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就能变强?我不信

第351章 宇宙模型

    飞碟向着肉眼可见的一座通天巨塔飞去。

    赵志早就想去那看看啦。

    但随着他们越飞越近。

    赵志遇到了与之前完全一样的状况。

    巨塔靠近之后完全消失不见,就好像不存在一样。

    周围的景色一变,变成了宇宙星空。

    但随便向着任意一颗星球靠近。

    场景继续放大,没等看到细节。

    周围的场景继续变化。

    刚刚的一切都像是幻觉一样。

    这让赵志想起AI制作的一些视频,就是类似的感觉。

    但比那更可怕一些。

    没有跳动,一层又一层都像是真的。

    但只要靠近,一切就会变得无限小。

    就像一个有趣的数学思维。

    一个人,能不能追上一只乌龟?

    一开始人距离乌龟一百米。

    前进十分之一是十米。

    再前进十分之一是一米。

    继续前进十分之一是一分米……

    无限循环下去。

    人永远也无法追上一只乌龟。

    此时赵志感觉自己就遇到了这样的数学问题。

    根本就无法区分大小。

    他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无限缩小的隧道。

    不管如何前进,都只会变得更小。

    他们从高塔,进入星空。

    从一颗星球,进入海底。

    从一滴海水,进入树林。

    从一株杂草,进入高山……

    他们飞行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有到达尽头的意思。

    但他们已经剥洋葱一样的,穿梭了上百层世界了。

    赵志无语地看向简净说:

    “怎么办?你在这生活过,应该怎么落脚?”

    简净皱眉说:

    “我想想,我记得很简单来着。这里每一层,应该都是能够碰触的。每一层都是真实存在的。但是,我暂时不知道怎么才能有效表达出来。”

    赵志点头说:

    “没错啊,一开始我们旁边那片竹林应该就是能够碰触的。我上次就是在那里苏醒。”

    金秋怀疑地说:

    “你确定吗?那只是因为你上次刚好在那环境之中而已。如果刚才我们靠近那片竹林,会发生什么?真的能够靠近吗?不会遇到和这边一样的变化吗?”

    赵志有些蒙逼地说:

    “好像。确实不一定。但我看到过,道祖能够直接出现在最大的那一层级。也能碰触更小的层级。而且不止他一人,他门下弟子也可以。看来调整这个维度,属于这个世界中的基本常识。就像我们能够随意在三维里走路一样简单。这个算是什么,大小轴?尺度轴?说起来这个世界有频率吗?如果调整逆熵频率又会发生什么?”

    唐豆随口说:

    “试试看不就知道了?我们不就是来玩的?”

    赵志点头说:

    “也对。”

    赵志说着就开始调整逆熵频率。

    简净惊呼说:

    “不要!等下!”

    但已经晚了,赵志已经随手调整逆熵频率。

    周围的逆熵忽然变高,向着他们挤压而来。

    就像是在空间夹缝里出车祸一样。

    赵志也不是没体验过,这个感觉糟透了。

    空旷的空间变成实体,把他们每一个细胞都挤压在了中间。

    就像是凭空出现在了土里。

    赵志一阵恶心。

    急忙脱离了这里的频率。

    回到原本的频率,赵志才发现。

    他们所处的基础频率,是一处动态频率。

    会随着空间坐标移动,缓慢移动的逆熵频率。

    简净一拍额头说:

    “对了。只要给逆熵频率下一个锚点,就可以锁定当前看见的场景了。”

    赵志无语地说:

    “刚刚那是什么情况?”

    简净耸耸肩说:

    “这边和我们原本的世界不同。我们那边逆熵频率之所以有限,是因为逆熵不足。但这边逆熵太高了。基本所有的物体,都能够横跨所有的逆熵频率坐标。”

    赵志怪异地说:

    “那我们刚刚遇到的,就是之前看见的那些物品的逆熵物质?”

    简净点头说:

    “没错。这世界的本质在不断变小。但大多数物品的缩小速度,远没有空间缩小的速度快。就好像,我们能够观测到宇宙扩张一样。哪怕星系本身也在同步扩张,但星系之间的空间距离依旧越来越远。如果能够宏观观测,会看到所有的星系扩张速度比空间扩张的速度更慢。放在空间尺度上对比,也就是星系越来越小。这里的宇宙也一样,熵增也会抑制空间对物质的缩小速度。所以最初原的物体,也会看起来越来越大。所有的一切巨物都在靠近。同时巨物的逆熵不断变广,直到横跨所有逆熵频率。就像是我们原本世界的黑洞一样,也是横跨所有频率。而这些巨物的逆熵频率周期性变化缝隙,会成为新的空间,形成新的世界。各种细节无限缩小,就有了无穷无尽的世界。”

    赵志点点头说:

    “对啊。如果星系与空间完全是同比例放大,那么星系之间的距离根本就不会变得越来越远。这个过程会变得完全无法观测。看来是物质的逆熵,抑制了物体的空间扩张速度。”

    对了,有个科学猜想说。

    宇宙再扩张多少年。

    人类就再也看不见星空了。

    天空会变得一片漆黑。

    所有的星星都因为宇宙扩张。

    光速传递没有宇宙扩张的速度快。

    光永远向着这个方向传递。

    却永远都无法抵达。

    举例子总用吹气球时,气球上的两个点来举例。

    这例子不怎么准确。

    吹气球的同时,衡量尺也应该同比例变大才对。

    只能是空间变大了,星系变大的速度没有空间快。

    所以最起码的,同一个星系内的星星还是能看见的。

    如果到达连同一个星系的星球都看不见的程度。

    那么这次的宇宙也就快要走到尽头了。

    一个大星系在同一片大逆熵的笼罩下。

    恒星系在更细微的逆熵笼罩下。

    行星又是一个逆熵层级。

    所以再怎么放大,波动也是能够传递的。

    就像是在同一个车厢里的声音。

    如果把光看做没有质量的逆熵,进行类机械波运动的话。

    而光携带的信息都是填充进去的环境熵增规律排列。

    就像是隔着一层桌子用磁铁吸附铁粉。

    如今只看到铁粉,就是世界只看见一半。

    这么一想,以太怕不是要复活了?

    卧槽!是伪科学!

    可没有那种第五元素哦。

    没有以太,也没有暗能量。

    但是这里有暗物质与灵魂。

    随着太空望远镜升级。

    出现很多旧模型预料外的星系。

    所以有些猜想开始质疑宇宙大爆炸的模型。

    那就先把背景辐射解释清楚再说新模型吧。

    认为星系的红移现象只是光的衰减。

    那就先把衰减不断加速的现象给解释清楚吧。

    这个猜测是有无数证据作为支撑的。

    宇宙大爆炸模型。

    除了对数据的衡量有问题之外。

    整体思路上没什么问题。

    毕竟他们对于光速的计算没有转换逆熵的速度变化。

    他们还是把宇宙给衡量小了。

    所以一些时间的计算也就出错了。

    在海底测量天空的距离,并不容易。

    在我这个没有根据的宇宙模型里。

    宇宙空间扩张与星系物质扩张的不等式。

    反而能够证明逆熵的存在。

    他们对于星系的形成认知也有些问题。

    可如果算上逆熵的存在。

    大爆炸初期当然也可以快速形成星系啦。

    而且能量无比充足。

    是最方便诞生某些存在的时候。

    比如,在上个逆宇宙遗留下来的神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