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问我要不要接班

32.有朕当年的风采

    此时长孙无忌似乎明白了什么,难怪房玄龄让他儿子整日跟蜀王在一处厮混,原来这老狐狸早看出六皇子见识卓远,绝非池中物,让房遗爱接近蜀王,这他娘的是两头押宝啊。

    房玄龄自己紧抱太子的大腿,表面看起来像是铁杆太子党,但却让他儿子假装成败家子,偷偷去烧蜀王的冷灶,真是老谋深算啊。

    长孙无忌对太子和魏王的明争暗斗,一直保持中立态度,因为不管太子和魏王谁笑到最后,那都是他的亲外甥,将来他长孙家仍然是头号外戚,能长保富贵,但这李愔……

    想到这里,长孙无忌又偷看了一眼李愔,目光已经从阴冷变成了狠毒。

    李世民见无人说话,便淡淡的说:“既然你们都不表态,朕也不逼你们,今日蜀王所提之事,你们回去也好好想想,朕也要琢磨一下,不管朝廷废不废府兵,蜀王说的那些龌龊事,那些龌龊官,朕是不能忍的,御史台要好好访一访,各位大将军好好查一查,尚书省督促各州府县自查反省,有没有耽延拖沓之事,好了,都退下吧。”

    众臣纷纷退下,李愔犹豫着,缓慢的迈步,该怎么留下呢,他可是来要钱的,刚才那番装逼只是无心为之,正琢磨着,听丹墀上李世民说:“老六,你留一下。”

    待殿中之剩下父子二人,李世民走下丹墀,目光深沉的看着李愔:“你今天去李靖府上了?”

    “没……有啊。”李愔觉得奇怪,皇帝怎么忽的巴的问起这个了?但略一思忖,李愔明白了,自己刚才说的问题太深刻了,提出的解决方案又太超前了,李世民不相信是自己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提出来的,还以为那是李靖教的。

    由于镜像神经元的存在,人会自行进行脑补,凡是经过的见过的,经过一番推敲思考之后,大脑会自动推算出没有亲眼看到和亲身经历过的残缺部分。

    而李世民现在就自行脑补了一个结论,李愔这些高见,都是李靖今日教的,李愔回来现学现卖。

    听李世民提到李靖,李愔刚开始还有些懵,但随即想到,这他娘的是好事啊,自己提出的这些事,若是完全出自一个毛头小子之口,李世民或许不会太当回事,但若是李靖所说,李世民必定会认真考虑,听从的概率还会高些。

    况且这么承认了,自己也就不必琢磨该把这个功劳算到谁头上好了,那个狄知逊倒是个人选,但他那么年轻一个进士,怎么可能有这样超前的见识,将来父皇一问,多半也要露馅,此刻自己不需要做过多解释,只要半推半就的认了,李世民就不会怀疑了。

    想到这里,李愔故意露出一副被看穿的神色,笑嘻嘻的说:“什么都瞒不过父皇,儿臣今日确实去打了照面……嘻嘻……不过卫国公特意交代儿臣,儿臣去的事不必特意跟父皇提起。”

    李世民果然不疑有他,语气平静的说:“你刚才说的那些,都是李靖那老货跟你讲的?”

    “有些是,有些不是……”李愔故意迟疑了一下:“有些个地方州县怠慢阵亡府兵,还有将领为了贪墨故意折磨府兵致死的事,儿臣在市井之中也曾听过。”

    “募兵的事,也是李靖提的?”李世民语调依旧柔和,但却多了几分深邃。

    “他跟儿臣讲了历代兵制,又分析了周隋和本朝府兵渊源和利弊。”李愔只得将慌撒下去,还要尽量撒圆。

    李世民皱眉:“这老货,朕以为他会教你兵法来的,没想到第一天就教这个……”

    说到这里,李世民突然顿住了,随即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明白了,这老货哪里是在教你呀……”

    “分明是借你的嘴,要往朕的耳中传啊,他怕自己说出来会被其他朝臣攻击,遭人嫉恨,给他自己种祸,所以借你的口说出来,他自己躲在后面……”

    “当他的老好人,真是个老狐狸,朕起初还奇怪,他从不教人兵法,怎么竟主动提出要收你为徒呢,原来门道在这呢。以后若有人问,这是不是他说的,他大可以矢口否认,推得一干二净,真真是老奸巨猾。”

    李愔心中暗自庆幸,多亏自己没有乱说话,这李世民自己脑补出来的理由,比自己编的还妥帖,还要合理,看来跟这些聪明人相处也没那么复杂,人家会自己给你想理由的。

    想明白了里面的关节,李世民怅然若失的一笑,拍了拍李愔的肩膀,也不知在宽慰李愔还是在宽慰自己:“也好,李靖那老货,岁数越大胆子越小,这些话,当着朕的面,他是不敢说的,恐怕也只敢跟你说了,以后你多往他府上跑跑,听听他还有什么见识。”

    李愔连连点头,说儿臣以后一定多去,多跟大将军学习。

    李世民忽然又想起了什么:“你在市井中听到那些府兵的弊端,是怎么听到的?”

    李愔想了想:“是儿臣听一位今年的新进士说的。”

    “新进士?”李世民来了兴趣:“这新进士不在杂文帖经试策上下功夫,能留心到这些问题弊端,也是有个有心的,他叫什么?”

    李愔赶紧说:“狄知逊。”

    李愔没敢说这狄知逊的老爹是狄孝绪,当年狄孝绪就是非议太子插手六部事务,得罪了太子,被贬官离京的,如果说了狄知逊的出身,兴许就适得其反了。

    李世民点头:“既是个有心人,能留心民间疾苦,将来必定是个好官,这样的人才,不必关试了,让他直接去兵部吧,不拘哪个司,去当个主事吧。”

    唐代的科举,进士及第后未必能立即做官,只有通过吏部的关试,才能做官,如果关试不合格,那就得来年再参加关试,等关试通过后再授官。

    新进士,能直接进六部做到主事,已经是难得的际遇了。

    李愔笑嘻嘻的说:“父皇,儿子有个小小见识……”

    李世民心情不错:“说。”

    李愔小心的说:“此人虽然留心兵事,但儿臣观察此人,思路敏捷,做事认真,若现在就将他发到兵部,可能也局限了他,儿臣的意思,是否能让儿臣再观察几日,细细掂量此人的才干,也好人尽其用……”

    李世民稍稍一愣,随即恍然,哈哈大笑:“小小年纪,就知道卖人情收揽人心了,这份心机,哈哈哈,不愧是朕的儿子,有朕当年七分模样了。”