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644年当皇帝

第五章 殉国忠臣

    朱由检看着他们,一时有点呆滞,一言没发。

    王承恩看崇祯帝长久不言,忍不住上前轻声提醒道:“陛下,快快让万太尉,巩驸马,还有新乐候他们平身啊!”

    周皇后有点疑惑的看向王承恩。这场合,岂是他一个奴婢可以随便插嘴的?以前的王承恩可没有这么不醒事啊!

    王承恩颇为苦涩的摇了摇头,以眼神示意,“娘娘,今天的陛下不正常啊!奴婢,奴婢是不得不说话的啊!”

    经过王承恩这么一说,朱由检顿时猜到了三人的身份。

    年老的应该是明穆宗的驸马万炜,周皇后一直所称的万太尉就是他。

    巩驸马应该指的是驸马巩永固,是崇祯皇帝的妹夫。

    新乐候是刘文炳,他的父亲是崇祯皇帝生母的哥哥,他本人和崇祯皇帝就是民间意义的表兄弟关系。

    怪不得看着他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原来是我表弟啊!朱由检在心中暗想。

    对于他们的身份之所以这么清楚,是因为朱由检前世读穿越小说时。因为感兴趣,曾特意去查过甲申国难时明朝官绅殉国的有关资料。

    三人都名列其中,都是殉国忠臣。

    万炜和他的长子战死,次子投水而死。

    刘文炳与其弟刘文耀,还有他们两家的亲属,共计四十二口全部自杀殉国。

    巩永固更狠,所作所为和他那帅哥形象完全不符。他把自己,还有他的五个子女,全部绑在已经去世,但是还未安葬的公主的棺材上,阖家自焚而死。

    变态啊!真是变态。

    作为后世人,朱由检接受不了这种做法。

    幼子何辜,有必要小小年纪就为这个没落的王朝殉葬吗?

    但朱由检打心底的尊重他们。

    忠义的人,谁不喜欢呢!尤其还是对自己忠义的人。

    “起来吧!都是自家人,不必那么多礼。”朱由检温言说道,语气亲切。

    看他们三人依旧直挺挺的站着,朱由检转头向王承恩道:“搬椅子来,让三位爱卿都坐着回话。万太尉年纪大了,搬有靠背的来。”

    朱由检很随意的说了一句,但他分明却从他们三人脸上看到了无限的感动。啊!在古代当皇帝原来这么容易拉拢人啊!

    太监们搬来三张靠椅,在朱由检再次要求下,他们十分忐忑的坐下了。

    今天的崇祯皇帝太客气了,客气的让他们有点不敢置信。

    三人有点明白王承恩为什么说皇上和往日不一样了。

    朱由检笑吟吟的,完全忘记了刚才自己嚎啕大哭的惨样,“三位爱卿啊!朕之前是被砸中了脑袋,但现在已经完全无碍了。你们看,现在朕是心情愉悦,吃嘛嘛香,一点事都没有。但朕听王承恩说,外面不太安宁?”

    万炜年纪最大,三人也以他为主,只见他起身道:“禀陛下,只是有些流言而已。现在陛下醒来,一切流言自会烟消云散。”

    朱由检还欲继续追问,却见一个太监匆匆走进殿内,跪下道:“禀陛下,内阁首辅陈演、次辅魏藻德,吏部尚书李遇知、户部尚书蒋德璟求见。”

    “这些人这么快便知道我醒了啊!消息挺灵通的吗?”

    朱由检稍微犹豫了片刻,便直接说道:“不见,告诉他们,朕还未完全康复,有什么事等明天再说。”

    那太监面露迟疑,直到看到王承恩微微点头,这才退了出去。

    朱由检继续说,“流言风语最烦人。你们现在见到了朕,出去之后就告诉他们,朕无碍,让他们都安心。若再有人胡言乱语,锦衣卫可是会找上门的。”

    周皇后刚刚给朱由检讲了外面的种种流言,语气里满是担忧,这使朱由检深刻意识到此事的严重性。

    朱由检想借用三人传话来压住那些流言。

    这时,最初走出去的那个太监又走了进来,“陛下,他们不肯离去。尤其是蒋尚书,他说不见到陛下,他绝不离开。”

    看朱由检眉头紧皱,似是不喜,周皇后柔声道:“皇上之前晕了过去,大臣们担心也在情理之内。依臣妾看,还是见见他们吧!”

    朱由检听周皇后都这么说了,叹了一口气道:“好吧!就见见他们。”

    周皇后淡淡一笑,“皇上,既然如此,那臣妾就先行告退了。”

    “要走啊!”朱由检语气中带着不舍。

    但很快,朱由检想起了一事。

    明代为了避免外戚干政,对后宫、外戚都约束甚严。因为这个原因,大部分皇后都是平民出身。

    就如周皇后,其父周奎就是商人出身。

    但和周奎贪财逐利、目光短浅的本性不同,周皇后知书达理,深明大义。

    对于后宫不干政这条红线,周皇后一直严格遵守。即使她对崇祯皇帝的有些作为并不同意,但也从来不干涉他做任何决定。

    “这是在避嫌啊!”朱由检想通了这点。

    万炜三人也起身道:“微臣们也先行告辞。”

    “怎么都要走?”

    朱由检脸上闪过一些疑惑。但他瞬间明白了,无论是周皇后、还是万、巩两位驸马,亦或是新乐候,都属于外戚勋贵一系。

    他们和文官属于两套并行的系统,亲疏关系当然以勋贵为近,但治国大事却要靠文官。

    既然崇祯帝要召见大臣,他们自当规避。

    朱由检皱眉,他觉得这规矩得改一改。都是大明朝廷的人,这么泾渭分明,不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党争吗?

    他想了片刻道:“万太尉,你随皇后一起去吧!代朕陪好那些勋贵们。”

    周皇后款款施礼,退了出去,万炜紧随之后。

    朱由检看着面带疑惑的巩永固和刘文炳,淡淡笑道:“妹夫,表弟,你们两个就坐在那里,我们一起听听他们来干什么?”

    巩永固和刘文炳彼此看了看,眼神闪烁。

    妹夫,表弟!

    这称呼也太亲切了吧!

    崇祯皇帝虽然平素对待他们二人远比其他人优厚,但是他为人严苛,不苟言笑,而且极重规矩。

    别说这样称呼他们,就是笑,平时也难见几个。

    但今日,崇祯皇帝笑容满面,对他们备是亲切,给他们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有点奇怪,他们在心中暗想。

    “让他们都进来吧!”

    朱由检说了一句,接着转向旁侧的王承恩,压低声音道:“一会提醒一下朕,别把他们的名字和人弄混了。朕脑袋有问题,有病,记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