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644年当皇帝

第十六章 启用朱大典

    朱由检暗自奇怪,放下手中的奏折去翻看其他的。顿时惊奇的发现几十本奏折中竟然有半数以上都是弹劾奏折,有些还是两个官员相互弹劾。

    上下两本,你弹劾我,我反弹劾你。而且言辞都异常激烈,好似对方犯下的都是万恶不赦之罪。若崇祯皇帝不下令立即处死他们,天理难容。

    朱由检有点烦躁,心想这些大明官吏是不是天天没事,就想着怎么整治彼此了。他强压着心中的怒气,耐着性子继续看下去。

    崇祯十六年十月,东阳县许都聚众叛乱,围攻金华城,声势浩大。

    朱大典之子朱万化招募乡勇抵御,击退许都,并配合当地县兵剿灭了许都之乱。

    但当地知县徐调元在查阅许都逃跑时留下的花名册时,竟然从中看到了朱万化的名字,并具实将此事上报给了巡按御史左某。

    这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中间定然是有什么误会,但左某可不管这些。他是东林党出身,和朱大典历来不对付。

    左某利用这件事上书弹劾,直接给朱大典扣上了两个大帽子。一个是“纵子通贼”,另一个是“贼去而兵不散”。

    通贼,聚兵。

    这两个罪名加起来,说严重些,朱大典有造反的意图。

    这都什么和什么啊!

    据朱由检前世的记忆,朱大典虽然品行不端,贪墨成性,但这人却有帅才。

    吴桥兵变,叛军席卷山东。正是朱大典指挥各路援军,最终大败叛军。逼的孔有德、耿忠明等人只得出海逃奔辽东,投降满清。

    最重要的是,在清军南下之时,已经赋闲在家的朱大典散尽家财,招募兵卒据城坚守。在清军攻破金华城后,更是阖门殉难。

    这样的人,你说他意图造反?

    朱由检很气愤,转头向旁侧的王承恩问道:“现在朱大典可有官职在身?”

    王承恩略微沉思了片刻道:“陛下,朱大典因贪墨军饷而被弹劾降罪,目前是白身。”

    朱由检又问道:“那目前兵部可有空闲的官职?”

    王承恩道:“目前兵部还缺额一位兵部左侍郎,至于其他的,奴婢就不知道了。”

    其他的,指的是那些官职较低的空缺,王承恩不知道也属正常。

    朱由检点了点头,沉声道:“去叫书写翰林进来,朕要拟旨。”此刻的他已经完全了解书写圣旨的步骤。

    还是朱由检口述,翰林录写。

    有两道圣旨。

    一道是提升朱大典为兵部左侍郎,加太子少保衔,封淮北总督。督领淮北、山东及河南三地军务,立即赴任。

    同时,朱万化平贼有功,升为千总,携招募乡勇到朱大典帐下效力。

    另一道是巡按御史左某不明是非,恣意诬陷朝廷官员。罢黜官职,贬为平民。

    等细细看了一遍,朱由检突然问王承恩,“王大伴,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可在京师?”朱由检记得骆养性是锦衣卫指挥使,但曾在崇祯末年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天津总督。所以,他不太确定骆养性此刻是否在京师。

    王承恩忙道:“禀陛下,骆指挥使此刻正在宫中。”

    看朱由检面带疑惑,王承恩进一步解释道:“陛下,骆指挥使的祖上有军功傍身,他也在今夜宴请的勋贵名单上。”

    朱由检点了点头,“派人叫他过来。”

    说完这句话,朱由检拿起朱笔在宣纸上奋笔疾书起来。这次,他没让翰林代笔,甚至屏退了身旁的太监和宫女。

    过了一会,骆养性随王承恩疾步走了进来,跪下就拜。“臣骆养性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

    朱由检摆了摆手,望向骆养性。他身穿红色飞鱼服,头戴黑色乌纱冠。四十岁上下,身形高而瘦,方脸,直眉,平字胡,显的十分的干练。大概是喝了酒的缘故,他脸面微红,但说话却十分清晰简洁。

    “喝酒了?”

    骆养性慌忙道:“陛下,微臣是饮了些,但不影响为陛下办事。”骆养性第一时间表达了自己的忠心。

    朱由检点了点头,“那就好,随朕来。”

    走进内室,朱由检下令让所有人离开,只留王承恩在侧。他坐在卧榻上,直视骆养性,“骆养性,朕能完全信任你,还有你所统率的锦衣卫吗?”

    骆养性脸色顿变,抬头看向崇祯帝,发现后者脸色阴沉,异常的严肃。他慌忙跪下,“臣永远是陛下的忠实鹰犬,全体锦衣卫亦是如此。”

    朱由检看着骆养性,没有说话。

    历史中,骆养性最终是投了满清的。但在南明派使前去北面和满清谈判时,他擅自迎接左懋第等南明使臣,并因此而被革职。

    因此在后世,很多人认为骆养性并非真心投清。至于这是不是事实,恐怕已很难考究。

    骆养性此刻弯身跪在那里,很长时间没听到崇祯帝让他起来的声音。他心中恐惧,脑门上有丝丝汗珠渗出。

    半晌后,朱由检悠悠的说道:“起来吧!朕有事要交给你去办。”

    骆养性长松了一口气,站起身,后背早已湿透。

    朱由检缓缓说道:“有三件事。第一件。立即给朕找几个懂事的,嘴巴紧的锦衣卫,让他们出外替朕传一道圣旨,并带去一封信。不通过内阁,不经过地方官员,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浙江,把圣旨交到朱大典手中。记住,带朱漆的这封信至为重要。除了朱大典本人,不能让任何人看到。”

    骆养性忙道:“微臣知道了,绝不令陛下失望。”

    朱由检点了点头,“第二件。朕刚才翻看那些奏折,自十月潼关被破之后,就再没有陕西那边的军情传来。你帮朕查清楚,是因为道路阻绝,没有新的军报传来。还是因为某些人刻意隐匿了军报,知情不报。要秘密的查。这件事,只有在场的你、我,还有王承恩三个人知道。若让其他人知晓,朕第一个找你。”

    骆养性脸色顿变,慌忙表态道:“陛下放心,微臣知道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