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窝囊废们的人生剧本

第三十八章 曹德宝的奋起之路

    “报告厂长,我有想法。”

    众人纷纷侧目,大伙又是主任又是科长的,还在这杵手指头呢,你个以工代干的宣传员,有个屁的想法。

    秉昆招了招手,把他拉到会议室的小黑板前面。

    “有啥想法,大胆的说。不怕说错,就怕不用心。就凭你为了厂子愿意动心思,我个人奖励你十块肥皂!”

    地下的干部一个个呵呵乐,秉昆这逗傻小子呢,十块肥皂谁家买不起。

    曹德宝的灵感来源是秉义的婚礼,那天是他长大以来,头一次吃那么多肉菜。师傅是个山东人,各种红烧技法,炉火纯青。有一个红烧狮子头,盘子底儿的酱油汁儿让他记忆深刻。当时他就想,要是自己的厂子,能够生产这么好吃的酱油,何愁不能畅销全国呢。

    看了看周厂长鼓励的眼神,“我觉着,咱们应该生产调和酱油。过年的时候,吃了一次大厨做的红烧菜,那个汤汁儿美味极了,差点没让我把舌头吞了。大厨的手艺不是人人都有,也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多调味料来自己配比,但大家都想把东西做好吃了,是不是?”

    负责搞产品研发的生产车间副主任,是一个通过关系上位的中年人,在刮风之前搁粮食局上班,犯了错误之后挪到现在的位置。来了两年多,松花江酱油厂一个新品没有,原来的产品质量也直线下降。

    一听曹德宝上来就说酱油品质的事儿,怒火一下儿就上来了。

    小小蛤蟆谷子,也敢大喘气儿。“切~~,说的容易,调和酱油,你会调啊。饭店厨子会调,可他懂生产工艺么?新品研发要是那么简单,还用我们这么一帮人坐在这里干啥。你要是不懂,就赶快回你那屋练快板去!”

    曹德宝胆儿小,也不敢当面顶撞领导。

    秉昆给他一个眼神儿,示意稍安勿躁。“说的很好,这是一个方向。李春林,你不要打击工人同志的积极性。现在是解放思想,百花齐放,不是推诿责任。曹德宝,你继续说!”

    李副主任被点了名,不好继续狙击,于是把眼色使给对面搞销售的贾科长。

    曹德宝稳了稳神儿,“根据居民的需要,调和酱油可以分为很多种。除了红烧酱油之外,还需要用来拌凉菜的淡口酱油、用来腌咸菜的老酱油、用来蒸鱼的去腥增鲜的酱油...”

    秉昆拿了根粉笔,曹德宝说一样,他就在黑板上写一样。

    这可把李春林急的,真要是开展研发,他这个赝品可就露馅了。在粮食局他是管进出库的保管员,可不是什么学食品工艺的中专生。见贾科长不说话,他暗暗的伸出两个指头,在胸前比了比。意思是,出价二百块。

    他可是知道,贾科长人称花海一条龙,借着跑销售的名义,处处留情。二百块钱虽然不多,但对贾科长绝对是救急的良药。

    老贾本来不想接茬,明显新厂长是要立棍儿来的。顶着人家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别再把自己当柴火给烧了。可是老李这家伙给的实在太多了,至少够自己出去潇洒两个月。

    “厂长,我说一句。咱们的销售,直接供给大的单位食堂,或者当地供销系统。人家要啥咱就生产啥,这么多年了,不都是这么卖的么?”

    曹德宝心想,你们是纯心不想让我买房子啊,不买房子我怎么娶媳妇,不娶媳妇我家不绝户了么...

    “那是人家不想要别的么,是咱们就一样齁咸的老酱油。而且都是计划内调济,要不要他们说了也不算啊。以前酱油厂少,我小时候,全吉春就两家酱油厂,现在呢?都二三十家了,有街道的、有学校的、也有农场下辖的,现在大家都在抢计划配额。咱们松花江这么大个厂,销售量还跟三年前一样,这不就是问题么?”

    曹德宝眼神扫过去,俾睨群雄:还有谁?

    老李只好重新披挂上阵:“我看还是做个摸排调研吧,看看下游单位都什么反馈再说...”

    这借口找的贼臭,要是听下游的,还叫什么计划指令。要是没问题,厂长这不是没事儿找事儿?

    大家伙把目光调转,心想这个老李真勇。

    秉昆刚到酱油厂就跟这个主管研发的李春林聊过,三五句话就能听出来他没啥能耐,今天还主动跳反,不拿他开刀都不行了。

    “既然你说要调研,那这个任务就正好交给你,两省四市的重点单位,你现在就回去准备个计划,三天内开始行动。一定要亲自下去,看好了别人的用量、用法、以及记录各项需求反馈。”

    老李还想支棱呢,这差事可不好玩,大冬天的谁愿意往出跑啊。

    秉昆不等他反应,“厂办这边做好执行监督工作,销售那边做好配合。”

    这才是厂长的作风,商量个什么劲儿啊,不都是上面张张嘴、下面跑断腿儿么。大家伙一看新厂长发号施令了,也就各自老老实实当鸵鸟。

    李春林,我我我了半天,最后还是会没敢再说别的。

    “既然曹德宝同志愿意为厂里做贡献,那就临时借调到生产车间,熟悉一下工艺流程。以后和同事们,一起把想法落实。”

    李春林老实了,秉昆继续点名发言。

    一整天,果然连顿中午饭都没有。谁要是想中途上厕所,那就得先上黑板前面发言,写两个改革方向。

    到了下午六点,工人都下班了,会议室还点着灯呢。

    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各种想法、思路,底下一个个饿过劲儿了,反倒一派精神抖擞。

    曹德宝跟着开了一天的会,现在兴奋劲还没过去,思路打开之后,自己在小本子上写了不少好主意。

    眼瞅着大家再坚持下去,怕不是要油尽灯枯,秉昆终于下令,让秘书去食堂送餐。

    十几个菜一溜上来,有红烧的,有清蒸的,有醋溜的,有凉拌的,有盐渍的。肉香、油香、辣椒的煳香,勾的大伙胃里都长出小手来。

    主食是老汤面,半指宽的刀切面,浸泡在用鸡骨和猪骨熬制的高汤里,上面还飘着嫩绿的白菜叶。浇上一口醋,香味直冲天灵盖儿。

    厂长不说开饭,大家只能干瞪眼。

    “大会最后一项,盲品。”

    秘书从走廊里推进来一辆小车,上面摆着一溜没有瓶标的各种调味料。

    “认得出哪个菜用的是哪个瓶子的,吃完下班。其余人等,打扫会议室,去食堂刷碗。”

    -----------------

    二十年后,成长为调料大王的曹德宝,永远记得踏进会议室的那一天。

    也是在那天之后,他觉得人应该像秉昆一样,做生活的主人,而不是老想着被落难公主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