年大课堂的事儿,三两句说完了。

    蔡晓光偷偷给了秉昆一肘子,这小舅子太不懂事儿,哪有这么聊事儿的,当你们邻居间借东西呢?

    秉昆给晓光一个“你放心”的眼神,别人不了解曲书记,他知道啊。原著中这是个刚正不阿,极其爽利的好领导,哪有那么多弯弯绕子。

    果然听完,曲书记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这是好事儿啊,你们需要我怎么支持?”

    蔡晓光心里连个谱儿都没有,看了一眼秉昆,只能让他发挥了。

    小周回忆了一下后世的内容,捋了捋思路,胸有成竹的跟曲书记开讲。

    什么“三大核心理念”、什么“两大方向”、什么“多元化形式”。铛铛铛,一口气说了十来分钟。从师资筹备,讲到管理结构;从课程设置,讲到成果验收;从社会意义,讲到个人发展。把一个要退休的老太太,讲得两眼放光,激动得直拍手。

    不过拍手归拍手,老太太也有担忧。

    “这个敏感时期,我一个老太太倒是不怕,你俩这么年轻,不怕被抓到什么错误,到时候惹一堆麻烦。现在多少人,宁可不做,也不肯做错啊?要不这个事,还是我自己来担,你俩在后头给我出主意就行。”

    秉昆一脸决绝,异常严肃,“这可不行,我们俩是在号召下,深刻学习和落实【青年人要有为、敢为】的精神,我们不但要做,还要冲在第一线,做成模范,做成榜样呢。”

    “你们小年轻,就应该有这样的朝气!”一个身着浅绿色常服的老头,从书房里走出来。

    秉昆:“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