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644年当皇帝

第二十章 奇怪的奏折

    李自成不是愚钝之人,反而因为经历的事情足够多,在识人、用人方面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逻辑。

    实际上,当昨夜李岩给他讲有关黄巢的旧事时,李自成就知道李岩定是有话要说。毕竟在临自己称帝的前夜讲一个失败的称帝者,这无论如何也不是件令人高兴的事。

    但李岩没直接说,李自成也不会主动去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李岩这样的读书人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李岩不是刘宗敏、田见秀这样的粗人,有什么话,他不会直接说,而是七拐八拐之后再说出自己真正想要说的。

    这是读书人的通病。

    他们说话时会言明关键,分析利害,然后好似让自己的做选择。而实际上,他们早已替自己做了选择。

    自己听,那是虚心纳言,是他们的功劳。自己不听,那就是闭目塞听,将来真出了事也怪不到他们头上。

    李岩比一般的读书人要强很多,但依旧有这样的毛病。

    李自成讨厌这样,有时他会在心中想,你们有什么话大可以直接说,我没那么愚笨,我知道怎么选择。但临到嘴边,却换成了一副耐心听的模样,还要装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林泉,你是说北伐之事?”

    李岩点了点头,“孙传庭出陕之时,从山西调用了不少精兵强将。其大败之后,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整个陕西,更逼得白广恩、陈永福等明将率部纳降。我军军力之盛,已非明军可比。山西山川险要,易守难攻。若不趁其兵力不足,没有防备,及时北伐。等明廷反应过来,从河北、辽东、甚至是南方调兵前去增援,我军再想拿下会变的十分艰难。”

    李自成轻轻的点了点头,“实际上在听补之讲了榆林战事的情况后,我就已下定决心要尽快北伐,绝不可让明军有充足的准备时间。但这数月来,我军连续作战,已十分疲惫,是不是让我军先休整一个月?”

    李岩摇了摇头道:“陛下,时不我待。越早北伐,对我军越是有利。即使这次暂时无法拿下京师,推翻明廷。也可占据山西,打击明军生力,确保明军无力向陕西进军。期间,陕西可作为我军后方重点经营。若北伐失利,也可退回陕西,意图再举。”

    李自成沉默了一会,转向李过道:“补之,你觉得呢!”

    李过站起来拱手道:“侄儿支持李公子的说法,现在是北伐的最好时机。陕西除榆林外,各地都是望风而降,山西到时候应该也差不多。即使有一二忠义之臣,也挽救不了明廷。以我们现在兵力之盛,打入京畿推翻明廷也未必完全不可能。”

    李自成轻轻的点了点头,转头向旁侧下令道:“李强,去叫牛丞相、宋军师,还有刘哨总来,就说我有事找他们。”

    “算了,还是让宗敏好好喝他的酒吧!让玉峰替他过来。”李自成叫住了要走的李强,改口说道。

    牛金星、宋献策、田见秀三人很快赶来。在听了李岩的话后,除了对北伐的时间稍稍有些疑问外,并无其他意见。

    最后,还是宋献策掐指一算,确定一月八日是誓师北伐的好日子。

    众人没有异议,只是时间所余无多。

    商议之后,决定由田见秀前往沙锅口征集船只,供大军渡过黄河所用。

    李友、白鸠鹤率两万精锐作为先锋,先行过河,探查情况。

    李岩则清点西安府库内的军械铠甲,按各部需求分发,用最快的时间增强他们的实力。

    李过则负责从归降各处明军中招募五万士卒,补充顺军军力。

    一个时辰不到,他们六个人便敲定了所有,并分别开始实施。

    京师,文华殿。

    朱由检打着哈欠,这奏折看的实在无聊。

    一半是相互弹劾的奏折,另一小半是要银子的奏折。

    问了王承恩之后才知道,大明欠九边士卒的军饷已达九百万两之巨。很多将士已数月,甚至数年没从朝廷这里拿过饷银。

    除了军饷外,地方官员也要银子,主要是灾荒和瘟疫。例如天津,奏折上写那里瘟疫流行,百姓十丧八九,亲人因此而不敢相互吊唁。

    剩下的一小部分奏折,有说某地的某个东西特别好吃,希望进贡给崇祯皇帝的。有说某地出现祥瑞,有白鹿飞天而去,向崇祯皇帝报喜的。还有说某个高僧得道成仙,当地百姓为之修建新的庙宇等等。

    千奇百怪,各种乱七八糟的事都有。而且很多时候长篇大论,看半天都看不到重点。

    “这些大臣,是不是觉得崇祯皇帝特别闲啊!”朱由检不由得心中暗想。

    里面仅有很少的一部分是有关军情的,但在周显看来却实实在在的有用。

    例如就有一封请功奏折写道,江西巡抚吕大器遣部将和左良玉在樟树镇击败张献忠,收复峡江、永新二郡。张献忠向西逃窜。

    朱由检心中知道张献忠最终会逃亡蜀地,并最终在成都称帝,建立大西政权。但具体的过程他却不太清楚了。

    山东费县王俊叛乱,以大小苍山为据点,攻掠州县,称九山王。曹县聚众叛乱,刘泽清屡次出兵而不能剿平。

    山西各处流贼横行,盗贼遍地。

    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上报的有关清军动向的情报。

    等等这些。

    但有关闯军的信息却少之又少。就像蒋德璟说的,最晚的就是李自成攻破潼关之时,后续的便彻底没了。

    这很奇怪。

    骆养性听闻崇祯帝还未休息,去而复返,带来了四个锦衣卫。

    朱由检把圣旨和亲笔信交给他们,同时让王承恩从内帑中取出十五万两白银,让他们带去给朱大典。

    此外,朱由检还赏赐了玉带,尚方宝剑等信物。

    城门大开,两骑飞驰而去,他们会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赶到浙江。

    剩下两骑率领从五城兵马司调来的一百官兵押送着装满银子马车向通州而去,他们会从那里登船,转道天津再前往南方。

    船行缓慢,但对于目前民乱四起的大明却是最安全的运输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