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窝囊废们的人生剧本

第七十二章 老夫聊发少年狂

    铁路,比任何一种发明都更直接的改变了文明的发展速度。

    它可以装载数万吨货物或者上千个人,昼夜不息的运行,穿越千里万里,到达遥远的目的地。

    自从它被广泛运用的那一天起,就是大国想要崛起的核心科技。英国、法国、美国,铁路革命才是他们能够整合国内力量的根本。

    几乎每个国家的铁路人,都有经营一个超级巨无霸的幻梦。

    当你所拥有的线路和运力,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宰时,这个梦会每天在脑海里浮现。

    周秉昆的一番说辞,如同一阵清风,吹去了梦中的迷雾。

    吉春局的领导听完,深恨自己没有早一日见到这個年轻人。

    “我还有一个疑问,现在上下一盘棋。我一个小小的吉春局,不过是铁路产业上的几十分之一,真的能推动这样大的改革么?”

    是的,在梦想面前,也会有人保持理性。

    不过他遇到的这个年轻人,并不这么想。

    【但世界上真正伟大的事业,除了方向正确以外,更重要的是不顾一切的激情。如果你的天性里缺乏,那就由我来赋予吧。】

    “英雄豪杰从来不是因为他们的出身,而是因为他们所创造的伟业。

    “或许软弱的人总是想着一个天降圣人来引导和指挥自己,然后抱持着一种宗教般的意志去牺牲奉献。但您不是,作为吉春局十几万人的灵魂和总指挥,您拥有缜密的理性思考;破除万难的坚强意志;为民造福的伟大情怀。当你去做这件事的时候,你将不再仅仅是吉春局的领头人,还有吉春市的两百万,江辽的一千一百万,关外三省四市的五千万,你同样是他们创造新生活的旗手。

    “如果,这个事情不是由您所推动,那么当耄耋之年,岁月将尽的时候,您会后悔曾经错失一个当英雄的机会么?

    “这片土地有很多以人命名的城镇,有数十座纪念不休的雕像和丰碑,这上面为什么不能有您的名字呢?

    “数十年后,我们都将变成一抔黄土,来这【人世间】一趟,我们总要留下点什么.......”

    这位人到中年,拼搏半生的勇士,终于被秉昆“打动”了。埋藏在心底的火种越燃越猛,要烧穿世界,要点亮宇宙。

    是的,为什么要把仅有的一次生命,用在苟活上呢?

    如果前路上有荆棘,那就像清障车一样,加大压力,拉响汽笛,猛冲过去吧。

    “好吧,我承认自己被说服了。这是一项值得冒险的事业,我现在可以正式宣布加入....”

    一份早已经准备好的《铁改计划书》放到了领导的面前。

    “这是我和十几位同事,所做的初步研究成果。现在,它需要被专业的人士来最终完善。接下来的冒险,恕我不能陪伴,还有另一件事在等着我。”

    秉昆从总部大楼出来的时候,天空的云正好裂开一道缝隙,金色的阳光斜照下来,像一道阶梯。

    又开了一次金手指,系统的进度条已经即将达到终点。

    “愿望达成99%,你是否仍然认为,周秉昆式的人生是窝囊废的体现?”

    这个问题他暂时没法回答,如果不是有金手指,周秉昆必将过上“不能自主”的生活。他一切的选择,似乎都是命中注定。

    就像这个时代里的千千万万人一样,没有一个人生导师可以引领你,没有一本正确的书来启发你。

    每个身不由己的故事里,人总是不可避免的走向那个不得已的选择。

    只有靠自己,去跌倒、去撞得头破血流,去在深夜里痛哭。经过一次次的淬炼,才能脱去旧的伤疤,痛苦的完成人生的蜕变。

    他改变了一个周秉昆,但却没法改变周秉昆式的人生。

    如何让一个人能够清醒的认识自己,找到他的人生使命,过上清醒的自主的人生。这个任务,他没有完成。

    也许最后的任务,还要由故事里的人来完成,他只是这个长篇世界的引言。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火,是不会被熄灭的。

    无论是黑暗的教廷还是残暴的君王,都终究会被这把火烧成灰烬。光明终究会到来,在此之前,人们要做的不是祈祷,而是醒来。

    如果潘主任这样的力量想继续遮住光明,那就让他见识见识,什么才叫做真正的火焰。

    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周,他发出去的信,应该已经到了。

    那是一份长达十万字的提纲,是他从四十年后抄来的智慧精华,是“他”自己要践行的前路。

    -----------------

    潘主任回去指挥他的“大计”去了,虽然他觉得新评选很完美,但还是要亲自坐镇显得更可靠一些。

    十几位心腹齐聚一堂,分分钟就能制定出一份无懈可击的计划。

    现在发愁的是,人们会不会支持和认可。

    听说【百大青年】那边搞的如火如荼,自荐信和推荐信堆积如山。自己这边的硬性推广,能不能得到良好的反馈呢。

    最新的一期人物,对方出招报道了一个铁路的信号员。一个人守在荒无人烟的信号站,没有怨怼或自暴自弃,而是把小小的信号站,变成了一个世外桃源。自给自足的开垦了菜园,种上了鲜花,利用植物染料把房子刷上了色彩。并且通过广播自修,学习了更先进的信号管理技术。

    看着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2000字的篇幅,倒是有1700字在描述生活态度。把一个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年轻人写的跃然纸上。

    再看看自己的笔杆子们,写得还是老一套。觉悟、精神、信仰、牺牲、风险、纪律。

    好么,当然好。

    但是老百姓喜欢看么,至少年轻人不喜欢,他们被《吉春1999》搅乱了平静的心,一脑门子是要过上物质丰富的现代化生活。

    如果付出了一切,却看不到希望,很难会不产生怀疑。

    所以稿子还得改,改到让人认为火车没有停,并且在高速前进。

    田向春在蔡晓光没那么积极之后,自动的接过了【百大】的核心位置。

    现在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搞评选,即便经过四五道筛选,到达编辑部的案例还是每天能堆满一个30寸的大箱子。

    第一次面对这个情况,他不得不求助自己的老父亲,吉春工人日报的田总编。

    “哈哈,怎么样,你们不是要打造一个完全由年轻人管理的评选么?”

    “爸,你就别幸灾乐祸了。现在我成了扛旗的,要是挑不起来担子,到时候可丢的是您的脸。”

    “嘿,别拿这个吓唬我。其实这个事儿也简单,并不一定要把所有通过标准的人都详细报道,报纸的版面是很珍贵的。你可以向那个【红齿轮】学习,可以单独出详细的增刊。而在珍贵的主刊页面上,只需要刊登简介和名单就行了。”

    “可是咱们哪有杂志啊,日报下面的刊号也都有用呢。”

    “我是谁,一个刊号的事,你还需要发愁么?不过,我有一个要求!”

    “您说,就是一百个要求也答应。”

    “我要全文刊登《吉春1999》。所以,伱们要做一期周秉昆的人物推荐。”

    “周秉昆?蔡家都放弃支持他了,我们....”

    “你看看这个!”

    田总编拿出一份电报,时间戳是昨天晚上,电报房是日报自己的,对方地址是江西新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