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就能变强?我不信

第318章 无所事事

    赵志回到船上。

    他慵懒地躺在床上。

    把巨大的飞碟缩小。

    在房间里用神识随手把玩着。

    以前他的飞碟如果不发光。

    金属看起来十分有科技感。

    但现在纯金的看起来,就十分有法器感。

    放出光来,完全就是个小太阳。

    格外的唬人。

    赵志用手指一划。

    飞碟甩出去,又因为逆熵飞回来。

    但赵志手指一动。

    释放的能量与引力形成夹角。

    让小飞碟围绕着自己的手指旋转。

    就像一颗行星。

    赵志嫌弃总是举着手有些累。

    便用神识凝聚了一团神识光芒飘在房间中间。

    小飞碟此时并没有赵志的操控。

    完全是依靠自然规律,跟随着能量的流动,自然地旋转。

    赵志手指轻挪,让小飞碟的轨道偏移。

    小飞碟的轨迹变成倾斜的椭圆形。

    它会因为靠近赵志的人造太阳而被能量排斥。

    又因为远离赵志的人造太阳而被能量吸引。

    这让它只能在一个矛盾的区间内徘徊。

    这是把能量放大后的结果。

    而且飞碟并不是很重。

    如果只依靠离心力,飞碟早就停了。

    主要是因为地球环境里有空气。

    会成为飞碟轨迹的阻碍。

    不过就算是宇宙的真空环境,也不是什么都没有。

    介子、中微子、光子、粒子……

    还有小行星碎片,以及其他行星的引力。

    太阳系至少四十五亿年了。

    但所有的行星从来都没有因为各种干扰,而逐渐降低自己的速度。

    哪怕炸成碎片,平铺成一个环形的小行星带。

    碎片也在大致的轨道内,旋转个不停。

    向心力的全部能量,都只依靠星系形成之初的惯性?

    都是依靠一百三十多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

    这个能量的使用率,它真的守恒吗?

    就像在地球上弄个假的行星轨道模型一样。

    每次都持续不了几秒,就全都滑落到太阳上去了。

    初始力量在各种干扰下,持续不了多长时间。

    长久的向心力,必须有一个力量来源,能量才能守恒。

    否则行星凭什么长久地对抗引力拉扯?

    如果地球表面没有熵增力。

    地球上的重力可就不是现在这样了。

    地面上的苹果是拿不起来的。

    地球能拉住月亮却拉不住一个苹果?

    因为两个力混在一起。

    所以引力就成了又强又弱的力?

    简直莫名其妙的判断。

    引力不是完全因为质量而决定的。

    而是有多大逆熵就有多大的质量。

    有多大的质量就有多大的斥力。

    最后得出来的才是引力。

    比如两个物体越近,引力越大。

    那么两个物体完全靠在一起,引力就是无穷大吗?

    并不是,在‘渐进自由’现象中。

    强作用力会随着夸克间距离的变小而减弱。

    这是2004年的诺奖。

    也就是两个粒子无限接近的时候。

    两个粒子的作用力是趋近于无穷小的。

    一定范围内。越靠近,力越弱。

    这时候离得越远,反而作用力越大。

    但在天体之间。

    相同的力会因为各种变量差异。

    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出现。

    这时候或许应该蹭一波宇宙最大尺度的斥力:暗能量。

    但暗能量它真的不存在。

    不能为了证明斥力的合理性就硬蹭。

    暗能量就是宇宙逆熵与熵增比例失衡导致的。

    只要黑洞越来越强,吸收效率越来越高。

    暗能量看起来就会越来越强。

    宇宙膨胀越来越快。

    那个能量可以说是宇宙本身的熵增力。

    真的就是仅此而已。

    他们宁可相信暗能量是动态的。

    也不曾怀疑是黑洞把什么看不见的东西给吸走了。

    天体间真正的斥力。

    会变成星球之间的轨道。

    斥力、引力叠加在一起时。

    引力比斥力更强。

    斥力就会完全隐藏起来。

    但并不是完全消失,而是无法观测。

    而且他们的力量变化曲线也不一样。

    可以找这样两颗星球。

    两个结构差不太多的星球。

    比如方便观测的恒星。

    大星球刚好是小星球总质量的一倍。

    但大星球的引力会比两个小星球加起来更强。

    两者之间的误差,就是斥力的大小。

    轨道距离的比例,也会有微妙的差异。

    不过现在的天体质量,好像全靠引力测量。

    所以就全当我是在自言自语好了。

    反正也没办法证明。

    都是瞎鸡儿吹牛逼的。

    随便看看就好。

    物体越小。

    斥力范围越大,效果越强。

    引力范围越小,效果越弱。

    物体越大。

    斥力范围越小,效果越弱。

    引力范围越大,效果越强。

    质量增加的时候,两条曲线同方向增加。

    当然,质量突破临界值的黑洞除外。

    所以日常生活才感觉不到万有引力。

    因为都被中和刨除了。

    银河系整体,就像水流的旋转。

    所有的恒星都像是在液体中流动。

    这也是因为离心力与引力导致的吗?

    唯一能够与星系模型类似的,就只有原子轨道。

    虽然电子熵增外显,但那只是质量导致的变量差异。

    轨道区间形成的原理是一样的。

    但原子可不是爆炸造成的初始速度。

    更何况。

    太阳系成波浪形,在银河系的银道面上下穿行。

    每隔三千万年,太阳系就要横穿一次银河系的银道面。

    横穿的过程,必然会受到种种干涉。

    那里的恒星密度远比平时更高。

    很有可能原本的‘第五行星’。

    就是因此而毁灭。

    小行星带,也是因此而形成。

    同时,地球每隔两千六百万至三千万年左右。

    在这个大致区间,就会发生一次生物灭绝事件。

    当然,导致灭绝的各种大型地质灾害。

    也会发生在这个大致的时间区间。

    都是相同的周期性变化。

    看起来是一个盘,实则非常厚。

    从生物灭绝的时间区间推测。

    太阳系横穿银道面,大概需要穿行四百万年。

    还好,距离下一次。

    还有两千多万年。

    周期刚过没多久,时间很充足。

    而每隔四至六亿年左右,就会出现一次‘超大陆回旋’。

    地球的大陆地壳,成周期性的聚合与分离。

    而‘银河系翘曲’正沿着星系旋转的方向顺行。

    周期大约也是六亿年。

    虽然不少人把这两种现象关联在一起。

    但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是二点二亿年。

    翘曲公转一圈的时间是六至七亿年。

    他们两个可不是六亿年交错一次。

    而且翘曲有两个臂,两个臂的翘曲方向并不同。

    更是不知道每次交错持续多长时间。

    加上同方向旋转。

    这个时间轴就更乱了。

    所以银河系翘曲并不是超大陆回旋的直接原因。

    或许这个周期是银河系逆熵聚拢的周期吧。

    就像是树木的年轮那种。

    银河系或许也会睡觉。

    还好,距离上次超大陆回旋,间隔三亿年。

    还有一至三亿年。

    之后仙女座星系正在与银河系发生碰撞。

    对方是银河系的一点六倍。

    大概三十至四十亿年后,将会变成一个全新的星系。

    也不知道是否刨除了地球与仙女座星系之间光传递的距离。

    仙女座星系距离地球有二百五十四万光年。

    现在能看到的,都是两百万年前的轨迹了。

    或许不用等它们合成一个星系,过程中就会发生重大影响。

    比如现在银河系就有一条旋臂出现了断裂。

    这还只是刚刚开始。

    科学家还预测。

    说两个星系碰撞,对太阳系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这话也是真敢说。

    用屁股想也知道不可能。

    还好,到那时候太阳也快要变成红巨星了。

    不出意外,地球也快要嘎了。

    人类文明如果想见到那个时候。

    需要经历一百次太阳系大劫。

    历经五次银河系大劫。

    期间还需要能够逆转太阳的物质状态。

    然后才能面对星系相撞时可能发生的变化。

    不过在那之前。

    还是先扛过地球范围的大劫再说吧。

    宏观大劫的同时,还有微观大劫。

    超级细菌也来凑热闹。

    噢,真是特么的糟透了。

    思考良久,赵志决定继续摆烂。

    逼急了就拖家带口去逆宇宙避难。

    如今的自己不是本体,还能随时跑路。

    赵志有什么可怕的?

    转轮族逃过一次。

    如果实在对付不了,再逃一次也不难。

    各大妖族高层。

    基本都是随时可以飞升的,他们也不怕。

    就是可惜了没能成长起来的后辈。

    估计大部分都只能留下来等死了。

    赵志想着这些。

    又弹出一颗光球。

    让两个光球组成双星系统。

    原本稳固的光球开始移动。

    两颗光球互相推拉,久久无法撞到一起。

    可怜的小飞碟因此四处乱窜。

    偶尔改变轨道,偶尔更换老大。

    形成不断变化的复杂轨迹。

    赵志等得不耐烦,想看乐子。

    所以用两根手指一捏。

    让两颗光球径直地撞过去。

    结果它们跳起了双人舞。

    凑在一起越转越快。

    赵志又是一捏。

    相当于把两个带正电荷的原子核融合到一起。

    但比融合原子核可容易太多了。

    毕竟光球质量足够大。

    排斥力远不如引力来得强烈。

    然后两颗光球因为宇宙最强力,强相互作用力。

    成为了一颗更大的光球。

    当然,也可以称呼它引力。

    它们的差别只是因为大小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