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窝囊废们的人生剧本

第四十三章 骆士宾的消息

    时间转眼又是几个月过去了。

    “松二”这个牌子,已经彻底在两省四市打响。顺带着连一向滞销的味素都好卖了很多。

    周秉昆所革新的食品厂生产卫生管理制度,从东北一直传向大西南。

    在一处深山隧道工程的工地上,老周听着徒弟给他念大儿子的家书。

    “......,八月回家探望了母亲,她身体康健,每日饭后走三公里遛弯。秉昆工作越发繁忙,常去各地指导工作,幸好有他未婚妻郑娟帮忙顾家。我这里也一切安好,冬梅现在是当地的模范人物,摘掉了黑帽子。信里面寄了一些照片,以解思念。此致...”

    “师傅,你小儿子做了大领导么,还要去指导工作!”

    周志刚得意的从工具包的夹层里找出一个本子,里面夹着不少剪报。

    “哎呀,我家这个老小子啊,也不知道怎么滴,就突然开窍了。你看看,这是他办夜校时候的,这是他得奖的时候,这是他去了酱油厂....”

    如果周秉昆当面,他绝不可能说一个“好”字儿。但是远在深山老林里,秉昆就成了他最稀罕的老儿子。

    九月份的一天,省里下了通知,让秋林和松二,去广州参加一個食品展。

    这可是好差事,此时的广州,那是全国一顶一洋气的地方,比沪上甚至还要洋气。

    跟秋林的老杨约好了,俩人各自带队,坐着火车一路南下。

    跟班的德宝和老贾不听劝,都穿着的确良的白衬衫。这下一到地方,上半身就跟穿了透视装一样,可把两个老爷们儿给羞耻坏了。

    幸好身上带了点钱,赶紧找商店换成了纯棉的。广州本地的老少爷们估计也见怪不怪了,只是偶尔会听见一声“衰仔哦”。

    所谓食品展,其实跟糖酒会差不多,都是厂家面向渠道客户的一次展销会。

    可能稍有不同的是,食品展有个评奖环节。但两家都是外来户,对这个也没啥想法。

    老杨带来参展的主要是酒类,其他的产品要么是保鲜期太短,要么是做不了长途运输贩卖。

    “你俩在展位这服务好客商,我去转两圈,考察考察!”

    秉昆撂下俩人,自己摇着把折扇,开始逛起来各个摊位。来广州一把,怎么也得弄点特产带回去,在展会上买东西,那多便宜啊。

    一路逛、一路吃,才走了二十多个展位,他都有点饱了。

    走着走着,突然听见有人招呼。“秉昆...周秉昆?”

    “谁呀,在广州还有我的粉丝?”

    一转头,一头大白熊。几年不见,当初喜欢美式军服的熊晓刚,已经变成了一个白衬衫、大短裤、皮凉鞋的大白熊。

    广州这天气实在不适合拥抱,俩人张开了手臂,又换成了握手。

    “我就老远瞅着是你,几年不见,你咋变样啦?”

    秉昆哈哈一笑,“咱俩大哥别说二哥,你现在有两百斤了吧!”

    也别逛了,找个能吹风扇的地方唠嗑去吧。

    靠着一处卖冰沙的摊位,俩人各自叫了一碗,重新开始叙旧。

    “混得不错啊,听说毕业后,去了食品厂,这次是来参展的吧?”

    “行啊,熊哥!离开吉春快两年了吧,这消息还这么及时。我毕业时出了点事儿,夜大那边回不去了,后来找人调到酱油厂打酱油。”

    “你呀,嘴还是那么贫。你猜我现在干啥呢,瞅瞅,我这一身打扮咋样?”

    秉昆上上下下看了半天,这不就老广包租公那一套么,有啥标志性么?来食品展,估计是来进货的吧?

    “熊哥还在石油系统么,看你这一身,也不像公家人了。”

    “哈哈哈哈,你哥我啊,现在是港商了。看着衬衫没,牌子,意大利造的。这皮带,诶,这皮带差了点,美国人造的。我现在为国出征,在港岛给人民赚外汇。这次是来看货的,咱们这里几块钱的东西,到了港岛重新包装,直接换成英镑。”

    秉昆瞅着大哥吹得也没溜,估计还是个公子哥心态,就是应个名声,还是底下人干活。

    “对了,托你照顾的那个朋友还记得不,就是腿脚不好的那个。”

    “水哥啊,好着呢!现在自己干了,在通菜街那边卖衣服。嗯,有个事儿可以告诉你,那个大长脸投奔他了,也不知道啥时候从勘探队跑的。现在成小混混打手了,通菜街那一片也算有点名气的大陆仔。”

    “行啊,干了三年,也算国家没白养他一回。伱以后可躲着点他,别再对你不利。”

    熊哥眼珠子一瞪,嘴丫子一撇:“借他一万个胆子,咱是台面上的人,他现在算个什么东西,臭烂仔一个。”

    好吧,你不怕就成。反正骆士宾是挨不着自己,隔着三千多公里呢。

    秉昆把身子往前探,露出个坏笑,“熊哥有没有兴趣,做点自己的小买卖?”

    人生第一桶金,就是托福这个小老弟挣的。秉昆一说,熊哥立马来了兴致。

    “走,换个地方说话。我知道旁边有个茶楼,特别正点。”

    到了茶楼,进了包厢。熊哥掏出来带滤嘴的万宝路,“尝尝这个,劲儿足!”

    “说吧,有啥好买卖,还是卖书么?”

    秉昆抽了一口,把烟赶紧掐了,太特么冲了。

    “这把不卖书,在港岛,吃过松露没有?”

    熊哥觉得秉昆不识货,把烟又塞进包里。“吃过,齁逼贵的,在法餐厅被人黑惨了,就一个破蘑菇,切了几片要了我10镑。”

    听到这个价格,秉昆就放心了。“那玩意儿,其实咱们国家也有。如果你能运出去,一倒手,几十上百倍的差价。”

    “啥?”

    熊哥把烟都惊掉了,烫在大腿上,疼得他直蹦跶。

    “你说啥,这玩意咱们国家也有?”

    秉昆示意他稍安勿躁,“咱们这不仅有,还有好几种呢。北面咱江辽有黑松露,南边四川云南有黑白两种。但也有一种长得像的,叫印度松露,那种品质不行,你要是掺着卖了,伤客户。”

    熊哥翻了翻包,找出半包牡丹,重新点上。

    “这玩意儿一年能产多少斤,这么贵的东西,我听法国佬都论克卖。”

    “他们那才多大点地方,欧洲也就法国、意大利几个松露产区,还比不上咱们一个依兰县呢。”

    “具体怎么操作,我也不能背个包,坐着火车去收货吧。你也知道咱们国内现在的限制,买卖不好做啊。”

    秉昆把自己的牡丹掏出来扔给他,“你打个报告,做成换汇项目。自然找供销公司给你送货,到了地头,你怎么评级,怎么定价,还不是自己说了算么?只要你控制住出货量,法国佬卖多少价钱,咱就能卖多少价钱。”

    估计是在港岛混久了,忘了之前的野路子。经秉昆这么一提醒,瞬间又找回自己的状态。

    “行,这事儿听着比卖书还刺激。到时候咱们怎么对接,卖了咋分?”

    “南边我管不了,江辽收货、晒制、包装,全都我一手包办,到时候走蔡叔叔的渠道,对接你这个换汇项目。我这边也没人,把钱带回去也花不掉,你看着给我开个户头,全买成可口可乐的股票。”

    “兄弟,你还懂这个?股票这玩意儿,我看了半年都没敢下手!”

    秉昆一捂额头,现在的港股,上面都是神仙。你幸亏没下手,要不早就赔光了。

    俩人又定好后续的操作计划,然后各自散去。

    港岛·油尖旺·通菜街,艾玛裙装店。

    水自流正吹着冷气看书,旁边一脸不耐烦的嚼着槟榔。

    “水哥,你就打算一辈子卖裙子?”

    水自流头也不抬,“我又没让你卖,这是我跟别人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