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那边

李浩(3)

    第二天,母亲拉着李浩去天桥边的一个工地上,工人们穿着沾满灰土的衣服,在各种石料之间穿梭。母亲领着李浩去工地深处的一个小屋里,一个也穿着沾满灰土衣服的身材臃肿的男人,坐在一个木桌后面。这个男人是李浩母亲的一个远房亲戚,管招人干活的。

    “来了?”男人看了看李浩母亲,又低头看了看李浩。

    “我们来了,”李浩母亲连忙走上前,她把李浩也往前拉了一把,几乎把他的身体靠在了桌沿上,“这是李浩,你见过的,他不上学了,想来这儿打工。李浩,快叫大伯!”

    “大伯。”李浩怯怯地说道。

    男人又打量了一遍李浩,李浩个子不高,面黄肌瘦,分明是一个正在发育且营养不良的孩子嘛!这怎么能来干活呢?男人摇摇头说:“孩子太小,过两年来吧!”

    “他已经16岁了,怎么能叫小呢!”李浩母亲急了,“看在亲戚的面子上,你就收下他吧!小浩来这儿干活,你就随便用他了,他在你这儿我才放心。小浩,叫大伯!”

    “大伯。”李浩又怯怯地叫道。

    “我只是可怜他这么小就来干活罢了。”男人苦笑了一下。

    母亲把李浩丢在工地上便走了,她嘱咐李浩,要听大伯的话,认真干活。屋里就剩下他们两个人。男人问:“小浩,为什么不上学?”李浩小声说:“想挣钱补贴家用。”男人叹了口气,便让李浩把屋里的地扫一遍。李浩拿起扫帚,认认真真地扫地,扫完地,又拿起抹布仔细地擦桌椅板凳。李浩干活也像学习一样认真。下午,男人便让他去工地上提灰搬砖。李浩使劲地端起灰盆,真沉!他哈着腰,抬起头,眼睛盯着前方,两手吊着灰盆,灰盆就只处在膝盖的位置。他来回地端几趟,身上便大汗淋漓了。秋天的阳光虽然不算毒辣,但射在人身上,还是十分地灼热。李浩用沾满灰土的双手擦了擦脸,脸上便现出污浊的痕迹。他用手挡了挡阳光,阳光便在手指的缝隙里钻过来,射在他的脸上。他无奈地又弯下腰,他的双腿有些发抖,他的胳膊像两根木柴,他端起灰盆就像端了一座大山一般。可即便是一座大山又怎样!他咬紧了牙关,手掌紧紧地攥着灰盆,他仿佛又充满了力量。他从日中干到日落,毒辣的太阳渐渐化为了远方的一片红色的余晖,工地上的人也在这余晖中渐渐离开。在这安静的土地之上,李浩孤独地站立着,余晖和晚霞缠绕在一起,把孩子染成了一抹金色。孩子忽然鼓足最后一口气,放开嗓子,朝天边“啊——”地长长叫了一声。声音在半空中打了个转儿,随后四散开去,惹得远处的狗叫了几声。他抬起沉重的灌满铅的双腿,一步步地,朝家里走去……

    母亲在家里做好了饭等他,他回到家,母亲问他累不累,他说不累。可是他吃完饭就躺到了床上。他的身体就仿佛被什么压住了,沉重地翻身不得。母亲进来,把明天的干净衣服放在了他的床边。母亲说道:“小浩,你还是去上学吧!干体力活太辛苦!妈还能供得起你!”“不,妈,我能干。”李浩一骨碌爬起来,说道,“一点儿都不辛苦。”母亲摇了摇头,她怎会不知道干活儿的辛苦?况且小浩还是个孩子。“小浩,听妈的话,咱的家庭状况还不至于让你现在就辍学,回学校念书吧!”李浩也不吭声,又躺了下来,把背部朝向母亲。“回学校?”李浩想着,“回学校去上学?蒋老师还不知道我辍学了呢!过两天我不回学校,他一定会来我家的。可我不想再回学校了。明知道我迟早会不上学,现在还去上学又有什么用!可我真的还想读书,端灰盆真的很累!”李浩的眼泪不自觉流了下来,流到枕头上。这眼泪里有对过去读书生活的留恋,有对以后艰辛劳动的恐惧,更有对自己不幸命运的哀叹。

    蒋书轮是在周五才知道李浩去打工了。李浩请了三天的假,周四却没有来学校。蒋书轮心想,也许是他还要照顾母亲。可到了周五上午,李浩还是没有来,蒋书轮下午便去了李浩家。李浩母亲在家,她看到李浩的老师来了,便热情地请他坐下。

    “李浩呢?”蒋书轮问。

    “李浩,”李浩母亲叹口气,“他想去外面干活挣钱,我就让他去一家工地上打工了。”

    “什么?他不上学了?他去打工了?”蒋书轮腾地站起来,“李浩可是个读书的好苗子,怎么能让他不上学!”

    “老师,是我们不好,都是我们的错。”李浩母亲连忙说道,她的那只裹了白色纱布的手也颤抖起来。

    蒋书轮意识到刚才说的话有些重了,又坐了下来。他向李浩母亲道歉,并询问她李浩在哪儿干活。

    “老师,他在天桥旁边的工地上。”李浩母亲说道,“老师,我其实也不想让他这么早就不上学,他这么小能干啥活儿?您如果能说动他去上学,我们还继续供他。”

    蒋书轮腾腾地走进工地,他看到李浩端着灰盆,瘦小的身躯被灰盆压弯了腰。他平时看到的李浩都是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坐在教室里学习的样子,还从没见过李浩干过活儿。“也许,让他在这里锻炼锻炼是好事,”蒋书轮放慢脚步,他想着,“我们的孩子哪一个深刻体会到过打工的艰辛呢?当他们体会到了以后,就会明白学习才是最容易的事情。”李浩一趟趟来回跑,汗水早已湿透了衣服。他实在太累了,便直起腰来,擦了擦脸上的汗珠,他在汗水淋漓中看到了对面站着的蒋书轮。

    “老师?”李浩有些惊讶,他走上前去,但随即又意识到什么,只是低下头站立在原地。

    蒋书轮大步走到李浩面前,他拉住李浩的胳膊就往外走。

    “别干了,去上学!”蒋书轮一直把他拉到工地门口,一边推车一边说。

    “老师,”李浩站着不动,他感觉自己就是一个犯错误的小孩儿,声音很小却又带着坚决的语气,“我不上了,我在这儿打工挣钱。”

    “李浩,”蒋书轮生气起来,他的声音在这满是车辆的街道上也显得那么清晰,“你这个年龄就该好好上学,千万别走错了路,到时候你会后悔的!”

    “我不后悔。”李浩的语气依然那么坚决。

    “李浩,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蒋书轮生气得走来走去,他一会儿看看工地,一会儿又看看路上的车辆,李浩依然低着头,一副倔强的样子,“李浩,你是学习的料儿,你好好学习,将来会有大用处啊!”

    “老师,我不知道我将来会有什么用处,我也不想等到将来。我知道,我现在就有用处,我可以帮母亲减轻负担。”

    蒋书轮叹了口气,他无言以对。因为就蒋书轮看来,李浩家的条件实在困难,李浩或许迟早会辍学。他拍了拍李浩身上的土,粘在衣服上的灰土纷纷掉落下来。一个老师是多么爱自己的学生啊!他最后看了李浩一眼,朝他摆了摆手,无奈地说道:“你去吧!”

    李浩转过身,他缓缓地走了两步,又停了下来。他扭头看看老师,老师依然那么高大,即便是背影,也如一座山般。在孩子的眼中,老师是多么神圣啊!“我再也见不到老师了。”一阵悲伤涌上李浩的心头。李浩用沾满泥土的手揉了揉眼睛,眼睛更不舒服了。他低下头,泪水从眼眶里溢出,滴在了土地上。蒋书轮和他的学生李浩,在这广袤的世界里相背而行,他们越走相距得便越远,过去的师生之间的美好回忆也越来越模糊,直到他们走出对方的世界……

    这是三个月以后了,天气变得十分严寒,玉米地也早已变成了麦田。清早,蒋书轮常常在麦田边散步,绿油油的小麦在寒冷中显得更碧绿了,白色的霜凝结在枯草之中。蒋书轮有时会突然想起李浩。李浩?蒋书轮许久都不再喊这个名字了,李浩的音容笑貌也逐渐在脑海中模糊起来。蒋书轮无奈地摇摇头,他还在为李浩的辍学而惋惜。这天,他沿着麦田边一直往前走,他想起三个月前的那些晚上,黑魆魆的玉米地、明亮的星星和街边商铺的灯,想起李浩在车座上讲的趣事和背诵的课文。蒋书轮走过麦田,走到主街道上。清晨的街道几乎没有人,小镇还未从睡眠中醒来。有时会有一两个骑车的经过书轮的身旁,他们把身体瑟缩在厚厚的衣服里,以抵御冬天的寒冷。他在这街道上漫无目的地走着,不一会儿竟走到了天桥边。这时他看到天桥边走出来一个女人,厚厚的破旧棉袄裹在身上。她低着头,推着车,神情落魄,走路踉踉跄跄的,仿佛要跌倒的样子。蒋书轮走近她,惊讶地发现她竟是李浩的母亲。

    “你是要去上班吗?”蒋书轮朝李浩母亲问道。

    她猛地一惊,迅速抬起头,仔细辨认着蒋书轮。她半天才认出他来。她结结巴巴地、有气无力地说道:“你……你是小浩的……的班主任?”

    “是,我是早上散步走到这里的。你这是去上班呢?”蒋书轮笑着说,他看到她比以前老多了,皮肤蜡黄,皱纹像干旱的土地龟裂出的缝隙,一道一道的。真想不到,才不到3个月,她竟然变成了这个样子。

    “我……我,我是去县城。”

    “李浩还在那家工地上干活吗?”

    “他……他,他不干了。”李浩母亲的脸上突然现出痛苦的神情。

    “那他现在在哪儿?”

    她叹了口气,眼泪竟也随之流了出来。她连忙用手擦干眼泪,她什么也没说,竟推着车往前走。蒋书轮觉得奇怪,但也不敢再问。李浩母亲走了几步,突然又停住了。她站立着不动,就像一座破败的雕像。她半天才扭过头,仿佛在对着空气说话似的:“小浩,我的孩子,他得了白血病,再有几天孩子就不行了。”

    “什么!”蒋书轮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快步走到李浩母亲跟前,盯着她说道,“李浩得的什么病?他怎么会突然得病?”

    “那天下午,李浩突然晕倒在工地上,我以为孩子没事,兴许是他太累了,我抱起他回家休息。”李浩母亲有气无力地说着,仿佛在叙述一个书里的故事般,“但是他一直发烧,吃了退烧药也不管用。去了诊所,人家说让去县医院检查。我就骑着车带他去县医院。谁知,做了检查,做完了检查,医生,医生竟说他得了白血病!我吓得扑通跪了下来。家里哪有钱给他治这病!我们到底是得罪了谁啊!竟然遭受这样的罪!”李浩母亲有气无力的叙述变成了泣不成声的哭诉,他一把丢掉车,蹲在地上哭了起来。

    蒋书轮仿佛做了一场梦般,他久久地站立在天桥边。清晨的风像冰冷的刀片,蒋书轮感到巨大的疼痛。街上的车和人多了起来,发动机的轰鸣、汽笛的鸣叫、店铺的开张,所有的声音汇聚在街道上,叫醒着还沉浸在睡眠之中的迷迷糊糊的人们。蒋书轮却是叫不醒的,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回的学校,他只是一直低着头,大脑一片空白。到了学校门口,他回望了一下刚刚走过的路,他看了看麦田,叹息地说道:“李浩的命真苦!”

    周日的上午,蒋书轮在病房里见到了李浩。他躺在病床上,白色的床单一直垂到地面。他的头发掉光了,头皮完全裸露出来;他的脸已经瘦得不成形,蒋书轮只能从神态上辨认出这是李浩;他的眼睛失去了当初求知的神采,只是黑洞洞的,像两口深井;他的手臂上满是疤痕,就如树皮被刀胡乱砍了一通般,这是化疗造成的。

    “李浩。”蒋书轮小声叫道。

    李浩的眼睛微微睁开,他看到了蒋老师站在面前。他忽然咳嗽起来,继而是一阵恶心,胃液从嘴里流了出来。

    蒋书轮连忙扶起他,拍他的后背。除了胃液,他什么也吐不出来。他又躺下来,伸出手努力地从枕头下掏出了一本书,是《古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是当初蒋书轮送给他读的。他轻轻地将书放在胸前,双手覆盖在书上。他似乎顿时有了力量。

    “老师,谢谢你给了这本书让我读,我很喜欢它。”李浩的双手紧紧地压着书,仿佛它是一件稀世珍宝般,“老师,我最喜欢书里的阿喀琉斯。他英勇善战、叱咤风云,在特洛伊战争中杀死了赫克托耳。只可惜,他到最后还是摆脱不了命运的悲剧,被射死在沙场。也许这就是命吧!我不是英雄,没有做出轰轰烈烈的事业,却为什么要如那些英雄一样陷入命运的悲剧里?”

    “李浩,”蒋书轮轻轻地将手放在李浩的双手之上,“你知道他们为什么是英雄吗?他们之所以是英雄,不是因为他们英勇善战、叱咤风云,也不是因为他们做出了多么轰轰烈烈的事业,而是在于他们敢于反抗命运,敢于同命运作斗争!正是这种反抗和斗争所激发出来的人的高贵和勇气,他们才被人类赞扬和歌颂!——李浩,你就是英雄啊!”

    “我是英雄?”李浩的双眼焕发出神采,他的手掌紧握成了拳头。

    “你要坚信自己是不会被病魔打倒的!”蒋书轮紧握着李浩的拳头,“老师和同学们都在支持着你,他们都期盼你能早日康复,重回学校读书。”

    “我真的想回去读书,其实,我一点儿都不想打工,打工太累太辛苦。”李浩的眼睛里又燃烧起了求知的火焰,“我还想听您讲《桃花源记》,还想听数学老师讲全等三角形,还想听英语老师唱英文歌曲,还想努力学好各门功课。”

    “你一定会再次回去读书的,”蒋书轮依然紧握着李浩的拳头,“你是英雄,英雄不惧怕命运,命运只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李浩坚定地点点头,他坚信自己,也更相信老师,有老师在,他仿佛就有了信心,有了依靠,就看到了生的希望,就能同病魔做顽强的斗争!

    可惜,英雄的李浩最终还是没有摆脱命运的摆布和病魔的摧残,他死于1个月后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